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疗效。方法 应用胰激肽原酶治疗 6 0例早期DR的 2型糖尿病患者 ,并与阿司匹林和潘生丁治疗的 4 8例对照比较 ,研究该药对DR患者视网膜病变、视力、视野、血液流变学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视力、视网膜病变分级等比对照组均有好转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胰激肽原酶能部分逆转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 ,改善微循环 ,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治疗中应用胰岛素治疗时,一过性屈光不正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纳入糖尿病患者160例,男76例,女84例,年龄18~65岁,平均(56.26±8.13)岁。研究对象均为初次应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其中59例在治疗中出现一过性视物不清,后证实为屈光不正。对屈光不正的度数、出现时间、持续时间、恢复时间、血糖下降幅度、胰岛素用量进行分析。结果初次应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一过性屈光不正发生率为36.9%(59/160),出现屈光不正患者屈光度均为远视,表现为波动性屈光不正,屈光变化的程度和性质与血糖变化程度、TG及年龄有关,与胰岛素用量与HbA1c无关。结论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时,随着血糖的下降会出现远视性屈光不正。  相似文献   
3.
建立一个良好的体外血液循环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有效途径。锁骨下静脉置管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血流量充足,特别适合中毒和尿毒症需要紧急血液透析的病人,也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内瘘成熟使用前提供临时通路,还可用于年老体弱、血管条件差、自身无法行内瘘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1998年6月至2001年10月,我们对36例2型糖尿病并糖尿病肾病(DN)患者分别采用苯那普利(ACEI类)和地尔硫革(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将3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54±6岁,病程6.2±6年.对照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52±3岁,病程5.2±3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里亚尔皮下注射在急性白血病化学药物治疗期间医院感染防治的效果。方法31例AL患者定期常规标准剂量化疗220次,根据是否应用小剂量里亚尔皮下注射防治感染分成实验组(100次)和对照组(120次)。观察两组感染发生情况及控制感染期间,判断小剂量里亚尔皮下注射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感染发生率39.00%(39/100),对照组为81.67%(98/12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AL化疗期间小剂量里亚尔皮下注射有防治医院感染的作用,且安全可靠,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检测其24小时尿白蛋白(24h-UA lb)、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浆内皮素(ET)在缬沙坦干预治疗前后水平的变化。结果试验终点缬沙坦干预组24小时尿白蛋白(24h-UA lb)总量,尿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浆内皮素(ET)明显降低(P〈0.05;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能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l-R)抑制RAS系统,起到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一级亲属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泰安地区正常血糖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FDRs)34例,没有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34例,另选取正常对照组(NC)30例。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等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数据统计。结果FDRs组与NC组比较,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P〈0.01),T2DM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又明显高于FDRs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WHR、胰岛素抵抗(IR)与同型半胱氨酸呈正相关,是其升高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中表达明显增加,与IR密切相关,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非同位素标记法检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及健康儿童的T淋巴细胞蛋白激酶C(PKC)活性变化,ELISA法检测其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及PLT计数。结果与健康儿童比较,ITP患儿的T细胞PKC活性及sIL-2R表达显著升高(P〈0.05),PLT计数明显减少(P〈0.01)。PKC活性与sIL-2R表达呈正相关,与PIJT计数呈负相关,sIL-2R表达与PIJT计数呈负相关(P均〈0.05)。提示T淋巴细胞PKC信号转导通路在ITP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氧化应激因素和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在2型糖尿病(T2DM)心肌病变(DCM)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泰安地区的T2DM患者78例,根据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情况,分为单纯T2DM组40例,DCM组38例,另选取正常对照组(NC)40例。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HS-PX)等氧化应激指标和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进行数据统计,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2DM组SOD、NO、GHS-PX较NC组均明显下降,MDA、AGEs则较NC组均明显升高;而DCM组较T2DM组SOD、GHS-PX明显下降,MDA、AGEs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NO水平T2DM组较NC组下降,DCM组再次升高,且高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氧化应激因素和AGEs在DCM的进展中均有重要作用,促进DCM的发生和发展,且二者之间有相关性,SOD的下降和MDA的升高是AGEs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