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宁波市2006年以来疑似药品不良反应导致的死亡情况,为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对收集到的26例死亡病例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死亡病例多发生于老年人,抗感染药物比例高,静脉给药发生率高,24例存在合并用药,累及的系统器官以全身性损害最多见。结论:慎用注射剂,加强临床ADR监测,加强药品使用管理,提高药品生产工艺和标准,加强药品商品名和说明书管理。  相似文献   
2.
2008年度宁波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海雯 《中国药师》2010,13(1):124-126
目的:分析2008年宁波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基本情况,为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Excel电子表格形式下载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对有关数据进行适当转换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736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涉及抗感染药物3670份,中成药制剂695份。药品不良反应所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38.1%)、胃肠道系统(17.0%)、全身性损害(14.0%)、神经系统(11.1%)。4657例(76%)药品不良反应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881份(25.0%)。结论: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高发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药品使用管理极待加强.质量控制标准有待提高,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邹薇  徐月萍  吴海雯 《中国药业》2010,19(10):65-66
目的探讨血塞通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到的由血塞通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例药品不良反应中,由血塞通注射液引起的43例(95.56%);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35.19%),其次是全身性损害(31.48%);大都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95.56%);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多(44.44%)。结论临床应重视血塞通所致药品不良反应,尽量减少合并用药,注意用药剂量以及稀释用液的选择,建议完善药品说明书。  相似文献   
4.
2007年宁波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海雯 《医药导报》2009,28(3):384-386
[摘要]目的分析2007年宁波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基本情况,为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Excel电子表格形式下载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对有关数据进行适当转换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 092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涉及抗感染药物2 494份,中药注射剂382份。药品不良反应所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36.45%)、胃肠道系统(23.72%)、全身性损害(11.20%)、神经系统(10.49%)。3 111例(76.03%)药品不良反应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较少(13.54%)。结论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高发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使用管理亟待加强,医生处方应进行规范,慎重使用这两类药品,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HPLC同时测定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银黄口服液(金银花,黄芩)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Nμcl Eosil 100-5 C18 AB色谱柱,乙腈-0.4%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9 mL·min-1,检测波长为278 nm和327 nm.结果:绿原酸线性范围为0.206~1.236 μg,平均回收率为为97.75%,RSD为1.0%;黄芩苷线性范围为0.4835~2.901 μg,平均回收率为为97.87%,RSD为0.7%.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HPLC法测定感冒安片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海雯 《海峡药学》2006,18(1):75-76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感冒安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ODS C18色谱柱(4.6mm×250.0mm,5μm),由甲醇-4%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9mL.m in-1,检测波长为249nm。对乙酰氨基酚线性范围为0.20175~1.2105μg,平均回收率=99.21%,RSD=0.53%。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419例克林霉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宁波市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挖掘警戒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Excel电子表格形式下载2007年至2008年11月克林霉素不良反应报告表,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9份克林霉素不良反应报告中,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37.44%)、胃肠道系统(18.53%)、全身性损害(16.70%)。405例(96.66%)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新的、严重的90例(21.48%)。结论:克林霉素不良反应高发生率与临床应用广泛有关,临床使用管理以及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亟待加强,以减少其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我市24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海雯 《中国药业》2010,19(16):54-55
目的了解宁波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基本情况,为ADR监测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Excel电子表格形式下载宁波市2009年1月至6月ADR报告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20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以抗感染药物最多,为1576例,其次为中成药制剂,为290例;ADR累及的系统或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40.02%)、胃肠道系统(22.09%)、神经系统(11.49%);ADR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最多,为1858例,占76.78%;新的、严重的ADR占3.06%。结论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ADR发生率高,应慎重使用。应提高医生对ADR的认识,以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为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66份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2.34%)、呼吸系统损害(19.14%)、心血管系统损害(18.48%)、全身性损害(13.86%);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严重的报告比例高(28.31%)。结论:参麦注射液导致ADR/ADE原因涉及药品使用、生产等多种因素,建议临床要根据中医辨证进行论治,生产企业应提高参麦注射液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加强说明书安全性标识信息,加强不良反应监测,降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灯盏花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平  吴海雯 《医药导报》2009,28(5):677-678
目的分析2007年1月~2008年4月8例灯盏花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为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到的8例灯盏花素注射液不良反应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例灯盏花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中,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胃肠道系统(30.0%)、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30.0%)、全身性损害(20.0%)。8例不良反应都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多(75.0%)。结论灯盏花不良反应高发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要注意用药指征以及稀释用液的选择,建议完善药品说明书,以减少灯盏花素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