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微钻石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ATR/FTIR)研究了惊恐肾虚与针刺补肾对小鼠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惊恐肾虚小鼠肾与足表面脂类化合物明显增高,而代表蛋白质与糖类的酰胺Ⅰ带与Ⅱ带、甲基与次甲基峰强度均减弱;针刺涌泉穴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脂类化合物变化不明显,进而说明针刺对惊恐造成的组织损伤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等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针灸治疗UC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免疫学方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应用组织学、、免疫组化、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等方法,从细胞因子及其基因表达调控角度探讨针灸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分子免疫学机制.从针灸对UC大鼠脾脏、结肠黏膜IL-1β、IL-6mRNA表达的影响;针灸对UC大鼠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及IL-1β、IL-6、TNF-α表达的影响;针灸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iNOS、IL-1ra、IL-1β mRNA调节作用;隔药灸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β-EP、VIP、SP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由活化淋巴、单核-巨噬细胞所分泌的促炎性细胞因子IL-1 β、IL-6、TNF-等参与了肠黏膜炎症形成的起始阶段和发展过程,是介导UC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隔药灸可以平衡调节大鼠溃疡性结肠炎中促炎细胞因子(降低IL-1β mRNA、IL-6mRNA及iNOSmRNA的表达)和抗炎细胞因子(上调IL-1ra mRNA表达),从而有效地控制溃疡性结肠炎已启动的炎症和免疫级联反应,促进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逐渐成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第二大群体,国内外相关研究逐步展开,发病率的统计、临床特征的总结等方面趋于完善,本研究针对近5年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出发点,探讨目前老年UC的治疗和研究现况。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CNKI等数据库中"老年溃疡性结肠炎(elderly/older-onset UC、UC in elderly patients/population)""中西医结合(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estern Medicine、Integrated/combined therapy)的随机临床试验,观察性研究、系统评价和/或荟萃分析及所选文章的参考文献、相关研究和评估中的参考文献。结果英文文献检索命中117条,筛选审查后选定27篇(含临床指南)。中文文献命中69条,筛查后选定18篇(含临床指南与专家共识)。所有纳入文献中,临床试验8篇(含2篇protocol),综述及观察性研究31篇。结论近5年国内对于老年UC研究并不多见,治疗方面临床试验以中成药联合西药为主,针对调节炎性因子及凝血功能。国外更多使用草药提取物联合用药治疗UC。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通过归纳分析针灸治疗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总结针灸治疗失眠文献的选穴规律、治疗方法规律、PSQI评分变化和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优势病症提供科学证据.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F)、维普数据库(VIP)和Pubmed、Springer、Embase、OVI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5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肠易激综合征(IBS)小鼠模型为例,采用光遗传技术调控腹外侧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vlPAG)中的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探讨vlPAG中GABA能神经元参与电针缓解IBS小鼠内脏痛的机制。[方法]将Vgat-Cre小鼠随机分为:1)正常组,给予与电针组相同固定。2)模型组,给予与电针组相同固定。3)模型+eNpHR组,注射rAAV2/9-EF1α-DIO-eNpHR3.0-EGFP病毒,给予黄光刺激(20 Hz,5 ms,4 mW)。4)模型+ChR2组,注射rAAV2/9-EF1α-DIO-hChR2-EGFP病毒,给予蓝光刺激(20 Hz,5 ms,4 mW)。5)电针组,取双侧“足三里”穴,疏密波,频率2/100 Hz,电流1 mA,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7 d。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制备IBS慢性内脏痛模型;通过一般情况观察、腹壁撤回反射(AWR)评分确认模型制备成功后,利用光遗传技术对vlPAG的GABA能神经元进行激活和抑制调控,分析各组小鼠的AWR评分变化。[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干预前),模型组小鼠AWR评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脂多糖(LPS)/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探讨艾灸干预U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UC模型组、艾灸组和西药组,每组8只(剩余4只用于模型鉴定)。采用4%浓度的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自由饮用7 d以建立UC大鼠模型。艾灸组取双侧“天枢穴”和“上巨虚穴”进行隔药饼灸,西药组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溶液灌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LPS的蛋白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分化抗原14(CD1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RIF)、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蛋白表达;采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IL-6、TNF-α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UC大鼠外周血清LPS的含量、结肠组织LBP、CD14、TLR4、MyD88、TRIF、IL-6和TNF-α的蛋白表达以及IL-6和TNF-α的mR...  相似文献   
8.
9.
During bidding for the 973 national plan (leading development project on basic studies), the authors made discussions and studies on moxibustion research and concluded that it is urgent to make preliminary explanation on its essential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law. This article aims to review the urgency, key points and possibilities for breakthroughs in moxibustion study.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对克罗恩病大鼠血清TNF—α、sTNFR—I、sTNFR-II的影响。方法:采用TNBs制备大鼠克罗恩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隔药灸组、电针组,并与正常大鼠作对照,采用HE染色观察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TNF-α、sTNFR-Ⅰ、sTNFR—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CD大鼠血清TNF—α显著升高、sTNFR-Ⅰ和sTNFR-Ⅱ无显著变化。经隔药灸和电针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显著降低,sTNFR-Ⅰ和sTNFR-Ⅱ无显著变化。CD大鼠结肠组织的炎症病变和异常的组织结构在隔药灸、电针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隔药灸与电针均能够显著降低血清TNF-α的含量,该作用可能是隔药灸与电针治疗CD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