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吴绍伯 《贵州医药》1991,15(3):190-191
腹膜后的肾脏肿瘤,结石,结核,肾上腺肿瘤,输尿管结石,肿瘤,腰椎结核,腰交感神经节等手术,国内外都采用经腰切口,经十一肋及腰部扩大切口,胸腹联合切口,小儿用经腹腔切口。但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有以下缺点:1.腰和腹部大量肌肉被切断,创伤大、出血多,缝扎,缝合化费时间。肌血管神经切断,术后肌力下降,腰腹部短期内不能直立,  相似文献   
2.
兵书云:“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这个道理对于医生用药来说也颇有参考价值。医生治病也要象善战者那样,先作周密的调查研究,对病情了如指掌,然后运筹再三,巧立方头,用少而精的药物,猛攻病敌之要端。但在实际当中并不都是这样,特别是有些刚刚入门的中医,开方用药,总喜欢旁证博引,热衷于  相似文献   
3.
<正> “逢石必捣,逢子必炒”是过去中药(?)流传的一句口诀。口诀既简明扼要地交待了加工炮制的主要方法,又突出地强调了捣和炒,这里边是有道理的。众所周知,中医治病,如果理明了,法合了,方对了,尔后全靠药物去发挥威力。这就是说,医者纵有高明的医术,也还需司药者的不厌其烦,不恶其劳的严谨配合。“不然,欲以滥恶之剂,冀其功验,虽扁(普鸟)再起,其可得乎。”(见《雷公药性赋·用药法》) 但是,近年来,在中医司药和加工炮制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有的中药人员,事业心不强,敷衍塞责,认为草根树皮,没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抓药磕大堆,对错不检点,多少不论及,以手代秤,约摸分量,多放少投,满不在乎。结果比例失调,药味抵销,疗效难以如愿。还有个别司药人员则“炒药怕呛眼,筛药怕扑脸,捣药怕震手,碾药怕腿酸。”致使药品怎么购进来就怎么销出去,把中药房当成了贩药行。还有的制药人员在配制丸散时,见药质潮软,不易碾细,便置药于火锅炒干,只求粉碎省力,不思中药治病乃借其四气五味之性能。如果不论何药,统统加以火炒,结果不当炒者,气味随之消失。正如汪昂在《本草备要·药性总  相似文献   
4.
“面颊部黄褐斑”,多发于未婚女青年鼻樑两旁,男青年间或有之,其色状颇似怀孕妇女之“妊娠斑”,只是色素比较暗淡。我试用祖传“五白膏”方外敷,治疗二十余例,收到较好疗效,兹介绍如下: 处方:白芨6克,白芷6克,白蔹4.5克,白附子6克,白丁香4.5克(即雀粪),外加密陀僧3克。制法与用量:上药共研极细末,每次用少许药末放入鸡了清或白蜜内搅调成稀膏,晚睡前先用温水浴  相似文献   
5.
清·魏之琇先生创制的“一贯煎”一方,首见于《续名医类案·心胃痛门》高鼓峰、吕东庄胃痛治验按语中。原书载魏氏云:“高、吕二案,持论略同,而俱用滋水生肝饮,予早年亦尝用此,却不甚应。乃自创一方,名一贯煎,用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杞子、川楝六味,出入加减投之,应如桴鼓;口苦燥者,加酒连尤捷。可统治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王孟英氏颇为称赏,将其辑入《柳  相似文献   
6.
<正> “面颊部黄褐斑”,多发于未婚女青年鼻梁两旁,男青年间或有之,其色状颇似孕妇之“妊娠斑”,惟色较暗淡。此证虽非大症,但影响青年的面颜色泽,有损于青春的光华,尤其女青年,还容易招致一些不明原因者的非议,造成精神上的苦恼。几年来,常有女青年到我院求医索药,我试用祖传“五白膏”方外敷,治疗二十余例,收到了较好疗效,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