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院已故老中医吴半淞先生,治疗温病颇具心得,曾谈及温病发(疒咅),未可概言"里邪外达之征".如为少数晶(疒咅)随着津津微汗布发于颈项胸背之间,未始不是邪机外泄之一助;若白(疒咅)层出不穷,(疒咅)粒干枯而秕,不见光泽,腹部更为繁密者,此乃元气津液尽从外泄,多有虚脱之变.先生举述治一后期伏暑患者,因屡用重剂撤邪,其中豆豉共达五两之多,致终日汗出沾衣.迨热退,(疒咅)发遍体,且层出不回,细  相似文献   
2.
邵××,女,成人。患习惯性便秘已五年,近年来进展到用导泻药已失效,五天不便,大即求助于灌肠,长年如此,诊查无特殊体征,乃予宣肃肺气法。处方:灸紫苑6克、桔梗3克、生甘草3克、干沙参12克、牛蒡子10克、光杏红10克、萎仁10克、大  相似文献   
3.
渗出性胸膜炎是现代医学的病名,据其临床症状及病位所在,近似祖国医学的“悬饮”。古今文献治疗悬饮大多用攻逐之法。我于临床曾以机体运化水液的生理功能着眼,针对水液不归正化停留成饮的病理变化,在“治病求本”、治饮“当以温药和之”的治则指导下,运用益气温阳法(以下简称本法)治疗两例渗出性胸膜炎,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用以交流,以资体会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病例一:孙××、女性、11岁、学生、住院号2165(原常熟县中医院)。于64年10月18日入院、10月30日出院、住院12天。病史摘要:患儿于64年10月15日开始畏寒发热,当日自服醋柳酸一片、汗出热退,移时热度又上升、伴有头痛轻咳、咳到右肩胛部  相似文献   
4.
吴学如先生,名景星(1853—1900),是清末常熟名医。原籍安徽,大约在清代中叶迁常定居。先生祖惠园,传子子章,再传学如,均擅内科。先生又从常熟西徐市徐筱斋学习外科,悬壶问世以中医内外科著称,载誉乡里。求治者接踵而至,诊室在永北门通江桥河道,常为病家舟船阻塞。先生谦恭好学,崇尚医德医风。其一:仁求济世,不计名利,于厅侧置一箩筐,诊金由病员量力投入,在民间传为佳话;其二:严以律已,在他处方笺上盖有“慎思明辨”四字印章,诊病务求认真负责。先生的学术成就,除见于不少病者题赠匾额如  相似文献   
5.
先父吴半淞辨治温病,常从下面几个方面启迪后学。今整理遗稿,思切之情,缘于笔下,录此供同道们参考。一、温病早期,不可滥行发汗。温病早期立方用药,时刻需顾护病者津液元气,切不可大量发汗,“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王履曾说:“温病误汗,变不可言”。一般时邪温病,总以轻疏解表为宜。如滥行发汗,往往斡旋不及,铸成大错。大汗之后,变证很多:严重者亡阳则肢冷脉微,出现虚脱;亡阴则劫津化燥,化火动风,神昏厥逆,危机立至。曾治一后期温病,追询病史知悉,早期曾陆续服用豆  相似文献   
6.
药物组成:生甘草10克、金银花10~20克(或金银花藤30克)。主治及用法:一、口腔溃疡:取头、二汁混合,分次含咽,饮用前先以温开水漱口,清洁口腔,二、化脓性皮肤病:煎汁外洗患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