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对以中医益气活血理论为指导的组方或中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外文数据库PubMed、EMbase数据库,以及百度学术、谷歌学术两大搜索引擎,釆用改良Jadad量...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在跟随导师亓鲁光教授门诊期间,目睹导师辨证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效果较好,举例如下。1糖尿病腹泻李某,男,56岁,2010年11月3日初诊。有糖尿病史10余年,现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控制良好,近2年来反复腹泻,特别在进食水果以后腹泻更甚。大便常规检查、肠镜胃镜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GOLD2017综合评估与证候分布规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8年1月期间COPD稳定期患者共189例,调查其一般资料并进行GOLD2017分级,统计分析COPD稳定期GOLD2017分级与证候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189例患者13种证候,以虚证居多。虚证类证候以肺肾气虚(17. 96%)和肺脾肾气虚(15. 87%)最多,实证类证候以痰瘀阻肺(15. 87%)、血瘀证(13. 47%)和痰湿阻肺(12. 57%)最多。肺气虚证患者CAT较低、m MRC较低,急性发作次数少,综合评估分布于各组;肺脾气虚证患者CAT增高、m MRC增高,急性发作次数相对增多,综合评估主要分布于B组和D组;肺肾气虚、肺脾肾气虚、阳虚水泛证患者CAT高、m MRC高,急性发作次数多,综合评估主要分布于D组;肺肾气阴两虚患者CAT高、急性发作次数多,虽然m MRC相对肺脾气虚稍低,但综合评估主要分布于D组。5组实证类患者虽然CAT、m MRC,急性发作次数,各有不同,总体以痰湿阻肺、痰热壅肺证较低,痰瘀阻肺、血瘀证、痰热瘀肺证较高,但综合评估都主要集中在D组;兼夹血瘀的患者明显在各类评估中高于兼夹痰湿、痰热的患者;痰热壅肺证患者综合评估差异不明显。结论:肺气虚贯穿于COPD稳定期的始终,症状相对较少,风险小,预后相对较好,但亦会出现明显加重趋势;肺脾气虚证患者症状较多,急性加重次数相对较多,提示风险相对较高,如不积极控制预后不佳;肺肾气虚、肺脾肾气虚、阳虚水泛、肺肾气阴两虚证患者患者病情重,风险高,预后不佳;脾气虚、肾气虚是影响病情严重程度的关键因素。兼夹痰湿、血瘀、热邪各类实邪的患者,都有临床症状加重、呼吸困难程度加重、急性发作增多的趋势,患者病情重,风险高,预后不佳;血瘀是影响病情严重程度的主要兼夹因素;痰热壅肺证病情严重程度不明显,有可能是患者病情加重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多元统计方法探索COPD稳定期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辨证要素。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COPD稳定期患者共189例,应用SPSS19.0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89例患者虚证类证候以肺肾气虚(17.96%)和肺脾肾气虚(15.87%)最多,实证类证候以痰瘀阻肺(15.87%)、血瘀证(13.47%)和痰湿阻肺(12.57%)最多。聚类分析把主要症状归类为3类,主成分分析筛选主要的证候因子,得到3类证候:脾肾气虚、痰瘀阻肺;气阴两虚、痰热壅肺、风寒犯肺;肺肾气虚、痰湿阻肺。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有决定意义的证候因子:影响肺肾气虚证的主要证候因子为腰膝酸软、夜尿频数、苔白;影响肺脾肾气虚证的主要证候因子为腰膝酸软、纳呆、腹胀、耳鸣。结论通过中医学理论与多元统计方法的结合可筛选出对COPD稳定期诊断有意义的辨证要素。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辨病治疗、外用治疗、针灸治疗、心理治疗、其他治疗等方面分别进行探讨了近年来中医药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现状,并小结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药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今后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应侧重于实验研究,加强临床与实验研究相结合,从多方面探讨中药的作用机制,增强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阴虚燥热是传统中医中消渴的基本病机,治疗上以滋阴降火为主。而目前有很多的消渴患者在阴虚燥热的基础上还表现出湿邪停滞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中病程缠绵难愈。成都中医药大学亓鲁光教授提出此类患者属于阴虚夹湿的范畴,在养阴的同时不忘祛湿,取得了极好的疗效。本文分析了阴虚夹湿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原则,并且提出在临床中应该注意阴虚与湿邪的程度不同而调整养阴药物与祛湿药物的比例。同时还应结合脏腑辨证用药,并结合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7.
自李东垣在《东垣十书》《脾胃论》等著作中提出"阴火"一说观点,数百年至今,医家不断对其探讨,丰富了中医学术园地:有源于《黄帝内经》探本朔源的论述;有"阳火""阴火"综合的辨证讨论;有从"脏腑辨证"观点的论证等。各抒己见、纷繁灿烂,唯未见八纲辨证专文讨论。文章拟从八纲辨证理论,将"阴火""阳火"的病机一并论证,并按"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归纳四类分述之,欲助推这一观点的探讨向系统化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