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某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药物潜在不适当应用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抽取某院2015年10月到2016年8月的老年心血管病例,以2014年版STOPP/START标准为依据,对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出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IM)进行评价,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影响因素。结果:通过病例筛选纳入514份病例,患者平均年龄(77.44±8.48)岁,平均罹患疾病数(5.93±2.34)种,联合用药总数(16.84±8.89)种;其中涉及2014年版STOPP标准不适当用药190例次,START标准处方遗漏419例次。单因素卡方分析提示,年龄(P=0.022)、罹患疾病数(P=0.041)、联合用药数(P=0.000)、心血管疾病史(P=0.001)及是否接受抗栓治疗(P=0.000)与PIM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稳定型心绞痛(OR=2.543,P=0.025),心房颤动(OR=2.304,P=0.02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OR=2.659,P=0.005),联合用药数(≥10)(OR=1.040,P=0.026)及接受抗栓治疗(OR=3.037,P=0.007)的患者均会增加潜在不适当用药的风险,采用拟合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对入选病例预测总的预测正确率为74.5%。结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潜在不适当用药是稳定型心绞痛、心房颤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联合用药数(≥10)及接受抗栓治疗多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基于相关危险因素的PIM预防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 cell,CIK)(DC-CIK)免疫疗法治疗肾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其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集10例肾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诱导产生DC和CIK细胞,分次回输给患者,随访3~12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别于第1次治疗前1周和每次治疗后1个月取患者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本研究中6例晚期肾癌患者接受1~3疗程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例,病情稳定1例,疾病进展1例;近期有效率为60%,临床反应率为90%。治疗前及1~3疗程治疗后患者外周血的CD3+CD4+CD8-、CD3+CD4-CD8+、CD3+CD19-、CD3-CD19+、CD3-CD16+CD56+、CD3+CD16+CD56+、CD3+HLA-DR-、CD3+HLA-DR+、CD3+CD28+CD8+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CD4+CD25+T细胞(Treg细胞)治疗后有降低趋势(P<0.05)。除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发热外,余患者无不良反应。结论:DC-CIK免疫治疗肾癌能改善患者免疫抑制状态,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背景气流受限程度是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进展的关键指标。然而由于检查禁忌、依从性等问题,导致部分患者难以开展相关检查,无法评价疾病严重程度。目的建立并评估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COPD患者重度气流受限风险预警模型。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调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四川省某三甲医院的COPD住院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临床指标与肺功能检查数据。将数据按8∶2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在训练集中使用4种缺失值填充方法、3种特征筛选方法、17种机器学习和1种集成学习算法构建216种风险预警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分别使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和Bootstrapping算法进行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使用测试集数据进行模型测试和选择。使用后验法进行样本量验证。结果共纳入418例患者,其中212例(50.7%)患者存在重度以上气流受限风险。经4种缺失值处理和3种特征筛选后,共获得12个处理后的数据集及12种影响气流受限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结果显示,呼吸困难指数评分(mMRC)等级、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史(有、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表(CAT)评分、呼吸困难(有、无)在变量特征排序中居于前列,是构造模型的关键指标,对结果预测有重要作用。其中,采取不填充、Lasso筛选方法后,mMRC等级、吸烟史(有、无)、呼吸困难(有、无)为位居前3位的预测因子,mMRC等级占特征重要性的54.15%。使用不填充、Boruta筛选方法后,CAT评分、年龄、mMRC等级为位居前3位的预测因子,CAT评分占特征重要性的26.64%。使用17种机器学习和1个集成学习算法对12个数据集分别建模,共得216个预测模型。17种机器学习算法十折交叉验证结果显示,不同算法预测性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梯度下降算法的平均AUC最大,为(0.738±0.089)。使用Bootstrapping算法对测试集进行外部验证结果显示,不同算法所得模型的预测性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成学习算法的平均AUC最大,为(0.757±0.057)。利用Bootstrapping算法对4种缺失值处理和3种特征筛选预测性能评价结果显示,当不填充和Lasso筛选时,可提高模型的性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测试集数据对216个机器学习模型进行测试,最佳模型的AUC为0.790 9,准确率为75.90%,精确率为75.00%,召回率为78.57%,F1值为0.767 4。样本量验证结果提示研究样本量可满足建模需求。结论本研究建立并评价了COPD患者重度气流受限风险预警模型,mMRC等级、年龄、BMI、CAT评分、是否有吸烟史和呼吸困难是影响气流受限的关键指标。该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五味子甲素(schizandrin A or deoxyschizan-drin,schA)对白血病细胞K562/ADR、HL60/ADR、乳腺癌细胞MCF-7/ADR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并初步探讨其逆转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schA对耐药细胞的逆转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chA对细胞内柔红霉素、罗丹明-123含量和细胞表面P-gp表达水平的变化;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schA对细胞内mdr1 mRNA和mrp1 mRNA表达;生化检测法检测schA对细胞内GSH含量的变化。结果耐药逆转实验显示:不同浓度的schA对作用机制不同的化疗药物耐药产生不同的逆转效果;蓄积实验表明schA可增加柔红霉素、罗丹明123在耐药细胞内的蓄积,并且有良好的剂量依赖关系;schA处理K562/ADR、HL60/ADR细胞24 h后,能降低P-gp蛋白和mdr1、mrp1基因的表达;schA处理K562/ADR、HL60/ADR细胞4 h后,可降低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结论 schA对耐药机制不同的细胞株K562/ADR、HL60/ADR均有耐药逆转作用,推测可能是与抑制细胞表面的P-gp蛋白功能和表达,降低mdr1、mrp1耐药基因的表达和降低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有关,schA通过影响上述机制,进而增加细胞内的药物浓度,达到有效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药物疗效应答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模式,寻找西格列汀降糖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为该类药物的个体化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PP-Ⅳi)相关的临床研究,采用MINORS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以研究组为单位,提取西格列汀组各变量的平均值。采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连续型原因变量与结果变量的相关性;参数检验与非参数检验法研究定性原因变量的不同组间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对可能影响西格列汀降糖效果的原因变量进行两两相关性分析,以确定原因变量对结果的影响是否独立存在;对联用药物、降糖药物数量及降糖疗效间的关系进行多水平分析,以确定降糖药物数量对西格列汀疗效的影响。结果:共纳入西格列汀相关文献43篇,研究组47个。结果显示,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标(HOMAIR),或未联用二甲双胍(Met)的患者能降低更多的HbA1c;基线期体质量越低的患者人群用药后HbA1c<7%的可能性增加;高C-肽、空腹血糖(FBG)和HbA1c,或未联用Met的患者降低FBG更甚;低体质量、BMI、HOMAIR和胰岛素水平,或未联用Met或磺酰脲类药物(SU)的人群能获得更多的餐后血糖(PBG)降低。BMI和体质量,HbA1c和FBG间存在相关性,提示可能存在共同作用。基础降糖药物数量越少的患者,用药后降低PBG的效果越好。结论:本法用于药物疗效影响因素的分析,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患者对西格列汀疗效的应答可能与其基线期HbA1c、血糖、BMI、胰岛素分泌和敏感性及联用降糖药物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健康志愿者恩替卡韦分散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2种恩替卡韦制剂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周期、自身交叉的试验设计。36例健康男性志愿者单次口服试验制剂(恩替卡韦分散片)或参比制剂(恩替卡韦片)1 mg,血浆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计算两者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恩替卡韦血药浓度在0.05~20μg.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0.996 3),最低定量浓度为0.05μg.L-1,批内及批间精密度RSD〈15%;服用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后血浆中恩替卡韦的Cmax分别为(7.63±1.91)和(9.75±2.62)μg.L-1;tmax分别为(0.67±0.22)和(0.63±0.19)h;t1/2分别为(62.35±22.36)和(62.09±33.39)h;AUC0-∞分别为(29.08±4.57)和(31.88±6.57)μg.h.L-1;AUC0-tn分别(22.80±4.19)和(25.57±5.06)μg.h.L-1;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F0-tn、F0-∞分别为(90.55±14.42)%和(93.36±15.96)%。结论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合评价标准化疗方案联合胸腺肽α1(thymosinα1,Tα1)对肿瘤化疗患者疗效及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CBM、VIP及WANFANG数据库,纳入标准化疗方案联合Tα1用于肿瘤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1.0的质量评价标准,使用Rev Man 5.3对有效率、1年生存率、总生存期(OS)的危险比(H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危险比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RCT,51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标准化疗方案联合Tα1较单用化疗方案治疗在有效率(RR=1.29,95%CI:1.29~1.64)、1年生存率(RR=1.40,95%CI:1.10~1.79)、OS(HR=0.73,95%CI:0.62~0.87)和PFS(HR=0.83,95%CI:0.73~0.95)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标准化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应用Tα1治疗能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1年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OS和PF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AT-tCNTF、TAT48-58、rhCNTF对Aβ损伤/非损伤SH-SY5Y细胞模型的GSH水平和SOD酶活性的影响,以分别评价其抗氧化应激效应。方法:采用析因设计研究经TAT-tCNTF、TAT48-58和rhCNTF处理后,Aβ损伤/不损伤的SH-SY5Y细胞模型的GSH水平和SOD酶活性;采用单因素多水平设计五个浓度水平的TAT48-58对SH-SY5Y细胞的GSH水平和SOD酶活性。结果:不同蛋白类型对GSH水平和SOD活性影响的结果分别为F=11.13,P<0.000 1和F=10.18,P<0.000 1。TAT-tCNTF与SH-SY5Y共孵育后损伤和非损伤模型的SOD活性和GSH水平分别为(0.57±0.01)%,(0.61±0.02)%和(5283±578)U.L-1,(6394±173)U.L-1。加入不同TAT48-58浓度对SH-SY5Y细胞的SOD活性和GSH含量影响方差分析FSOD=1.86,P=0.156 6,FGSH=1.55,P=0.261 7。结论:TAT-tCNTF能提高Aβ损伤的SH-SY5Y细胞模型的GSH水平和SOD活性的效应,TAT48-58不能引起细胞内氧化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真实世界研究、精准治疗等概念的提出和发展,科研工作者对医疗大数据处理的需求不断增大。机器学习技术因在处理海量、高维数据及开展预测研究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故而近些年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除应用于疾病诊断、影像识别和风险预测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机器学习可被应用于临床药物治疗的决策支持相关研究中。本文就机器学习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比较研究上海天汇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和市售紫杉醇注射液的单次静脉滴注人体药动学特征,了解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单周期设计与双周期自身交叉设计相结合的单剂量给药方式,分别静脉滴注175 mg·m-2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或市售紫杉醇注射液,采集受试者血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其血药浓度。 结果 患者单次静脉滴注175 mg·m-2剂量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和市售紫杉醇注射液后,平均ρmax分别为(883.11±353.69)和(6 250.00±1 635.12)μg·L-1,tmax分别为(1.94±1.01)和(3.00±0)h,t1/2分别为(5.00±1.87)和(3.37±0.61)h,AUC0-tn分别为(2 828.40±1 113.36)和(17 304.28±5 064.30)μg·h·L-1,AUC0-∞分别为(3 077.96±1 195.39)和(17 400.43±5 053.15)μg·h·L-1。4例完成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与市售紫杉醇注射液双周期自身交叉药代试验患者的平均药动学参数如下, ρmax分别为(767.75±182.94)和(6 805.00±881.38)μg·L-1,tmax分别为(2.50±1.0)和(3.00±0)h,t1/2分别为(5.16±2.42)和(3.30±0.88)h,AUC0-tn分别为(2 675.39±385.24)和(18 036.51±5 239.99)μg·h·L-1,AUC0-∞分别为(2 913.80±238.66)和(18 186.84±5187.37)μg·h·L-1。 结论 在给予相同剂量下,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ρmax和AUC0-tn明显低于市售紫杉醇注射液,t1/2高于紫杉醇注射液。对比于市售紫杉醇注射液,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具有明显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