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小松  向柄彦  邓江 《中国药业》2007,16(17):49-50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手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THR治疗成人DDH26例30髋,年龄29~55岁,平均46岁。结果随访10~80个月,患髋功能基本正常,行走无疼痛,Harris评分平均82分。结论THR是治疗成人DDH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患者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方法。方法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63例。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43mo,平均16mo。优良率达92%。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疗效肯定,可明显减少卧床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向柄彦  韩小松  陈炎城  黄文亮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126-5131,5133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的富血小板血浆与红骨髓及人工骨混合物对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探寻PRP最佳浓度及最佳作用时间,促进骨缺损的修复.方法 55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个月龄,雌雄不限.体重2.0~2.5 kg,动物右侧桡骨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0只,B组20只,植入0.8 cm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及1ml红骨髓,A组分别植入1.5~2.5倍PRP(A1)、4~6倍PRP (A2)及8~10倍PRP (A3).A组实验完成后,通过实验组找到最佳浓度A2组,开始B组实验,B组分别于术后1周和2周植入最佳浓度PRP (B1、B2).另取5只兔骨缺损处旷置作为空白组.术后于4、8、12周A、B组随机选3只动物进行一般情况及伤口进行观察、X线检查,取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及扫描电镜检测评价成骨情况.成骨情况按Lane-Sandh X射线及组织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术后4、8、12周大体观察、X射线,病理组织切片及扫描电镜结果显示A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浓度为4~6倍的PRP早期联合红骨髓及纳米羟基磷灰石构建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种植体成骨能力强,是修复骨缺损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四肢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降低临床感染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2003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25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的资料,研究合并感染的发生率,并比较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使用钢板、是否遗留死腔、清创时间、入院时间等的差异.结果 250例患者中发生感染57例,感染率为22.8%,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的平均年龄为(46.24±11.31)岁,大于非感染组的(37.43±10.11)岁;感染组钢板使用率为66.7%,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的15.5%;感染组中遗留死腔比例为26.3%,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的10.9%;而感染组的平均清创时间为(7.25±1.31)h,长于非感染组的(4.10±1.11)h.结论 年龄大、术中使用钢板、遗留死腔、清创时间长等是四肢开放性骨折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应注意采取相对应的措施防范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向柄彦  郭元 《重庆医学》2015,(8):1032-1034,1038
目的:探讨载药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n‐HA/CS)新型植入材料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可行性。方法将6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分为4组构建骨髓炎模型,按以下方法植入材料,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单纯n‐H A/CS支架材料;C组:n‐HA/CS载万古霉素脂质体种植体;D组:n‐HA/CS载万古霉素脂质体种植体与BMP‐2。8周后通过细菌培养及组织病理学检测,评价其抗感染能力及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载药n‐HA/CS人工植入材料能够释放高浓度的抗菌药物;植入载药n‐HA/CS联合BMP‐2可有效控制骨感染并促进骨组织的修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载药n‐HA/CS材料组及单纯n‐HA/CS材料组。结论载药n‐HA/CS联合BM P‐2是治疗兔慢性骨髓炎的较为理想的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6.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小松  向柄彦  邓江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9):2867-2868
目的:探讨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治疗新方法。方法: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平均年龄(80.5岁)。结果:68例经0.5~5年的随访髋关节优良率88%。1例死亡,未见假体下沉及松动等现象。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不稳定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近期疗效满意,但远期疗效仍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7.
8.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占四肢骨折的3.57%[1],其治疗方法多样,方法不同其疗效也不同,2002~2006年我院采用闭合复位,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漂浮体位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45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治疗经验,手术采用漂浮体位下经髂腹股沟联合K-L前后入路的手术方式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45例患者,经前后联合入路复位手术治疗,均取得较好的效果,所有患者修复后的骨折移位尽量都小于3mm,其中30例小于1mm。未发生急性感染、深静脉血栓、医源性神经损伤、大血管损伤、内固定物松动脱落等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复杂髋臼骨折漂浮体位下从髂腹股沟联合K-L前后入路的手术方式,对提高手术效率、保证复位固定效果、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恢复都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