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卒中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为房颤)的主要并发症。心力衰竭、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及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与房颤患者卒中的风险相关,此外,临床上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也与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相关。筛选房颤患者并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方法评估其卒中的危险性,无论是对于抗凝治疗预防卒中事件,还是对于减少抗凝治疗引起的出血风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便秘合并痤疮大鼠模型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变化,分析理气通便法对免疫平衡相关因子的影响,探讨理气通便法治疗便秘合并痤疮的可能作用分子机制。方法采用99%油酸涂抹大鼠耳廓内部及75%次碳酸铋灌胃复制便秘合并痤疮模型大鼠,通过观察大鼠耳廓组织病理切片及粪便数量、质量及形态判定造模成功后,采用理气通便的中药治疗,并与西药莫沙必利片对照,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1α、IL-2、IL-6、IL-10及TNF-α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α、IL-2、IL-6、TNF-α表达显著升高(P0.05), IL-10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IL-1α、IL-2、IL-6、TNF-α表达显著下调(P0.05),IL-10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理气通便法治疗便秘合并痤疮可能与调控血液中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免疫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采用低纤维饮食联合亚甲蓝肛门注射法建立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 defecation disorder,FDD)动物模型.方法 低纤维饮食联合局部亚甲蓝肛门注射法建立FDD动物模型,通过对大鼠粪便性状、粪便质量、胃肠传输功能、排便功能、大鼠行为学、结肠及直肠组织形态学、血清及直肠组织中脑肠肽含量进行观...  相似文献   
4.
李雪  耿学斯  程一乘  刘薇  刘立阳  刘仍海 《天津医药》2020,48(12):1169-1174
目的 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胆碱酯酶(AchE)在功能性排便障碍(FDD)大鼠模型结直肠中的表达,探讨FDD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低纤维饮食组、利多卡因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予以普通饲料饲养,其余组采用低纤维饲料饲养;利多卡因组及模型组于饲养第63天,分别予以2 mL 2%利多卡因、0.1%亚甲蓝注射液肛周及直肠周围间隙注射1次。观察大鼠粪便性状、质量及排便功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直肠中AchE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结、直肠中CGRP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CGRP蛋白的表达。结果 肛周注射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纤维饮食组和利多卡因组的粪便干结、呈深褐色,模型组的粪便干硬、呈黑褐色,粪便质量均下降。模型组模拟球囊排出时间较其余组长,肛管直肠静息压较其余组低;结肠及直肠中AchE含量较空白对照组和低纤维饮食组低(P<0.05);结肠中CGRP mRNA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与低纤维饮食组和利多卡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肠中CGRP mRNA表达水平较其余组高;免疫组化检测CGRP蛋白表达高于其余组(P<0.05);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CGRP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鼠结直肠中CGRP及AchE的表达异常可能与FDD发生的神经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结直肠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20年6—1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肛肠科及消化内镜中心就诊,经病理诊断为腺瘤性息肉的且符合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338例(774枚),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8~<45岁)35例,中年组(45~<60岁)109例,老年组(≥60岁)194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腺瘤分布部位、数目、大小、病理类型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男女比例1.24:1,平均年龄(59.50±10.74)岁。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组成的左半结肠是息肉的高发部位,横结肠最多,其次为乙状结肠,脾曲最少。三组分布部位差异无显著性(χ2=15.057,P=0.518)。直径<0.5cm的腺瘤占55.04%,0.5~1.0cm占38.24%,>1.0~2.0cm占5.81%,>2.0cm占0.90%,不同年龄组腺瘤的大小构成比差异有显著性(χ2=10.640,P=0.008)。山田Ⅰ型息肉出现286次(84.62%),山田Ⅱ型出现272次(80.47%),山田Ⅲ型出现45次(13.31%),山田Ⅳ型出现24次(7.10%),不同年龄组息肉形态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15.480,P=0.014)。管状腺瘤301例(89.05%),绒毛状腺瘤15例(4.44%),管状绒毛状腺瘤22例(6.51%),无蒂锯齿状腺瘤2例(0.59%),不同年龄组病理类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χ2=17.171,P=0.115)。临床表现:无症状(30.47%)、腹痛(21.30%)、腹胀(16.57%)、腹泻(11.24%)、便秘(10.65%)、排便习惯改变(5.03%)、便血(4.73%),不同年龄组差异无显著性(χ2=8.091,P=0.764)。结论结直肠腺瘤患者男性多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不论性别结直肠腺瘤的发病率均有升高。好发部位是左半结肠,最常见的是横结肠和乙状结肠;直径<0.5cm,形态为山田Ⅰ型和山田Ⅱ型,管状腺瘤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