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月、三角、钩骨局限性融合术治疗舟月骨进行性塌陷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目的:介绍治疗伴严重腕痛舟月骨进行性塌陷(scapholunate advanced collapse,SLAC)的新术式。方法:11例均为伴有严重腕痛、握力显著下降、腕关节功能受限的Ⅲ期舟月骨进行性塌陷的患者。入院后均行SLAC腕重建术(头、月、三角、钩骨局限性融合)。结果:术后随访7个月-3年半,以最后1次随访结果为准,优7例,良2例,可1例,差1例。除差的1例外,10例的腕痛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平均握力恢复至健侧的80%,腕关节活动范围为健侧的51%。结论:SLAC腕重建术是治疗Ⅲ期能性舟月骨进行性塌陷的一种可靠的挽救性手术,术后能恢复握力、保留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提高斜形肌腱损伤修复强度的有效方法。方法40根猪跖深屈肌腱按照切割方向及两端缝合距离随机分为4组:第1组肌腱为横形损伤,中心缝合边距为10mm;第2、3、4组肌腱为45°斜形损伤,中心缝合边距分别为4mm、7mm、10mm,10根肌腱,各组均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分别检测缝合肌腱的2mm间隙形成负荷、最大抗张强度及最大功耗,并采用ANOVA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肌腱斜形损伤修复的强度显著低于用等长距离(20mm)缝合的横行损伤修复的强度(P<0.01),当其短边的缝合边距由4mm增大到7mm时,其修复的强度显著增大(P<0.01),但当短边的缝合边距增大到10mm时,其抗张强度与短边的缝合边距7mm相比增加不显著。结论在肌腱斜形损伤时,延长中心缝合边距是一种有效的提高肌腱修复强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验条件下舟月骨分离模型制作新标准,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8具未经防腐处理的新鲜尸体标本(肘关节以远标本),左右各4具。依次切断桡舟月韧带、舟月骨间韧带掌侧部、舟月骨间韧带背侧部、桡舟头韧带后,将标本用夹具固定于腕关节动力学参数测试仪,做模拟屈伸、尺桡偏运动,并摄腕关节中立前后位及侧位X线片,测量舟月角、头月角、舟月间距、桡舟间距和舟骨长度。结果随着依次切断上述韧带,舟月角、头月角分别增大至80.0°±8.7°和22.0°±7.0°,舟月间距增宽至(2.3±0.5)mm,桡舟间距增宽至(2.8±1.1)mm,舟骨长度逐渐缩短至(22.3±2.7)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舟月角>60°、头月角>20°、舟月间距> 2.0 mm、桡舟间距>2.5 mm、舟骨长度<22.0 mm时,即已达到舟月骨分离的建模标准,其中桡舟间距、舟骨长度的变化能反应舟月骨分离的损伤进程及舟骨旋转性半脱位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腕骨骨间韧带损伤与舟月骨分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实验条件下腕骨骨间韧带损伤与舟月骨分离形成的关系。方法8具新鲜尸体肘关节以远标本,左右各4具。将标本用夹具固定于腕关节动力学参数测试仪,作模拟屈、伸、尺、桡偏运动。并拍摄腕关节中立、前后、侧位片。分别依次切断桡舟月韧带、舟月骨间韧带掌侧部、舟月骨间韧带背侧部及桡舟头韧带。测量舟月角、头月角、舟月间距。结果随着依次切断韧带,舟月角、头月角分别增大至[(B0.0±8.7)°,(?)±s,下同]、(22.0±7.O)°,舟月间距增宽至(2.25±0.46)mm,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中舟骨周围骨间韧带切断的顺序及入路符合舟月骨分离背伸、旋后、尺偏的损伤机制,舟月骨间韧带、桡舟月、桡舟头韧带损伤可产生静态舟月骨分离。  相似文献   
5.
卢魁  张伟 《眼科新进展》2011,31(3):264-266
目的评估治愈的单眼弱视患者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ultifoc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mfVEP)的恢复情况。方法 记录15例被治愈的单眼弱视(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或斜视性弱视合并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及15例正常人的mfVEP,分别比较已治愈单眼弱视患者弱视眼、对侧眼及正常眼3组之间mfVEP特征峰P波平均潜伏期及振幅密度。结果 弱视眼特征峰P波平均潜伏期及振幅密度与对侧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弱视眼和对侧眼的特征峰P波平均潜伏期1环、2环、3环、4环均较正常眼显著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平均振幅密度与正常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治愈的单眼弱视患者的弱视眼和对侧眼mfVEP特征峰潜伏期仍较正常人延长,说明仍存在视觉神经传导通路和视皮层的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再发对侧粗隆间骨折的原因,并对其治疗措施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5月,本组共收治并得到有效随访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227例,其中男86例,女141例;年龄65~93岁,平均71岁。75例患者术后在进行骨折康复治疗的同时,进行了规范的抗骨质疏松(OP)治疗,并测定对侧髋部及腰椎骨密度;152例进行常规骨折康复治疗。术后7个月~3年再发对侧粗隆间骨折6例(男1例,女5例),其中进行规范抗OP治疗组1例,未进行抗OP治疗组5例;6例再骨折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结果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引起骨密度下降,患者存在对侧同部位再发骨折的可能。本组的发生率为2.2%;在进行规范的抗OP治疗的75例患者中有1例发生再骨折。在本组统计中再发对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为1.33%,而另5例患者第一次骨折出院后未进行任何抗OP治疗,再骨折率为3.28%,其发生率明显高于抗OP治疗组。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因OP引起,发生骨折后其骨的脆性进一步增加;抗OP治疗能防止骨量的进一步丢失,有效的抗OP治疗及日常生活中防摔倒宣教,能有效预防再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斜形损伤对肌腱修复抗张强度的影响。方法 根据猪后蹄跖深屈肌腱切断的方向 (横形、斜形 )、缝合方法 (改良Kessler法、Cruciate法、MGH法 )及缝合方向 (横形、斜形 ) ,将 81根肌腱分为 9组 ,每组 9根。检测缝合后肌腱 2mm间隙形成的负荷、最大抗张强度、最大功耗。采用ANOV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斜形损伤后用Kessler法、Cruciate法作横形缝合时 ,其抗张强度显著小于横形损伤的修复强度 (P <0 .0 5 )。选用斜形缝合修复斜形损伤后 ,两者抗张强度均较横形缝合增大 (P <0 .0 5 )。斜形损伤用MGH法缝合对抗张强度的影响不显著。结论 肌腱斜形损伤后采用Kessler法和Cruciate法作斜形缝合 ,可明显提高修复后的抗张强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治疗舟骨旋转性半脱位(rotatory subluxation of the scaphoid,RSS)的新术式。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及病因,舟骨旋转性半脱位分为5型,I型(动态前期型)1例,Ⅱ型(动态型)2例,Ⅲ型(静态型)7例,Ⅳ型(退行性型)3例,Ⅴ(继发型)5例。18例患者入院后均行舟骨、大、小多角骨局限性腕骨融合术(scapho-trapezio-trapezoeid arthrodesis,STT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个月-3年,18例的舟骨旋转性半脱位均得到纠正,并获得满意的骨融合。腕痛均消失,握力平均恢复至健侧的90%,腕关节活动范围平均恢复至侵侧的62%。结论:舟骨、大、小多角骨局限性腕骨融合术是一种治疗慢性、静态性舟骨旋转性半脱位的可靠、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63例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的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患儿63例,所有患儿均接受综合治疗法治疗,并随访2年,对不同的注视性质、屈光参差程度和弱视的程度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63例患儿治疗后的总的有效率为87.3%,其中中心注视与旁中心注视的患儿治疗总的有效率分别为94.7%与76.0%,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屈光参差程度≤2.25D的治疗总的有效率为97.4%,明显高于屈光参差程度≥2.5D的治疗总的有效率72.0%,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弱视程度为轻度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中度和重度弱视的临床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综合治疗法对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的治疗效果显著,对中心注视、屈光参差程度≤2.25D和轻度弱视的患儿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丙泊酚(PPF)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肺损伤和应激的影响.方法 36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脂肪乳组、TBI组、PPF 1 h组、PPF 2h组和PPF 6 h组,每组6只.液压冲击制作TBI模型,腹腔注射给药,脂肪乳组在假手术后给予脂肪乳,PPF组在伤后1,2,6h注射丙泊酚100 mg/kg.评价神经运动功能;测定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伤后72 h处死PPF2 h组大鼠,取肺行光镜和电镜检查.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sham组和脂肪乳组比较,TBI组出现神经功能障碍,ACTH、COR和NE浓度显著升高(P均<0.01).丙泊酚各组神经功能障碍明显减轻,ACTH、COR和NE浓度显著低于TBI组(P均<0.01),PPF 1 h组和PPF 2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6,t=-0.208,t=0.582,P均>0.05),PPF 2 h组COR和NE浓度分别为(250.60±34.10)μg/L、(2646.08±263.61)pg/mL,显著低于PPF 6 h组[(314.73±39.33) μg/L&(3364.87±402.14)] (t=3.018,P=0.013;t=3.662,P=0.004).光镜下,TBI组肺间质增宽,肺泡内纤维素样渗出物和炎性细胞浸润.电镜下,TBI组肺Ⅱ型上皮细胞肿胀变性,胞质见嗜锇板层小体排空,微绒毛样突起减少.PPF 2 h组渗出物和炎性细胞减少,细胞肿胀减轻.结论 丙泊酚可能通过控制创伤应激对TBI大鼠肺损伤起保护作用,且使用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