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伐他汀促进对慢性脑缺血β淀粉样蛋白的清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降血脂药普伐他汀对慢性脑缺血大鼠的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的影响。方法39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饮食组(6只),高脂饮食组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7只)、普伐他汀服用组(7只)、单纯脑缺血组(9只)及普伐他汀加脑缺血组(10只),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CVI模型,于术后1个月行为学试验后,测血脂及Aβ水平。取脑组织,行病理学分析及ELISA检测Aβ水平。结果未治疗组(空白对照、单纯脑缺血组)血脂水平升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为正常水平。与正常饮食组相比,其余各组均无明显运动功能障碍,第4周平台定位时间、搜索策略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病理学呈慢性缺血性改变结构欠清晰,神经元固缩或均匀着色,但明显的细胞坏死改变较少见;白质疏松明显。ELISA显示单纯缺血组Aβ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治疗组Aβ下降至略高于对照组水平。结论普伐他汀能够降低脑内Aβ水平,这种降脂外的调节Aβ代谢作用提示血脂代谢异常参与了AD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方法112例ACS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心达康胶囊组58例,每次10 mg口服;麝香保心丸组54例,每次2粒,每日3次,均按ACS常规治疗,疗程30 d,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进行观察.结果麝香保心丸治疗总有效率达85.2%,心达康胶囊组总有效率为55.2%,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较大剂量美托洛尔(抗心绞痛药)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UAP)心率减低时,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139例UAP患者,分为A、B2组,A组(69例)用美托洛尔每日174mg,心率:每分53次;B组(70例)用美托洛尔,每日131mg,心率:每分60次。分别观察1年内2组在心血管、代谢、中枢神经、肾功能等方面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2组均未发生因心律失常、低血压而停药者;但因心率而疑虑者A组为26人(38%),B组为11人(15%),2组经较差异显著。A组糖尿病调整剂量者为3例,B组为0;A组餐后血糖升高者为4例,B组为1例,差异均不显著。A组体重增加者2例,B组为0。结论 用较大剂量美托洛尔,使心率每分53次较心率60次,无明显副作用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心先安)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参附注射液及心先安,以20d为1个疗程,测定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为70.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心先安治疗CHF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乳果糖对长期卧床老年便秘患者的疗效.方法110例长期卧床老年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予物理治疗,治疗组加口服乳果糖溶掖15~45ml/d,服药4周.观察患者排便次数,粪便性状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1.6%,无效率为1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6%,无效率为6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果糖溶液对治疗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便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心绞痛发作与交感神经张力改变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绞痛发作与交感神经张力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绞痛患76例,用问卷形式随访心绞痛发作的诱因及发作时的伴随症状。结果:情绪的波动、睡眠不良、用药改变等均少诱发心绞痛,并且心绞痛发作时均伴心率增加、出汗、心悸等。结论:老年人心绞痛发作与交感神经张力改变相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β受体阻滞剂剂量调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9年5月住院的各种心血管疾病所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96例,在积极处理诱因,合理氧疗,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合理利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及洋地黄制剂等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原β受体阻滞剂剂量减半组(50例)及全停组(46例),观察患者心衰预后。结果:剂量减半组病情进展15例,好转35例;全停组病情进展25例,病情好转21例,剂量减半组较全停组预后好(P〈0.05)。结论:老年患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减量使用原β受体阻滞剂与停用相比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益处及安全性。方法124例ACS病人随机单盲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每日给予葛根素注射液0.4g静脉输注。对照组58例,每日予安慰剂静脉输注。其余均按ACS常规治疗,连用60d后改为每月两周,随访8周和1年,观察两组住院期及随访期心脑血管事件、抗炎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60d后改为每月用药两周达一年.治疗组住院期反复心绞痛(AP)发作、心力衰竭(HF)、心律失常发生危险明显较对照组减少(P〈0.05)。随访期复发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旧、需做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冠脉旁路移植术(PCI/CABG)、因缺血发作需再住院治疗和心律失常发生明显比对照组减少(P〈0.05)。同时,葛根素注射液治疗8周后,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早期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有效、安全,可减少住院期和随访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
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的病理与行为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永久性结扎成年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导致慢性颈动脉系统灌注不足(CVI),分析其行为学及病理学改变。方法Wistar大鼠110只分为假手术组和单纯缺血组。单纯缺血组永久性结扎成年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建立大鼠CVI模型。于术后第3、9周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分析CVI大鼠术后视空间记忆损害的特点;采用HE、Bielschowsky银浸染法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术后不同时间实验动物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各组大鼠均无明显运动功能障碍。单纯缺血组大鼠第3周平台定位时间、搜索策略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1),第9周尤为明显(P<0.001)。病理学结果显示,单纯缺血组呈轻度缺血性改变,神经元减少代之以胶质细胞增生;银染色法示部分顶叶、海马神经细胞嗜银样变,突起迂曲,类似神经元纤维缠结样改变。结论永久性结扎成年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引起的慢性CVI模型出现行为学障碍及脑组织轻度缺血性病理学改变,提示慢性CVI可能在神经变性疾病病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功能进行研究。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细胞分选仪分离调节性T细胞,体外培养行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法检测调节性T细胞对同源/异源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ELISA法检测调节性T细胞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β、白细胞介素-10的分泌水平。结果CD4^+CD25^+调节性T细胞细胞比例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肿瘤坏死因子-β、白细胞介素-10的分泌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AD组调节性T细胞抑制功能受损,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AD患者调节性T细胞抑制功能受损,可能与其接触抑制途径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