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石蜡切片和常规染色方法研究正常、冬眠及不同复温模式下蚂蟥消化道组织形态结构,同时采用生物学观测法、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对-棕榈酸硝基苯酯(p-NPP)比色法和福林-酚法观测和测定不同复温模式和投喂方式对蚂蟥出冬眠活动状态、消化道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筛选适宜蚂蟥的出冬眠模式。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蚂蟥活跃程度增强,除直接复温投喂组在复温24,48 h有死亡外,其余方式均未出现死亡现象。与常温养殖相比,蚂蟥冬眠期间消化道结构松散,黏膜层褶皱稀疏,直接复温48 h、梯度复温15℃(第5天)前,组织结构无明显恢复;直接复温72 h、梯度复温20℃(第8天)后黏膜层褶皱增多、肌层增厚,已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各处理组消化酶活性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且投喂组比非投喂组恢复较快,其中投喂组直接复温模式48 h、梯度复温20℃后,基本达到25℃正常养殖水平,并显著高于非投喂组活性(P<0.05)。直接复温和梯度复温都可应用于蚂蟥人工出冬眠处理,梯度复温模式按照2℃·d^-1的速度复温至15℃或20℃后投喂或直接复温模式复温72 h后投喂能减少蚂蟥出眠时死亡,有效提高蚂蟥人工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