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抗纤抑癌方对肝癌前病变大鼠HGF/c-Met mRNA的影响,探讨抗纤抑癌方防治肝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7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抗纤抑癌组、鳖甲软肝组和秋水仙碱组。以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用抗纤抑癌方进行干预,并以复方鳖甲软肝片、秋水仙碱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α-SMA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的HGF和c-Met mRNA的表达量。结果:免疫组化显示,与模型组及秋水仙碱组比较,抗纤抑癌组能明显减少α-SMA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抗纤抑癌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秋水仙碱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纤抑癌方能显著提高肝癌前病变大鼠HGF mRNA的表达水平。c-Met mRNA在DEN造模的各组中均低表达,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纤抑癌方能够提高肝癌前病变大鼠HGF mRNA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其防治肝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探讨自拟益气活血方结合指南推荐的西医治疗方案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优势点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经病历CRF表确认的乙肝肝硬化腹水气虚血瘀证患者62例,以随机、盲法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以循证医学方法为指导,进行多中心、双盲试验研究,疗程为1个月。所有患者均接受指南推荐的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口服益气活血方颗粒,对照组口服益气活血方安慰剂颗粒。研究围绕患者利尿效果(24 h出入量、体重、腹围、超声下腹水量)、肝脏功能、凝血、智能水平以及中医症状改善等方面进行测定。结果:2组均在腹水量减少及利尿改善方面取得疗效,但从腹水减少趋势及净体重、腹围下降趋势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通过治疗前后腹部超声示腹水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通过血清学检测对肝脏功能改善进行评价,限于治疗周期,2组并无统计学意义,但根据治疗时点肝功能变化趋势图看,观察组在某些肝功能指标的改善趋势上具有一定优势;对患者智能水平改善情况进行评价,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数字连接试验(NCT-A)、数字符号试验(DST)均有所改善,但统计学意义不明显。在中医症状改善方面,观察组在气虚血瘀证症候群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 0. 01);通过安全性评价,益气活血方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益气活血方能够协同指南推荐的西药治疗对乙肝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发挥更好的利尿作用,从而降低腹水量;限于治疗周期,益气活血方在肝功能某些方面的改善趋势上具有一定优势;益气活血方能够改善气虚血瘀证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益气活血方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特征,并分析影响群落变异的驱动因子,评价其与肝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19年8月山西省中医院招募的10例健康志愿者与70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液和粪便标本进行检验。根据细菌16S r DNA高通量测序获得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差异菌属。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并用CANOCO5. 0软件进行RDA分析临床指标与肠道群落变异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种类发生了特异性变化,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81个OTU是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宏基因组中特有的,其中ALBI 1级、2级、3级分别独有39、34、8个OTU。随着肝硬化疾病发展,Chao1、ACE指数明显减少(H值分别为8. 111、9. 112,P值分别为0. 044、0. 028),且与ALBI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 287、-0. 297,P值分别为0. 016、0. 01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患者中的肠道菌群失调以罗斯氏菌属、韦荣球菌属、链球菌属和嗜血杆菌属4种致病菌增多,粪球菌属和梭菌属2种有益菌减少为特征(H值分别为15. 96、13. 01、8. 94、11. 09、13. 07、16. 27,P值均0. 05)。2种有益菌间呈正相关(P 0. 05),四种致病菌间呈正相关(P 0. 001),有益菌粪球菌属与四种致病菌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 0. 001)。差异菌属与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有益菌粪球菌属与Alb呈正相关(r=0. 273,P=0. 022),与PT、ALBI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 300、-0. 263,P值分别为0. 011、0. 028);致病菌罗斯氏菌属、韦荣球菌属、链球菌属、嗜血杆菌属均与Alb呈负相关,与PT、TBil、ALBI评分呈正相关(P值均0. 05)。RDA分析显示PT、TBil、AST与肠道菌群分布相关性较大,其中PT对群落变异的影响最具有显著性(P=0. 002)。健康对照组、ALBI 1级、ALBI 2级、ALBI 3级的CDIG分别为2. 58、0. 76、0. 24、0. 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6. 750,P 0. 001),CDIG与TBil、PT及ALBI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 313、-0. 323、-0. 366,P值分别为0. 008、0. 006、0. 002)。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菌群失调的主要特征为致病菌的过度增长协同有益菌的缺乏及各菌属之间的比例失调; PT是驱动肠道菌群落变异的主要因子; CDIG可反映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衡程度,CDIG越小,肝硬化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中药慢肝消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慢肝消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酒精性肝病92例,分治疗组64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用慢肝消,对照组用加味逍遥散.治疗组和对照组中脂肪肝分别为13例(120%)和9例(321%),肝炎分别为19例(277%)和6例(321%),肝硬变分别为22例(344%)和9例(321%),混合型各为10例(156%)和4例(143%).临床主要表现为纳呆、腹胀、胁胀或痛,呕恶便溏,乏力.3mo1疗程,观察结束后,对症状、体征、肝功能、胶原代谢,及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5例,显效36例,好转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临床治愈0例,显效12例,好转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14%.结论慢肝消具有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调解免疫功能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临床试验注册资料,分析中国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研究现状。方法:检索建库起至2020年12月31日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http://www.chictr.org.cn/index.aspx)注册的有关CHB临床研究,并进行挖掘分析。结果:共检索临床研究1 282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165项,包括干预性研究78项、观察性研究64项、病因学/相关因素研究16项、基础科学研究4项、预后研究1项、流行病学研究1项、诊断试验1项。结论:近年来中国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逐渐增多,研究以干预性研究为主。研究中干预措施可以分为针对“病毒因素为主”的抗病毒疗法和针对“宿主因素为主”的干扰素治疗、免疫疗法、粪菌移植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临床研究致力于抗病毒方案的优化及治疗方案的多元化,中医药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基于临床数据的慢性乙肝患者典型证候的诊断模型,探索与慢性乙肝典型证候相关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组合。 方法 对1 004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证候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包括 88项症状、舌脉象、20项体征和 14项实验室指标。然后选取典型证候的临床数据,联合采用Logistic回归、决策树、贝叶斯网络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构建能够有效区分不同证候的诊断模型。 结果 1 004例慢性乙肝患者中最为典型的证候为肝胆湿热证(340例,占33.86%)与肝郁脾虚证(366例,占36.45%)。首先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16项症状与体征及3项实验室指标,然后采用决策树方法构建能够区分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的诊断模型(辨证诊断准确率=74.36%),发现苔白、淡红舌、巩膜黄染、两目干涩、丙氨酸转氨酶(ALT)和 HBeAg是鉴别两证型的有效指标组合。采用贝叶斯网络分析的结果也验证了上述指标的重要性。 结论 本文建立了一种能够有效判别慢性乙肝患者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的决策树诊断模型,为将基于经验的中医辨证转向基于数据模型的辨证提供了方法,有助于促进证候的客观化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加味鳖甲煎丸对白蛋白所致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的病理和病变程度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江锋  叶永安 《中医药学刊》2008,26(3):525-527
要将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就需要借鉴现代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临床疗效的研究和评价。从中医肿瘤的临床实践特点出发,在对常规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系统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起包括现代医学疾病疗效评价、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生存质量评价、卫生经济学评价等在内的中医肿瘤疗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其能更科学、更准确地反映中医药防治疾病所具有的真正效能,并有利于中医药防治肿瘤的效果为国际医学界所接受。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乙肝病毒感染人体持续 6个月以上未愈。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而分为①健康携带者 ;②无症状携带者 (ASC) ;③发病携带者即发病者。以往ASC多指健康携带者 ,近来大量研究表明ASC中健康携带者只占少数 ,大部分组织学已发生改变 ,只是损伤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回顾古代文献基础上,结合现代临床认识,本文提出了酒精性肝病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特点,选择酒精性肝病代偿期相对应的“酒癖”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古医籍中有关治疗“酒癖”的专方53首,分析其主症及治则,得出结论:酒精性肝病属中医“伤酒”、“胁痛”、“黄疸”、“酒癖”、“酒臌”范畴,病变部位在肝、脾、肾,以脾虚湿阻、肝脾不和、肝肾阴虚及脾肾阳虚为主要病机,而禀赋不足,脾胃虚弱为发病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