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利用情况,分析门诊抗高血压药物之间相互应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我院门诊2009年10~12月份处方中筛选出含有康高血压药物的处方,统计患者性别、年龄、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频度及药物联合应用情况。结果在抽取1536张抗高血压处方中,男796张,女740张,分别占抗高血压药物处方的51.88%及48.12%。其中各年龄段使用抗高血压药情况见表1,DDDs排序前10位的药品统计结果见表2,对药物联用情况统计,以二联用药处方最多,共481张,占35.5%,三联用药处方132张占9.77%,四联用药处方11张占0.81%,联用处方共624张。结论抗高血压药物品种繁多、选择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药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壮医经筋疗法是在中医十二经筋理论指导下,结合壮族民间独特的“查灶术”、“松筋术”等而成的综合治疗方法。壮医经筋疗法遵循“以灶为腧”的取穴原则和壮医经筋“解结消灶”的治疗原则,运用理筋手法,针刺消灶疗法,火罐疗法等三种治疗方法,单式或两联、三联复合运用,手法疏解结灶,针刺消灶解结,投拨火罐,增强功效。对经筋因素形成的病症及经筋相关的病症有较好疗效。现对十年来临床应用研究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柴胡桂枝汤出于《伤寒杂病论》,是治疗少阳兼太阳表证的方剂。我运用该方加减, 治疗诸痛证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肠痈(急性阑尾炎) 吴某某,女,44岁,农民。顺昌县石溪村人。于1992年6月3日初诊。近3日来,发热,恶寒,少腹痞痛,按之即痛,右腿喜卷缩,伴呕吐。曾经在村诊所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治疗后发热有减,但余证依旧。现症:发热恶寒,少腹痞痛,按之即痛,右腿喜卷缩,小便自调,舌苔黄,舌质红,脉弦。证属邪热瘀阻,三焦不畅。诊为:肠痈(急性阑尾炎)。治以清热散结,宣通三焦。方药:柴胡20g,黄芩10g,半夏10g,桂枝8g.白芍10g,生姜3片,  相似文献   
4.
骨关节病一般指风湿、类风湿或痛风引起的骨关节炎症,临床表现以肿、疼、热、凉、僵硬、运动障碍为主。发病部位以腰以下关节为多见,发病原因外因为风寒湿邪侵袭关节经络所致,内因为肝肾亏损,气血不足,骨关节失去濡养,导致骨关节代偿性增生。本病绝大多数是以本虚标实为主要病理表现。虚为肝肾亏损,实为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急即疼、僵硬,活动受限)或标本兼顾。临床常用的代表方也是有效方为独活寄生汤,此方补肝肾,益气血,祛风胜湿散寒温经通络以达到肿消疼止之目的。此方临床一般服五到十付,疼痛可缓解(除椎间盘脱出、椎管狭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疗法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壮医经筋疗法,运用“以灶为腧”、“固灶行针”及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患者42例。结果:42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中治愈30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提示:壮医经筋疗法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