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如泉教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甲状腺病的临床及研究工作,具有独到经验及临床体会,现将陈如泉教授诊治甲亢合并肝损害经验叙述如下。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甲状腺腺体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复方甲亢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甲亢片治疗甲亢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明确诊断的40例甲亢合并肝损害患者随机分别采用复方甲亢片治疗(治疗组)、西药治疗(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80.00%,经Ridit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FT3。FT4、ALT、AST明显降低,TSH升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对γ-GT、ALP、TBil指标改善方面有明显优势(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多汗、乏力、口苦、胁痛等症状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甲亢患者合并肝损害时治疗甲亢是首要的,中药配合小剂量他巴唑(即复方甲亢片)同样能达到大剂量他巴唑配降酶护肝西药的效果,并在改善甲亢合并肝损害症状及综合治疗作用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癌胸腔积液患者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顺铂胸腔注射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临床纳入60例肺癌并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顺铂40 mg(配入生理盐水40 m L)胸腔注射,治疗组依次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60 m L、顺铂40 mg(配入生理盐水40 m L)胸腔注射,2次/周,共6次。6次胸腔注射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在近期疗效上,治疗组有效率86.7%(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11例,无效4例),与对照组有效率63.4%(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9例,无效1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上,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80%)优于对照组(60%),但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上,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等。其中,治疗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3.4%,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30%,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为20%,对照组发生率为43.4%,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联合顺铂胸腔注射治疗肺癌胸腔积液,在近期疗效上优于顺铂单药胸腔注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骨髓抑制及降低胃肠道反应上仍具有较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注射治疗肝癌并发血性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肝癌并发血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顺铂腹腔注射治疗,2次/周,共6次。两组患者均以中心静脉导管腹腔内置管,且尽量排尽腹水。6次腹腔注射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近期疗效(CR+PR/n)有效率22.7%,与对照组有效率2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性腹水颜色明显变淡,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注射治疗肝癌并发血性腹水患者能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益气解毒法对恩替卡韦(ETV)治疗后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气虚毒殖证患者的作用,为提高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e抗原血清转换效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依照就诊先后时间和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ETV0.5mg/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解毒法中成药牛黄参胶囊,3次/d,2粒/次,疗程24周。对观察患者治疗前、中、后中医证侯进行量化积分和观察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胁肋隐痛、食欲不振等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患者相关症状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24周后治疗组患者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胁肋隐痛、食欲不振等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后治疗组中医证侯总积分为(12.84±1.08),对照组为(24.62±1.2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4周后治疗组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患者4例,发生率为13.3%,对照组1例,发生率为3.3%。24周时治疗组患者的HBsAg定量中位水平从治疗前的6700U/mL(四分位数间距3433 U/mL)下降到5577.5U/mL(四分位数间距2844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HBeAg定量中位水平从治疗前的11.76U/mL(四分位数间距197.3U/mL)下降到7.25U/mL(四分位数间距132.48 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6)。结论:益气解毒法能明显改善ETV治疗后的HBeAg阳性CHB气虚毒蕴证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和体征,能够提高CHB患者e抗原血清转换率。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应用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院内制剂海珠益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我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90例,诊断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标准[1],全部患者均为HBsAg阳性、HBeAg阳性、HBcAb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丹参酮联合大黄素对人肝细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将购买的HCC细胞系Hep G2进行复苏,分为Emodin(18μmol/L,EMO组)、Tan(10μmol/L,Tan组)、Emodin+Tan(Emodin:18μmol/L;Tan:10μmol/L,EMO+Tan组)和保持未处理(Ctrl组)分别培养,孵育后,对各组Hep G2细胞株行MTT检测,评估各组细胞增殖能力;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各组细胞凋亡率;使用细胞侵袭实验,观察各组细胞侵袭能力;使用细胞划痕修复试验,观察各组细胞迁移能力;使用qRT-PCR、荧光素酶测定检测各组细胞内MMP-9mRNA表达和启动子活性情况;使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分析细胞内MMP-9蛋白表达情况;使用Ch IP分析NF-κB与人MMP-9启动子的结合活性。结果:MTT检测结果发现,低浓度丹参酮联合大黄素组(EMO+Tan组)细胞增殖显著低于Ctrl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观察到EMO+Tan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Ctrl组;细胞侵袭实验结果显示,EMO+Tan组细胞侵袭数量显著低于Ctrl组;细胞划痕修复试验结果显示,EMO+Tan组细胞迁移数量显著低于Ctrl组;qRT-PCR和荧光素酶测定结果显示,EMO+Tan组MMP-9mRNA和启动子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蛋白免疫分析结果显示EMO+Tan组MMP-9蛋白表达显著低于Ctrl组;ChI P结果显示,EMO+Tan组NF-κB与MMP-9启动子的结合活性显著降低。上述各组实验中,低浓度EMO组和Tan组与Ctrl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性。结论:在低浓度时,丹参酮联合大黄素可以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来抑制细胞内MMP-9表达,从而抑制HCC肿瘤细胞在体外的生长、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近10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研究进展。按其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辨证论治、专方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归纳总结。同时,对中医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损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有待深入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为进一步开展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损害的相关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方甲亢片对甲亢合并肝损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分别以浓度为50μg/m l、100μg/m l的左旋甲状腺素钠片2m l混悬液给大鼠灌胃,分别形成轻度甲亢、重度甲亢伴肝损害模型。将重度甲亢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甲巯咪唑组、单纯中药组、复方甲亢片组,分别治疗用药。结果:(1)经用药,各治疗组大鼠外观、行为、体重、饮食量均明显改善。(2)各治疗组FT3、FT4明显降低,而TSH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甲巯咪唑组>复方甲亢片组>单纯中药组。(3)各治疗组均能明显降低ALT、AST、r-GT、ALP,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复方甲亢片组>单纯中药组>甲巯咪唑组;升高TP、ALB,且复方甲亢片组优于单纯中药组、甲巯咪唑组。(4)各治疗组ALT/AST量比上升显著(P<0.05),且复方甲亢片组、单纯中药组明显强于甲巯咪唑组。结论:复方甲亢片既能控制甲亢,又能保护肝脏,在甲亢合并肝损害的综合治疗作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闵晓俊  厉晶萍  华川  陈如泉 《中医杂志》2011,52(23):1994-1995,2012
陈如泉(1938-),男,湖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64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从事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曾任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兼中医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病与血液病的研究.近10余年来,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并5次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