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4篇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存在着NMDA受体,NMDA受体的兴奋与抑制不仅与神经元本身的牛长和突触的塑造有关,而且还与大脑的认知功能、大脑的发育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神经细胞的死亡或凋亡有关,研究发现在许多环节上可调控NMDA受体,现对NMDA受体的调控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在链脲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1只,3月龄,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n=10)、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组(D组,n=11)和p38MAPK抑制剂组(Ⅰ组,n=10)。D组、Ⅰ组单次腹腔注射链脲菌素65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后,Ⅰ组尾静脉注射p38MAPK抑制剂SB203580 0.5mg/kg,1次/周,连续4周;C组和D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4周后,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左侧坐骨神经传导速率(NCV)、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的磷酸化p38MAPK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D组、Ⅰ组MWT下降,NCV减慢,伴有脱髓鞘现象,DRG和脊髓的磷酸化p38MAPK水平升高;与D组比较,Ⅰ组MWT升高,NCV增快,脱髓鞘程度减轻,DRG和脊髓的磷酸化p38MAPK水平下降。结论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异丙酚 (Propofol)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凋亡相关基因Bcl 2及Bax表达的影响 ,探讨异丙酚抑制凋亡的机理。方法 :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3~ 4代于融合状态 ,随机分为 7组 :对照组 (P0 ) ,2 5 μmol/L异丙酚组 (P2 5) ,TNF α组 (P0 +TNF α) ,12 .5 μmol/L异丙酚和TNF α组 (P12 .5+TNF α) ,2 5 μmol/L异丙酚和TNF α组 (P2 5+TNF α) ,5 0 μmol/L异丙酚和TNF α组 (P50 +TNF α) ,10 0 μmol/L异丙酚和TNF α组 (P10 0 +TNF α)。各组加入相应药物培养 2 4h后收获细胞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测定Bcl 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 (P0 )相比 ,异丙酚 2 5 μmol/L组 (P2 5)Bcl 2及Bax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TNF α(P0 +TNF α)组Bcl 2蛋白表达降低 ,Bax蛋白表达升高 (P <0 .0 0 1) ;而不同浓度的异丙酚预处理后再加入肿瘤坏死因子的各组 (P12 .5+TNF α、P2 5+TNF α、P50 +TNF α、P10 0 +TNF α)Bcl 2蛋白表达增加 ,Bax蛋白表达降低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临床相关浓度的异丙酚可通过调节Bcl 2及Bax蛋白表达抑制TNF α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氯胺酮对不完全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兔不完全性脑缺血后神经损害后果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2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缺血对照组(组Ⅰ,只数=6),氯胺酮组(组Ⅱ,只数=6),组Ⅱ用氯胺酮25mg/kg静脉注射和50mg/kg肌肉注射作前处理。采不同时相动脉血分别测定血浆TNF、NA、A的水平。结果:缺血30分钟组Ⅱ血浆TNF、NA、A浓度显著低于组Ⅰ(P<0.05),神经损害的后果及与卒中有关的死亡率,组Ⅱ也较组Ⅰ明显改善。结论:用氯胺酮前处理可以明显改善不完全性兔脑缺血的神经学损害,其机制可能与氯胺酮拮抗缺血期中枢NMDA受体和抑制外周儿茶酚胺释放,降低TN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发绀型心脏病患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发绀型心脏病患儿32例,随机分为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组(PF组,n=16)和咪唑安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组(MF组,n=16)。观察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检测开放静脉通路时(T0)、主动脉开放后2 h(T3)、术后24 h(T4)的静脉血血浆中肌钙蛋白I(cTnI)含量。检测主动脉阻断后10~20 min(T1)和主动脉开放后10~20 min(T2)时的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结果 2组患儿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和同时点血cTnI水平无显著性差异;2组患儿T2时点心肌中AngⅡ含量均高于T1时点水平,T2时点心肌中AngⅡ含量PF组高于MF组(P<0.05);2组心肌HO-1表达T2时点均高于T1时点(P均<0.01),PF组同时点HO-1表达均高于MF组(P均<0.05)。结论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发绀型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作用相当,咪唑安定抑制心肌AngⅡ表达的作用比异丙酚强,而异丙酚刺激心肌HO-1表达的作用优于咪唑安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3年7月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时(T0)及72h后(T1)的体温(T)、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APACHEⅡ评分的变化及28d病死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72小时T、WBC、CRP及PCT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APACHEⅡ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72小时APACHEⅡ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28d病死率分别为35.5%和52.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魏酸对阻断家兔主动脉血流所致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损伤组和阿魏酸组。采用阻断腹主动脉血流40min、再灌注7d制备脊髓I/R损伤模型;阿魏酸组于阻断腹主动脉前15min一次性静脉注射阿魏酸50mg/kg;假手术组仅松套腹主动脉,不阻断血流。分别测定腹主动脉阻断前10min(C-10)、开放前即刻(C40)及开放后60min(R60)和处死前即刻(R7d)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检测脊髓凋亡神经元以及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观察术后动物后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①I/R损伤组MDA含量明显高于C-10值及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值(P〈0.05或P〈0.01),SOD活性变化与MDA变化相反;阿魏酸组MDA含量明显高于C-10值(P〈0.05),但显著低于I/R损伤组相应时间点值(P〈0.05或P〈0.01),较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SOD活性变化与MDA变化亦相反。②I/R损伤组Bax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Bcl-2蛋白表达则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阿魏酸组Bax蛋白表达明显低于I/R损伤组,但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和P〈0.05),Bcl一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I/R损伤组及假手术组(P均〈0.01)。③I/R损伤组脊髓神经元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阿魏酸组明显低于I/R损伤组,但高于假手术组(P〈0.01和P〈0.05)。④阿魏酸组瘫痪发生率明显低于I/R损伤组,其后肢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I/R损伤组(P均〈0.01)。结论阿魏酸能显著抑制阻断家兔主动脉所致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其通过抗氧化反应进而抑制Bax蛋白、增强Bcl-2蛋白的表汰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氯胺酮对缺血 /再灌注脑损伤小鼠海马NF -κB及大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 昆明纯种小白鼠共 30只 ,随机分为 4组 ,S组 (n =7)为假手术组 ,C组 (n =8)为缺血 /再灌注损伤对照组 ,I组 (n =8)为线栓缺血梗死后氯胺酮治疗组 ,R组 (n =7)为线栓缺血梗死再灌注后氯胺酮治疗组。结果 S组海马区NF -κB蛋白表达明显高于C组、I组和R组 ,C组、I组、R组间无明显差异。C组脑梗死体积明显高于I组和R组。C组、I组、R组的神经功能缺失体征评分无差异。结论 氯胺酮可降低缺血 /再灌注脑损伤小鼠大脑梗死体积 ,对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对海马区NF -κB蛋白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通过结扎大鼠坐骨神经以建立神经源性痛模型,探讨甲钴胺对神经源性痛大鼠坐骨神经结扎后脊髓神经元凋亡和疼痛的影响,并从药物对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干预这一角度分析其作用途径,从而为神经源性痛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1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6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6只、生理盐水组30只、甲钴胺组30只。①生理盐水组与甲钴胺组采用Bennett and Xie模型行坐骨神经结扎术,要求仅留下缢痕而不阻断神经血供。假手术组仅暴露坐骨神经而不进行结扎。②甲钴胺组在坐骨神经结扎后腹腔内注射600μg/ks的甲钴胺0.25mL,以后每天腹腔内注射相同剂量,连续3d。假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在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③各组分别于术前、术后6h,1,3,7,14d进行行为学测定,记录缩足、热水尾弹阈值。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脊髓中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采用原位凋亡检测法观察脊髓神经元的凋亡,同时观察脊髓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结果:实验共选用大鼠66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坐骨神经结扎后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缩足痛阈值、热水尾弹痛阈值的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及甲钴胺组大鼠于术后6h即出现机械性痛觉超敏和热诱发的持续性疼痛(P〈0.05);术后14d甲钴胺组的缩足痛阈值、热水尾弹痛阈值均已经恢复至基线,而生理盐水组仍较低(P〈0.01)。②坐骨神经结扎后各组脊髓病理学变化:假手术组无明显病理改变。坐骨神经结扎后生理盐水组脊髓灰质神经元细胞内尼氏小体呈中心性或周边性溶解,细胞数明显减少,脊髓白质水肿;甲钴胺组病理改变与生理盐水组相似,但神经元肿胀程度和数量减少程度均较生理盐水组轻(P〈0.05)。③坐骨神经结扎后各组大鼠脊髓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索6表达的变化:假手术组脊髓中均只有少量表达。生理盐水组在坐骨神经结扎后6h,1,3d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损伤后14d表达均明显减弱,并接近正常。而甲钴胺组则能显著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各时间点均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④坐骨神经结扎后各组脊髓神经元凋亡指数的变化:生理盐水组在术后6h及1d可见少量标记的阳性细胞,并于术后3d达高峰,术后14d则仅有少量表达;甲钴胺组大鼠脊髓中阳性神经细胞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P〈0.01),高峰发生在损伤后3d。凋亡指数与疼痛、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表达阳性细胞率间均呈正相关(r=0.9,P〈0.01)。 结论:结扎坐骨神经可引起脊髓神经元的凋亡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并与神经源性痛的发展相一致。甲钴胺对大鼠的脊髓能够起到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以及神经元凋亡、减轻疼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