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是鉴别良恶性肿瘤、肿瘤分级、分期及预后判断较好的检查手段,但对肾脏肿瘤,由于部分肾细胞癌病理的特殊性,使18F-FDG PET/CT检查易出现假阴性,其灵敏度为40%~94%[1,2]。而CT双期增强扫描能明确提高肾脏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因此,本研究将评价18F-FDG PET/CT联合CT双期增强扫描在肾脏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8F-FDGPET/CT 的早期肿瘤代谢疗效与常规CT依据R ECIST 标准(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 ,NSCLC )化疗最佳客观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9 月至2014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经病理学确诊初治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患者40例,行含铂双药方案全身化疗。PET/CT按SUV 标准(化疗1 个周期后肺部原发癌灶的最高SUV 值下降> 30%)评价肿瘤客观疗效,CT采用RECIST标准评价。配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κ 系数检验,将第1 个周期化疗后的代谢缓解率分别与第1 周期及第2 周期化疗后的最佳客观疗效进行比较,判断两者之间是否具有差异性及一致性。结果:第1 个周期化疗后按SUV 值评价的代谢缓解率与化疗后RECIST评价标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5.063,P < 0.05),并且具有较差的一致性(κ = 0.240,P = 0.085),与2 个周期化疗后RECIST评价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83,P > 0.05),并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κ = 0.413,P = 0.006);18F-FDGPET/CT 预测NSCLC 2 个周期化疗后最佳客观疗效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2.4%(14/ 17)、60.9%(14/ 23)、70.0%(28/ 40)、60.9%(14/ 23)和82.4(14/17)% 。结论:18F-FDGPET/CT 能够预测局部晚期和晚期NSCLC 化疗后按RECIST标准评价的最佳客观疗效;18F-FDGPET/CT 相对于常规CT可以更早并准确的评价NSCLC 的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化疗早期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最大标准摄取值变化率(ΔSUVmax%)、Deauville评分和C-myc基因重排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2010年9月至2016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原发DLBCL患者83例, 分别于化疗前1周和化疗早期(34例在化疗1个周期后的17~21 d, 49例在化疗2个周期后的17~21 d)行18F-FDG PET/CT扫描。勾画感兴趣区, 计算治疗前后ΔSUVmax%。采用Deauville 5分法对患者化疗早期的PET/CT图像进行评分。采用原位荧光杂交检测C-myc基因重排情况。随访时间为36~111个月, 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时间(PF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χ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Log 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3例DLBCL患者中, 19例在随访期内进展。化疗早期预测肿瘤进展的最佳界值ΔSUVmax%为62.59%, Deauville评分取5分, 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治疗前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中骨髓摄取模式对预测DLBCL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骨髓活检、骨髓涂片、流式细胞分析和18F-FDG PET/CT扫描。以正常肝脏18F-FDG摄取为标准,将患者骨髓摄取模式分为骨髓摄取局灶型增高(f PET+)、骨髓摄取弥漫型增高(d PET+)及骨髓摄取正常型(n PET)。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56例患者中,f PET+17例,d PET+28例,n PET 111例。临床诊断骨髓浸润阳性21例,阴性135例。复发进展62例,死亡1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Ⅲ/Ⅳ期、B症状、NCCN-IPI评分、乳酸脱氢酶、骨髓浸润及f PET+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有关(均P<0.05);Ann Arbor...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厦增强扫描。结果:21例患者均为单发,19例为女性,2例为男性,位于右肺12例,左肺9例,最大径为1.1cm-6.4cm,有3倒往于肺门区,其余均位于肺外围,所有病例边界清晰,2例出现钙化结节,1例出现空气新月征,1例出现贴边血管征,1例出现肺动脉为主征,2倒出现尾征,增强后大部分病例呈明显异常强化,强化值40Hu~94Hu。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在CT平扫时符合良性肿瘤的特点,增强扫描对其诊断价值较高,肺硬化性血管瘤有其特殊征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低剂量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体检中发现恶性肿瘤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469例18F-FDGPET/CT健康体检者的资料,并对照随访结果。结果 18F-FDGPET/CT显像共发现恶性肿瘤13例,其中肺癌8例,甲状腺癌、贲门癌、卵巢癌、升结肠癌、肾细胞癌各1例。2例支气管肺泡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及1例肾细胞癌为假阴性,其余18F-FDG代谢均增高。结论低剂量18F-FDGPET/CT在体检中进行肿瘤筛查是安全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评价兔VX2移植瘤顺铂化疗早期反应的最佳时间,观察移植瘤摄取FDG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将30只VX2荷瘤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6只.化疗组在按体质量静脉注射顺铂(7 mg/kg)化疗前和化疗后6、12、24及36h分别行18F-FDG PET/CT显像;对照组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进行干预;勾画ROI,计算SUVmax、T/NT.采用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坏死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Games-Howell检验及曲线相关分析.结果 对照组干预后SUVmax为9.77±2.45,明显高于干预前(6.58±1.67;t=-5.480,P<0.05),干预后T/NT为29.34±3.31,明显低于干预前(52.93±3.90;t=17.593,P<0.05).化疗组化疗后6 h 18F-FDG摄取减低,SUVmax平均减低率为(11.83±8.89)%,T/NT平均减低率为(59.00±8.22)%,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后24 h 18F-FDG摄取减低最明显,SUVmax平均减低率为(42.33±33.80)%,T/NT平均减低率为(83.50±7.69)%,与对照组和化疗后6h显像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UVmax和T/NT变化率与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750、0.794,均P<0.05),与肿瘤细胞坏死率亦呈正相关(r=0.804、0.874,均P<0.05).结论 18F-FDG PET/CT能够灵敏检测早期化疗反应,化疗后24 h是最佳早期化疗反应评价时间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累及淋巴结的全身螺旋计算机层析成像(CT)表现及其解剖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诊治的淋巴瘤患者,其中霍奇金淋巴瘤(HL)1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77例。所有患者均行颈部、胸部及全腹部CT直接增强扫描,记录所有病例肿大淋巴结分布、大小、密度及强化程度。结果HL组患者中普遍均匀强化9例(75.0%),均匀强化伴坏死3例(25.0%);NHL组中普遍均匀强化64例(83.1%),均匀强化伴坏死13例(16.9%),两组均匀强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4461)。HL组中淋巴结呈融合状6例(50.0%),不融合6例(50.0%);NHL组中淋巴结呈融合状8例(10.4%),不融合69例(8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028)。HL组患者常优势累及颈部及纵隔淋巴结,NHL组患者常优势累及颈部、纵隔及腹腔淋巴结,两组全身淋巴结累及优势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110)。结论全身螺旋CT扫描能很好的显示淋巴瘤患者全身淋巴结肿大的形态、部位及分布。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鳞状细胞癌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乳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和B型超声特点,其中4例行MRI扫描,5例经B型超声(US)检查。对照术后病理表现,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与影像学的联系。结果 影像学表现,MRI:肿瘤径较大,50 mm左右;均发生在乳头周围;伴有皮肤肥厚2例;肿瘤边缘不整,肿瘤壁的构造鲜明,呈不均一的肥厚,无向内腔突入的乳头状阴影;T1WI等信号,T2WI部分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充实性部分被强化,中心坏死部分强化不明显。US所见:肿瘤平均直径40 mm,5例中4例乳头距肿瘤距离为0 mm,1例为19 mm;肿瘤呈块状或分叶状,边缘不整,后方高回声,2例伴有侧方回声,4例显示肿瘤内部血流丰富,2例显示内部伴有液化和坏死的囊性低回声。乳腺钼靶检查(MMG) :怀疑为恶性2例,良性1例;肿瘤呈均一的高密度,无明显的毛刺征和微细钙化。均采用乳房全切术进行治疗。术后病理分期:ⅢB期3例、ⅡB期1例、ⅡA期1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查均为阴性。术后施行辅助化疗者3例,术后跟踪随访其他脏器转移(肺、脑)2例。结论 乳腺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MMG检查不具典型性影像学特征。MRI检查有较为突出的特征性表现,结合B型超声US及穿刺细胞、组织学检查手段,能够推测组织类型及浸润范围,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99^Tc^m-硫胶体前哨淋巴结显像、手持γ探测仪及高频超声联合使用在早期乳腺癌中前哨淋巴结的识别、定性准确性,临床可行性和实用价值。方法对3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SPECT前哨淋巴结显像、高频超声检查及术中用手持γ探测仪探测前哨淋巴结,观察其位置、性质。结果39例患者前哨淋巴结显像及γ探测仪检出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分别为97.44%、94.87%。超声发现所有发生转移的腋窝淋巴结的横径为0.6 cm以上,纵径为O.8 cm以上,1.0≤纵横比〈2.2。三者的联合使用诊断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性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33%、91.67%、92.3%。结论99^Tc^m-硫胶体行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指向性;联合检查是较早发现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及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一种有效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