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刘爱迪  马悦  尹璐 《中国癌症杂志》2018,28(11):807-812
背景与目的:乳腺纤维腺体组织的密度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该研究旨在比较乳腺X线摄影(mammography,MG)、锥光束乳腺CT(cone beam breast computed tomography,CBBCT)平扫及CBBCT增强检查对具有致密类乳腺的临床就诊者的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探讨CBBCT增强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5月—2014年8月同时接受MG、CBBCT平扫及增强检查的患者,共有来自80例患者的80侧乳腺符合条件入组。将80侧乳腺的MG、CBBCT平扫及增强诊断结果与其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较。测量CBBCT增强前后肿物的CT值变化(△CT),并对其强化程度及类型进行分类。结果:符合条件入组的80侧致密类乳腺,经手术或活检病理学证实,其中40侧为良性,40侧为恶性。将80侧乳腺的MG、CBBCT平扫及增强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三者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34(95%CI:0.855~0.977)、0.971(95%CI:0.907~0.996)和0.975(95%CI:0.912~0.997),P<0.01。以BI-RADS 4b为截断点,三者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2.5%、75%和92.5%。CBBCT增强检查可见恶性肿瘤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而良性肿瘤强化方式呈多样性。恶性肿瘤强化程度明显高于良性肿瘤,良、恶性肿瘤增强前后的CT值变化(△CT)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0,P<0.01)。结论:CBBCT增强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及灵敏度,对提高具有致密类乳腺的临床就诊者乳腺肿瘤的诊断效能和良恶 性肿瘤的鉴别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锥光束乳腺CT(cone beam breast CT,CBBCT)的阈值分割法测量乳腺密度的准确性,及其对乳腺腺体分类和乳腺癌筛查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9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乳腺X线检查(mammography,MG)及CBBCT检查的195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64例患者的64侧乳腺符合入组条件。依据BI-RADS中乳腺构成的分类标准对其进行分类并得到多数报告;基于其CBBCT图像进行阈值分割法测量乳腺密度,并得到手动修正后乳腺密度。1个月后重复上述步骤。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比较观察者内、观察者间、阈值分割法测量与手动修正、非致密类及致密类乳腺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结果  阈值分割法测量乳腺密度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ICC值分别为0.9624(95% CI:0.9388~0.9770)和0.9666(95%CI:0.9500~0.9785);手动修正测量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ICC值分别为0.9750(95%CI:0.9592~ 0.9847)和0.9775(95%CI:0.9661~0.9855);阈值分割法与手动修正测量之间ICC值为0.9962(95%CI:0.9983~0.9977);非致密类和致密类乳腺阈值分割法与手动修正之间ICC值分别为0.9497(95%CI:0.7072~0.9914)和0.9983(95%CI:0.9971~0.9990)。 结论 基于CBBCT图像的阈值分割法是一种较为稳定且准确的计算机辅助测量乳腺密度的方法,未来有望应用于大规模乳腺癌筛查,并为乳腺癌风险的预测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3.
张悦  刘爱迪  范旭东  岳天祥  朴寄纲  李范珠 《中草药》2021,52(17):5358-5368
脑胶质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且易复发,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现阶段临床脑胶质瘤治疗以手术治疗、放化疗等手段为主。然而手术治疗难以彻底切除,且放化疗对患者的副作用较为明显。多种中药有效成分表现出良好的脑胶质瘤抑制效果,但大部分药物存在溶解性差、稳定性差等问题,导致给药后体内生物利用度低,且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中药治疗脑胶质瘤仍存在药物靶向性差和不良反应多等问题,导致治疗效果不佳。针对上述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发出各类药物递送系统以增加药物的脑内递送。中药靶向递送系统可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深处,提高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浓度及滞留时间,提高中药的脑胶质瘤靶向效率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综述可用于脑胶质瘤防治的中药有效成分以及国内外中药靶向递送系统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中药活性成分靶向治疗脑胶质瘤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