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白鼠中缝背核的纤维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Nauta法和HRP逆行传递法研究了大鼠中缝背核的传出和传入联系。传出纤维可分为上行和下行两部分。上行纤维分为三组.1.背侧组:经中央管周围灰持上行,沿途止于中央灰质和第Ⅲ脑室室旁灰质。2.中间组:行于被盖部中缝和两侧网状结构内并终止于网状结构核团。3.腹侧组:行于被盖腹侧区和内侧前脑束以及暖昧带。分别终止于中脑网状结构、脚间核、黑质和被盖腹侧区。经内侧前脑束上行可达丘脑腹侧核、丘脑后核、束旁核、脚内核、下丘脑外侧核,隔内侧核和视前外侧核等。下行传出纤维经中缝两侧下行,沿途终止于中缝桥核、脑桥被盖网状结构,中缝大核、延髓巨细胞核、旁正中网状核,中缝隐核、中缝苍白核和橄榄内侧副核,三叉神经感觉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下行纤维可继续下降行于脊髓背外侧索、腹侧索前正中裂两侧,终止于前角,侧角,后角Rexed Ⅰ~Ⅴ层,以及中央管周围灰质。中缝背核的传入投射来自:1.第Ⅲ脑室室周灰质和室旁灰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第Ⅳ脑室室周灰质。2.视前内侧核。3.下丘脑前核、下丘脑外侧核、下丘脑背侧核、视上核。4.黑质(包括密带和网带)以内侧份为主。5.蓝斑复合体。6.中脑网状结构。7.中缝中央上核、线形核、桥核和中缝大核。8.延髓网状结构外侧核的背内侧份。  相似文献   
2.
颧Liao穴针刺和尾部痛刺激后c—fos蛋白在5—HT神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用[~3H]2-脱氧葡萄糖(2-DG)定量方法,作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位,同时检测腰膨大部脊髓背角(DH-L)、丘脑腹后核(tv)和束旁核(pf)、躯体感觉皮层Ⅰ、Ⅱ区(SⅠ、SⅡ)、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尾核(CP)和中脑中缝核群的葡萄糖代谢率,与对照组相对比其代谢率显著升高。提示电针信息可到达上述结构。电针组一些结构左右两侧的葡萄糖代谢率有显著差异,可能是一侧股动、静脉结扎和创伤影响了“足三里”、“三阴交”的电针信息向中枢传递。在一些与镇痛有关的核团中,PAG的葡萄糖代谢率升高幅度最大,表明FAG在电针镇痛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应用电极损毁溃变纤维Nauta银染法和放射自显影技术,研究了大鼠伏隔核的传出纤维联系;结果表明,伏隔核的传出纤维投射较广泛,传出纤维根据走行可分上行和下行两部分。上行纤维分布于端脑额皮质、扣带回和外侧隔核。下行纤维在行径中分别投射于视前外侧区、苍白球、下丘脑外侧核、脚内核、丘脑(包括丘脑前内侧核、连合核、旁带核、丘脑网状核)、中脑被盖腹侧区和黑质的密带。  相似文献   
5.
电针大鼠在部颧Liao观察到确能抑制尾部电流致痛所致的甩尾反射后,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大鼠和脊髓中fos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痛组比较,骶,尾段脊髓fos的表达重又消失;额前皮质内侧也大为减少,而外侧份则出现fos表达,此时延髓网状巨细胞核,导水管背外侧灰质、上丘中、深层灰质、楱状核、脚间核、下丘脑弓状核和视前区等结构,也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6.
RNA的向下印迹法田启,周敬修(上海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outhern建立了印迹杂交法,即将琼脂凝胶电泳分离的DNA转移至硝酸纤维薄膜上进行杂交分析,此法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称此为Southernblotti...  相似文献   
7.
近年研究证明,脑内5-羟色胺(5-HT)的消长与针刺镇痛有着密切的关系。脑内5-羟色胺来自5-羟色胺能神经元。经荧光组织化学研究证明,5-羟色胺能神经元主要集中于脑干内的中缝核群。并表明中缝背核(NRD)和中缝中央上核(NCS)是5-羟色胺能上行系统的重要来源。据报道,在针刺镇痛中,电刺激NRD可以提高痛阈并增强针刺镇痛效应,毁损NRD能明显降低针刺镇痛作用。由此可见,NRD为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镇痛结构之一。我们研究NRD传出性联系之后,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性传递法进一步研究其传入,以观察NRD与脑内各级水平和镇痛有关核团的联系,当可为功能研究及其作用环路提供一定形态学的根据。 用大鼠28只,在乌拉坦腹腔麻醉下,经定向仪导入HRP,选择其中定位较准确的24只进行分析。应用微量注射法和微电泳法导入HRP,其中n只用于垂直入路,13只经小脑斜行入路。动物存活24~48小时后,经灌注固定,冰冻切片,应用Graham及Karnovsky所介绍的二氨基苯胺棕色反应法显色。  相似文献   
8.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微量及离子透入法注射在大白鼠的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背侧区、外侧区、腹外侧区以及间脑与中脑交界处第Ⅲ脑室室周灰质部位。在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背侧区注射后,标记细胞可在:室旁核、下丘脑腹内侧核、下丘脑背内侧核、下丘脑后核、乳头体内侧核、暖昧带、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核和外侧核、上丘、下丘、中缝背核、第Ⅳ脑室室周灰质中出现。在导水管周围灰质的外侧区注射后,标记细胞则可在终纹床核、室旁核、下丘脑前核、下丘脑腹内侧核、丘脑内侧核、后联合巨细胞间质核、暖味带、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核、黑质网带、中缝背核、第Ⅲ及第Ⅳ脑室室周灰质中出现。在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腹外侧区注射后,始终可有标记的核群是。视上核、室旁核、第Ⅲ脑室室周灰质、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核、黑质网带、中缝背核、蓝斑。在间脑与中脑交界处第Ⅲ脑室室周灰质注射后,有标记的核群是:终纹床核、视上核、室旁核、下丘脑腹内侧核、丘脑内侧核、暖昧带、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核、黑质网带、中缝背核和蓝斑。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盲肠和蚓突(阑尾)是极为形象化的解剖学名词,使人意识到它们在粗细、比例和形态结构上都有显著的差别,而且蚓突的根基常不在盲肠的下端,好象不是盲肠的直接连續。在发生的早期,腸管的各部分,不论是大腸或小腸,都是一般粗细,盲腸和蚓突之间也无法划界。 Treves(1885)按形状把盲腸分为四种类型 (1)漏斗形(胎儿型)6.3%,盲腸尖端移行于蚓突;(2)球形(方型)6.3%,盲肠下端的结腸袋几乎左右对称,蚓突的根接在它  相似文献   
10.
用PAP法观察了大鼠延髓吻部腹侧区一些神经递质的分布。结果表明:5-羟色胺(5-HT)样、p物质(SP)样、胆囊收缩素(CCK)样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见于延髓中缝核群、巨细胞网状核腹侧份和外侧巨细胞旁网状核。还发现此区有神经降压肽(NT)样免疫反应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的分布,阳性细胞出现于外侧巨细胞旁网状核及其靠近软脑膜的部位,为多角形和梭形的小细胞,有二至数个突起。各种免疫反应细胞在此区的分布蜜度为5-HT>SP>CCK>NT。本文还对多种神经递质分布于此区的机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