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眼科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显示验光仪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能直接用数字显示人眼屈光状态的医用电子-光学仪器,它是利用凸透镜离眼愈远,对眼的屈光作用愈强的光学原理,籍两块异号镜片距离的变动,得出不同的球面屈光度来作为人眼球面屈光状态的主觉检查,并用两块同号圆柱镜片,按其相关的角度民各种不同的球面屈光度及散光屈光度作为人眼散光测定,本验光仪是根据上述原理设计一个非线性的位移量和一个角度量转换成数字量,从而显示人眼球面屈光和非对称折射,是一种便于携带的多功能验光仪。  相似文献   
2.
脸板腺囊肿(又称霰粒肿),是常见的,在诊断及治疗方面往往没有什么问题。但事实上有些良性的,甚至恶性的病变及肿瘤,在临床上常与之相混。作者于1966年对眼睑肿瘤1260例,进行了组织病理检查,其中138例在临床上是作为睑板腺囊肿而送检的。在此138例中,有33例诊断错误,内有良性病变23例,恶性病变10例。即在临床上诊断为脸板腺囊肿作组织学检查的病例中有1/4是临床诊断错误的。 23例良性病变中:化脓性肉芽肿9例;异物肉芽肿4例;淀粉样变性1例;(麦氏腺)腺囊肿,类上皮囊肿,反转滤泡角化症(invertierte follikulare Keratosis),皮脂溢出性角化症,  相似文献   
3.
用沙眼症状系数表示沙眼病变之程度及观察疗效的方法,是经多年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方法,曾发表武汉医学院学报1978年第3期,现经数年之实际应用,认为应用方法简单,准确、使用方便,现将其记录方法及临床应用(以利福平治疗为例)并作了补充和修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1981年4月~1982年6月眼科门诊治疗4周后的沙眼患者58例(男37例,女21例)112只眼,分别采用临床和细胞学方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临床痊愈者45只眼,好转47只眼.无效20只眼;细胞象表现痊愈者16只眼,好转87只眼,无效9只眼。由此看出,临床虽然表现痊愈,但多数患者结膜组织尚未恢复正常,仍需继续治疗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临床无效者20只眼,细胞象与临床症状符合仅9例;另11  相似文献   
5.
常有文献报导,某种方法或药物治疗沙眼非常有效,但经别人复试,则又无效。其原因很多,沙眼症状复杂,诊断无统一标准,疗效评价无统一准则,此外,现用的沙眼分期分类法,对于仔细观察沙眼病情变化,均嫌不足,也是原因之一。作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数字计算法,长期用于临床,比较准确,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前,沙眼发病率仍然比较高,缺乏简便速效的治疗方法。我科自1962年以来,筛选出药物联合棉签摩擦治疗沙眼效果较好。本文目的在于了解细胞学检查对沙眼治疗的意义,并对药物棉签摩擦疗法的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关于原發性青光眼之病因問題,为眼科学方面数十年來未得解决之間題。但自巴甫洛夫高級神经活动学說应用于眼科学方面之后’此間題有了进一步之發展,目前虽未能达到完叠解决,但巳樹立一正确之方向。現將苏联方面在此范圍內之成就,作一綜合之介紹。本文之材料取之于1960年至1955年之苏联眼科通报及其他書刊。惟因饶文及巴甫洛夫学说,均系初学,錯誤之处,尚祈指正。 首先我們在錯綜复雜之青光眼病症中,  相似文献   
8.
台氏膜(Descemetsche Membran)发生(?)襞,在肉眼或扩大镜下之所见,为灰色的细线条;在生体显微镜下则呈双线条形,两侧非常光亮,境界明显,中夾以暗色之带。其排列可为平行,放射状,或不规则形,末端可有分枝,其数有(亻堇)一二条者,有多至无数散布全角膜范围者。位於角膜之最後層,用细隙燈之细孔观察,可见角膜後面有(?)襞之处高低不平作波浪状。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届光不正的简便检查诊断,我们设计制造了本验光仪,经由湖北省精细医疗器械厂及江苏省连云港新浦光学仪器厂生产,现介绍其设计原理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沙眼包涵小体(简写P.H.K.)自Prowazek及Halberstaedter二氏等1907年发现后,对于沙眼病原体的探讨,沙眼的诊断、防治及一般微生物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对于沙眼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如病原体的培养,临床诊断,治疗效果的观察,传染方式的研究等,均以P.H.K.的检查,作为必要项目。但由于P.H.K.形式多样,构造复杂,在光学显微镜下,颇多类似成份(假性包涵小体),易与P.H.K.相混,导致错误结论。许多P.H.K.的调查发现率差异很大。这固然与各地沙眼流行情况,检查仔细与否,染色方法不同有关,而与假性P.H.K.相混关系很大。本文通过4000份结膜刮片观察,在形态学方面阐述P.H.K.特点及其与假性P.H.K.之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