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颈椎脊神经沟及其沟内段脊神经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脊神经沟与沟内段脊神经受嵌压的关系。方法 取 6 0具成尸 (男 2 8,女 32 ) 12 0侧颈椎 ,对脊神经沟外口宽度、深度及其沟内段脊神经前支横径进行观察 ,并统计脊神经前支横径与脊神经沟外口宽度之比。结果 ①脊神经沟外口宽度、深度自颈 3至颈 6均逐渐增大 ,其平均值分别为 4 5± 1 2mm和4 3± 1 2mm ;② 3到 7颈神经前支横径逐渐增大 ,平均值为 2 9± 1 0mm ;③颈神经前支横径与脊神经沟外口宽度之比 ,颈 5最小 (1∶1 5 4 ) ,颈 4次之 (1∶1 6 7) ,颈 3最大 (1∶1 75 )。结论 脊神经沟与沟内段脊神经受累关系密切 ,下颈段 (5、6 )颈神经受累机率可能大于上颈段 (3、4 )。  相似文献   
2.
作者自1994~1999年间应用AO技术治疗四肢骨折病人18例,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脊神经沟与颈神经前支嵌压关系的神经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脊神经沟及其沟内段脊神经形态学变化,探讨脊神经沟与沟内段脊神经受嵌压的关系。方法:取60具成尸(男28,女32)120侧颈椎,对脊神经沟外口宽度、深度及其沟内段脊神经前支横径进行观察,并统计脊神经前支横径与脊神经沟外口宽度之比。结果:①脊神经沟外口宽度、深度自C3至C6均逐渐增大,其平均值分别为(4.5±1.2)mm和(4.3±1.2)mm;②3到7颈神经前支横径逐渐增大,平均值为(2.9±1.0)mm;③颈神经前支横径与脊神经沟外口宽度之比,C5最小(1:1.54),C4次之(1:1.67),C3最大(1:1.75)。结论:脊神经沟与沟内段脊神经受累关系密切,下颈段(C5,C6)颈神经受累几率可能大于上颈段(C3,C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ST2(soluble ST2,sST2)、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成功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ELISA法检测160例CPR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CPR后24h的血清sST2、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依据随访出院后6个月的终点事件(出院后6个月内患者因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再次入院或死亡)分为发生事件组(A组,58例)和未发生事件组(B组,102例),同时检测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ROC曲线分析其评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A组血清sST2、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均高于B组(均P0.01)。两者联合分析能提高对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P0.01)。LVEDD与LVEF随着sST2和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的变化而变化。sST2高表达组(200ng/L)、半乳糖凝集素3高表达组(20ng/ml)患者病死率均高于sST2、半乳糖凝集素3低表达组(均P0.05)。结论:血清sST2、半乳糖凝集素3联合分析能提高对CPR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颈椎间孔及其脊神经根相互关系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脊神经根在椎间孔处被嵌压的解剖学因素。方法 取 6 0具成尸 (男 2 8,女32 ) ,对 3~ 7颈椎间孔及其脊神经根的前后径和上下径进行了观测 ,并一一统计其相关比值。结果(1)男性颈椎间孔的上下径和前后径均大于女性 (P <0 .0 1)。 (2 )脊神经根与椎间孔各径线的比值 ,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P <0 .0 1)。下颈段 (5、6、7)比值大于上颈段 (3、4 )。神经根外径大于椎间孔的出现率 ,男性占 3.3% ,女性占 17%。结论 脊神经根被压不仅与椎间孔狭窄有密切关系 ,而且与脊神经根本身的粗细与椎间孔相对大小以及管内的软组织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脊神经沟及其沟内段脊神经形态学变化,探讨脊神经沟与沟内段脊神经受嵌压的关系。方法:取60具成尸(男28,女32)120侧颈椎。对脊神经沟外口宽度、深度及其沟内段脊神经前支横径进行观察。并统计脊神经前支横径与脊神经沟外口宽度之比。结果:①脊神经沟外口宽度、深度自C3至C6均逐渐增大,其平均值分别为(4.5&;#177;1.2)mm和(4.3&;#177;1.2)mm;②3到7颈神经前支横径逐渐增大,平均值为(2.9&;#177;1.0)mm;③颈神经前支横径与脊神经沟外口宽度之比。C5最小(1:1.54),C4次之(1:1.67),C3最大(1:1.75)。绪论:脊神经沟与沟内段脊神经受累关系密切,下颈段(C5,C6)颈神经受累几率可能大于上颈段(C3,C4)。  相似文献   
7.
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4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跃会 《中医正骨》2002,14(3):37-38
自1990~1999年我院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配合锁骨带外固定的方法治疗移位明显的锁骨骨折47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报告本组47例,男38例,女9例.年龄7~50岁.锁骨外段骨折10例,中段37例.两部分骨折(横断及斜形)28例,粉碎骨折(含蝶块1~3块)19例,骨折后骨折断端均有不同程度的重叠、成角或分离骨折移位.伤因骑自行车、摩托车或行走滑倒跌伤等间接外力所致骨折46例,石块直接砸于肩部致伤(开放性骨折)1例.合并肩峰骨折(无移位)1例,合并肩胛颈骨折1例(骨折远断端向外下方移位约1/5).受伤至手术时间伤后2小时1例(开放性骨折),3~4天31例,5~13天13例,17天1例,28天1例,其中5~28天者15例为手法整复、单纯锁骨带外固定失败者或患者要求手术者.  相似文献   
8.
陈旧性锤状指畸形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 1 996 - 2 0 0 1年 ,对 2 1例陈旧性锤状指畸形配合手术应用改良内、外固定方法进行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 ,均无末节指骨基底骨折 ,男 1 5例 ,女 6例 ;年龄为 2 2~ 62岁 ,平均 34岁。右手 1 4例 ,左手 7例。食指 2例 ,中指 9例 ,环指 7例 ,小指 3例。切割伤 5例 ,弹碰伤 1 2例 ,其他 4例。1 2 临床表现 锤状指畸形 ,远指间关节背侧肿胀。病人自述生活、工作不便。手术前远指间关节活动为屈 45°~ 75°,伸45°~ 75° ,背伸失能指数[手外科杂志 ,1990 ,6 ( 6 ) :57.] 35°~ 45°平均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脏骤停给予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成功患者血清可溶性ST2(soluble ST2, sST2)、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在不同时间水平的变化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择160 例CPR患者,采用 ELISA 法检测患者CPR后即刻、24h、48-72h的血清sST2水平,根据血清sST2升高时间分为3组,A组(sST2低水平组):CPR后即刻、24h、48-72h血清sST2水平一直小于200ug/L, B组(sST2高水平组):CPR后24h、48-72h血清sST2水平持续升高,且一直大于200ug/L;C组(sST2升高下降组): CPR后24h、48-72h sST2水平持续升高,但48-72h较24h时降低。同时检测每个时间点血清NT-proBNP的水平。三组患者分别随访CPR后6个月死亡情况。 结果 sST2和NT-proBNP具有交互作用(P<0.05)。sST2高表达组(>200ug/L)、NT-proBNP高表达组(>400pg/ml)患者死亡率均高于sST2、NT-proBNP低表达组(P <0 .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A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高于B组(χ2 = 13.476 P = 0.001),A组和C组6个月生存率无差异(χ2 = 2.385 P = 0.086),B组6个月生存率较C组生存率低(χ2 = 7.347 P = 0.008)。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