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3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T1期(肿瘤直径<2cm)原发性乳腺癌女性患者绝经前后在肿瘤大小、病理分类、淋巴结转移率和数目。方法:常规病理检验以及应用免疫组化、HE法分别测定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和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者的ER、PR。结果:两组患者在肿瘤大小上无明显差异,但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浸润导管癌的百分比为 84. 7%,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浸润导管癌百分比为 62. 2%,经χ2 检验,P<0. 01。两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39. 3%和 25. 5%,经χ2 检验,P<0. 01。两组ER和PR阳性伴淋巴结转移的比例经χ2 检验,P<0. 05。结论: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和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在病理分类、淋巴结转移率及数目、ER、PR阳性伴淋巴结转移上有显著性差异。对于T1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均应行癌肿切除伴Ⅰ、Ⅱ级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2.
腹膜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膜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活检证实的35例腹膜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35例做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行MR I检查。结果(1)腹膜转移瘤常表现为大量腹水(22/35);(2)腹膜结节状增厚(23/35);(3)大网膜饼形增厚(16/35)和大网膜污垢样改变(12/35);(4)肠系膜污垢样改变(12/35)及结节状改变(9/35);(5)腹腔单发或多发囊性改变,有占位效应(4/35)。结论CT/MR I是发现腹膜转移灶的重要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本组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48~64(平均58.1)岁。心衰病程1~3年。心功能Ⅲ级3例,Ⅳ级2例。心脏均扩大。其中风心病2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冠心病2例。治疗方法在强心、利尿及或扩血管药物治疗无效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6.25mgqd,逐渐增至6.25mgBid,连续治  相似文献   
4.
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本组 2 4 6例 ,均为女性 ,年龄最大 69岁 ,最小 2 1岁 ,38~ 5 0岁 1 72例。术中冰冻病理证实为乳头状癌 1 4例。双侧病变 8例 ,单侧病变 2 38例。5年后癌变 2例 ,1年后复发 1例。所有病例均排除生理状态、内科疾病或其它因素。术前 2 d禁止挤压乳房 ,避免排净积液。2 手术方法 患者硬膜外麻醉后取仰卧位 ,患侧肩胛下垫枕 ,患侧上肢外展。沿乳晕顺序轻压 ,当看到乳头有血性溢液溢出时 ,即确定此处为病变部位或病变乳管开口所在 [1]。然后用硬膜外麻醉用置管从溢液的乳头导管开口处旋转插入 ,动作应轻柔缓慢 ,避免…  相似文献   
5.
1967年美国学者Segal和Coxatto首先提出皮下埋植避孕法,经过20多年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改进。我国自1984年引进Norplant以来,在一些大医院进行了较大量的临床观察。以往的观察证明:Norplant皮下埋植是一件安全、高效、可逆的避孕方法,但也一致认为它的副作用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埋植术后阴道电滴出血率高达60-70%。这种反复少量的出血给使用者带来许多不便和烦恼。影响了Norplant埋植法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是医学影像、数字化图像技术、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将医学影像资料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字信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对医学影像资料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及传输等,从而在医疗、科研、教学中充分共享,相互应用。本文总结了我院PACS的开发和初步应用情况。1 材料与方法1.1 系统主要配置和设备1.1.1 中心工作站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Win-dowsNT网络系统,网络结构为星形,NT局域网使用NT4.0操作系统,四芯光缆构成Ethernet/Fastether-net网络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吲哒帕胺联合小剂量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入选61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吲哒帕胺2.5mg/d,n=21)、治疗组(吲哒帕胺2.5mg/d+替米沙坦20mg/d,n=30)和吲哒帕胺2.5mg/d+替米沙坦40mg/d,n=10),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前后的血压、左心室肥厚的逆转、电解质变化、血脂血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①对照组血压控制达标,有3例在疗程中出现低血钾(占15%),经补充口服10%氯化钾溶液30ml/d完成疗程。而本组左室肥厚逆转情况不理想(P值〉0.05)。②治疗组除10例将替米沙坦剂量增至40mg/d后,所有病例血压均达标。无1例出现电解质的明显异常(无高血钾或低血钾症)。无咳嗽、眩晕出现。左室肥厚逆转明显(P值〈0.05)。结论 在高血压治疗中一天一次联合服用吲哒帕胺加小剂量替米沙坦能够使血压达标,而且可以逆转其左心室肥厚。患者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丹参酮ⅡA(TSⅡ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脏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trl)组、心肌梗死(MI)组、TSⅡA(20)组、TSⅡA(50)组和TSⅡA(100)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TSⅡA(20)组、TSⅡA(50)组和TSⅡA(100 mg)组腹腔注射20 mg/kg、50 mg/kg和100 mg/kg的TSⅡA,其余两组给予生理盐水。21 d后检测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左心室收缩压(LVSP),并分离心肌,计算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检测心肌病理损伤,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浓度,Western blot检测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酐蛋白Ⅰ(c TnⅠ)及Beclin 1、P62和LC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大鼠MAP、HR和LVSP均明显降低,心肌组织Mb、CK-MB和c TnⅠ表达明显增多;与心肌梗死组比较,TSⅡA(20、50、100)组大鼠MAP、HR和LVSP均明显升高,Mb、CK-MB和c TnⅠ蛋白表达明显被抑制。同时,心肌梗死组大鼠心肌损伤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加重,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增大; TSⅡA(20、50、100)组大鼠心肌损伤情况与心肌梗死组比较明显减轻,凋亡细胞明显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此外,心肌梗死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SOD和GSH浓度,升高MDA浓度,还能显著升高LC3Ⅱ/LC3Ⅰ比值和Beclin 1的表达水平,抑制P62表达; TSⅡA(20、50、100)能明显诱导SOD和GSH分泌,降低血清MDA浓度,还能显著下调LC3Ⅱ/LC3Ⅰ比值和Beclin 1的表达水平,促进P62表达。结论:丹参酮ⅡA(TSⅡA)可能通过抑制心肌线粒体自噬促进心肌梗死大鼠心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定量分析正常胰腺头、体、尾T2’值。方法选取51名胰腺正常者,利用16回波GRE-T2’序列分别测量胰腺头、体、尾的T2。值,比较胰腺头、体、尾的T2*值的差异及其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的差异,并分析三者T2*值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胰腺头、体、尾T2’值分别为(22.74±3.45)ms、(20.51±3.40)ms、(19.92±3.90)ms,在男性与女性间以及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O.05)。胰头与胰体(t=3.59,P=0.001;r=0.19,P=0.18)、胰头与胰尾(t=4.30,P〈0.05;r=0.15,P=0.32)的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无相关性;而胰体与胰尾的T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存在相关性(t=1.30,P=0.20;r=0.50,P〈0.01)。结论利用MR多回波GRE-T2序列成像初步界定了正常胰腺头、体、尾的T2*值,可为临床胰腺疾病的诊断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总结4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行甲状旁腺全切加自体前臂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旨在探讨如何改善患者机体的钙磷代谢紊乱, 缓解患者骨痛、皮肤瘙痒及肌无力等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湘南学院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接受甲状旁腺全切加自体前臂移植术的43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骨关节痛、皮肤瘙痒、乏力)和血液化验结果(甲状旁腺激素、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的变化。 结果:43例患者骨关节痛、皮肤瘙痒、乏力临床症状在术后第1天明显缓解,在术后1个月上述症状消失。术后10 min、第1、7天和第1、3、12个月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分别为(279.23±186.51)、(81.62±51.46)、(21.09±14.36) pg/mL和(27.35±12.04)、(33.27±11.08)、(372.65±15.72) pg/mL,均显著低于术前的(2 436.71±825.13) pg/mL(均P<0.05);术后第1、7天和第1、3、12个月的血钙水平分别为(1.91±0.32)、(1.75±0.35) mmol/L和(1.84±0.29)、(2.04±0.27)、(2.13±0.30)mmol/L均显著低于术前的(2.58±0.31)mmol/L(均P<0.05);术后第1、7天和第1、3、12个月的血磷水平分别为(1.61±0.50)、(1.18±0.47) mmol/L和(0.99±0.41)、(0.95±0.34)、(1.20±0.35)mmol/L均显著低于术前的(2.17±0.58)mmol/L(均P<0.05);血碱性磷酸酶水平在术后1、7 d分别为(580.19±223.56)、(678.52±239.43)U/L高于术前(468.43±214.95)U/L,而在术后1、3、12个月分别为(513.62±227.32)、(431.62±215.76)、(316.24±265.15) U/L均低于术前(均P<0.05)。 结论:对具备手术指征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旁腺全切加自体前臂移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积极补钙可减少低钙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