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下颌骨骨折的坚固内固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国外有关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方法的新进展,介绍了坚固内固定,尤其是加压钢板的原理,愈合组织学,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下颌骨骨折的坚固内固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危重高渗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和病情转归.方法对44例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危重新生儿高渗血症经高钠性高渗血症处理、高糖性高渗血症治疗、严重高乳酸中毒处理和高渗血症时脑水肿处理,部分患儿口渴、高热、肢体震颤等症状缓解和消失并痊愈,但也有部分患儿抢救无效.结论危重新生儿高渗血症的治疗在准确测定和计算血浆渗透压的同时必须同步测定电解质、血糖、血BUN,并要严格鉴别高糖性高渗血症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因高渗性脱水对循环容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下颌骨骨折治疗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由于解剖部位与下颌骨骨质结构的原因,下颔骨骨折发生率高于颌面部其它骨折的发生率。近年来对下颌骨骨折的研究趋向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生物力学角度研究其骨折发生的部位与机理,另一方面在寻找简便、有效的单颔固定方法。本文收集我科自1980年以来的下颌骨骨折病例241例。就其各种复位固定方法作一综合分析与评价。临床资料分析一、性别、年龄:241例中,男196人,女45人。13岁以下16人,20~30岁216人,青年人多见。其它不同年龄也偶有发生。二、致伤原因:各种车祸118例,为数最多约占50%,各种车祸中以摩托车和汽车发生  相似文献   
6.
7.
本文总结我科12年间对口腔颌面部各种形式的缺损畸形进行吻合血管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和重建术107例中血管吻合术的经验。该组病例中男64人,女43人,平均年龄33.8岁(13~68岁)。游离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99例,皮肤少许坏死2例,失败6例,总成功率94.4%。共吻合血管241对,其中端端吻合203次,三点式套缝28次,端侧吻合5次。失败例中因动脉血栓或供血不足造成的4例,因血管蒂受压和血管蒂过短造成的各1例。文章讨论了口腔颌面部血管吻合的特点,介绍了一些特殊血管吻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颌面火器伤的创伤弹道学研究现状,提出火器伤下颌骨缺损早期修复的可能性,尤其是用显微再造技术延迟一期修复的优越性,以及影响早期修复成功的各种因素。将早期救治和早期修复结合起来是颌面战伤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李湘梅  刘艳普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0):351-351,362
目的:探讨小儿危重高渗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和病情转归。方法:对44例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危重新生儿高渗血症经高钠性高渗血症处理、高糖性高渗血症治疗、严重高乳酸中毒处理和高渗血症时脑水肿处理,部分患儿口渴、高热、肢体震颤等症状缓解和消失并痊愈,但也有部分患儿抢救无效。结论:危重新生儿高渗血症的治疗在准确测定和计算血浆渗透压的同时必须同步测定电解质、血糖、血BUN,并要严格鉴别高糖性高渗血症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因高渗性脱水对循环容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山豆根抗肝癌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鉴定对山豆根化学成分;运用PharmMapper、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山豆根成分靶点;通过GeneCards、DrugBank数据库收集肝癌相关靶点;运用Venny 2.1.0构建韦恩图,取化学成分和肝癌的交集靶点,并运用Cytoscape 3.7.2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筛选山豆根抗肝癌的潜在成分;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相作用(PPI)网络分析,得到核心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对山豆根抗肝癌的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分析(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通路分析,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山豆根抗肝癌的潜在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蛋白的结合活性采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验证;通过细胞活性实验验证三叶豆紫檀苷、氧化苦参碱、苦参碱的抗肝癌作用。[结果] UPLC-Q-TOF/MS鉴定出山豆根中23个化学成分;获得山豆根成分和疾病的交集靶点33个。PPI分析、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山豆根可能通过苦参碱、氧化苦参碱、6,8-二异戊烯基山柰酚、丁香脂素、Shandougenine A等活性成分作用于细胞周期素D1(CCND1)、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酪氨酸激酶受体2(ERBB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雌激素受体1(ESR1)等核心靶点,通过调节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受体(ErbB)信号通路等多条通路发挥抗肝癌作用。分子对接验证得到山豆根潜在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有较好结合力。细胞活性实验表明三叶豆紫檀苷、氧化苦参碱、苦参碱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肝癌作用。[结论]该研究初步表明山豆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治疗肝癌的作用,为阐明山豆根抗肝癌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