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GMP验证中环境的消毒灭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步骤。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清洁——消毒——再清洁,程序相当麻烦。消毒一般使用紫外线照射、药剂薰蒸或喷洒消毒剂等,但这些消毒方法都存在弊端,如紫外线照射存在死角,药剂薰蒸时间周期长,喷洒消毒剂劳动强度大,同时在消毒后清洗,换气会产生二次污染。如果采用臭氧消毒可以克服上述消毒方法的弊端,因为臭氧的产生以空气为原料,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扩散均匀,包容性好,同时科学研究表明:臭氧具有强烈的杀菌消毒作用(摘自《GMP验证指南》60页)。臭氧消毒,杀菌效果好,又有除臭防腐作用,臭氧氧化灭菌过程中多余的氧原子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普通氧分子(O_2),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故称无污染消毒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底黏膜下肿物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ESD治疗的29例胃底黏膜下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疗效。结果接受ESD治疗的29例患者中,术中出血较多者2例,最大出血量约20 mL,术中发生穿孔4例。29例胃底黏膜下病变均完全切除,无术后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70.1±29.3)min,术后住院时间(5.3±1.2)d。术后病理诊断25例为胃肠道间质瘤、4例平滑肌瘤。所有患者经随访4周,无特殊并发症,3个月后复查胃镜创面愈合良好,无复发。结论 ESD治疗胃底黏膜下肿物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恢复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NIX蛋白的表达变化与熊去氧胆酸(UDCA)抑制人肝星状细胞(HSC)活化作用的关系。方法人肝星状细胞-LX2细胞实验分为四组:溶媒对照组、UDCA(0.5μM)组、TGF-β1(5 ng/ml)组、TGF-β1(5 ng/ml)+UDCA(0.5μM)组。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比较各组间α-SMA、NIX的表达差异。结果TGF-β1刺激LX2细胞后,α-SMA、NIX表达分别较对照组增加60.9%、51.0%;UDCA抑制TGF-β1活化LX2细胞后,α-SMA的表达抑制率达55.6%,与其显著下调NIX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UDCA下调HSC细胞NIX蛋白的表达,可能为UDCA抗肝纤维化的药理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52岁,因"解鲜红色血便1 d"入院。患者1 d前无明显诱因下解鲜红色血便1次,量约500 g,伴头晕、大汗淋漓,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无腹痛、腹胀等不适。既往有2次类似病史,均住院治疗,经2次胃、结肠镜及1次小肠镜检查未明确病因,均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查体:生命征正常,神清,急性病容,轻度贫血貌,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活跃,余查体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质网应激蛋白激酶RNA样ER激酶(PERK)/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信号通路对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11例肝穿刺病理提示S1~S4肝纤维化患者和9例肝血管瘤、肝腺瘤患者术后周围正常肝组织病理切片,进一步行组织免疫组化检测PERK、eIF2α、C/EBP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CHOP)表达情况;使用不同浓度的内质网应激诱导剂毒胡萝卜素(0、125、250、500、1 000 nmol/L)作用于人HSC-LX2,使用qRT-PCR检测PERK mRNA及Western Blot检测PERK、肌醇需要酶1(IRE1)、激活转录因子6(ATF6)、CHOP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使用慢病毒转染构建PERK稳定过表达LX-2组及对照组,并通过qRT-PCR检测PERK、eIF2α、α-SMA mRNA,Western Blot检测PERK、p-eIF2α、α-SMA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胶Ⅰ型原蛋白(COL1A1)表达。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G/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CC)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利用Pub Med、CNKI和EMbase数据库系统检索:CCND1 G/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以病例组与对照组CCND1 G/A位点各种基因模型的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为效应指标,并用Egger检验和Begg检验进行发表偏倚评价。结果有7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纳入1108例肝癌患者和1477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表明:CCND1 G/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癌发生风险无明显相关性,其中(AA vs GG:OR=1.33,95%CI:0.98~1.82,P=0.07;GA vs GG:OR=1.07,95%CI:0.92~1.24,P=0.37;GA+AA vs GG:OR=0.93,95%CI:0.82~1.05,P=0.23;AA vs GG+GA:OR=1.08,95%CI:0.95~1.22,P=0.24)。结论基于目前研究结果,尚不能认为CCND1 G/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癌发生风险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响应面法优化中药片剂薄膜包衣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泽峰  何屹 《中医药导报》2009,15(12):67-69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中药片剂薄膜包衣的工艺条件.方法:用多孔眼高效包衣机进行实验性薄膜包衣.结果:控制包衣液浓度为16.3%,中药素片含水量为4.5%-5%,硬度为5.5-6 kg/mm2;在此条件下,包衣合格率为98.3%.结论:此法适用于多孔眼高效包衣机.  相似文献   
8.
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生产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泽峰 《中医药导报》2011,17(3):122-124
综述了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的原理、分类、预处理及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列举了其在制备注射用水、中药注射液、口服液及其在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中的应用;对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刘泽峰 《中医药导报》2011,17(6):91-92,96
目的:通过对中药材浓缩清膏的微波真空干燥,探索最佳干燥工艺。方法:对乌梅及痔炎消胶囊方中单味药材及中药复方药物的提取浓缩清膏采用微波真空干燥。结果:最佳微波干燥工艺为:清膏相对密度为1.35(60℃),微波加热温度60℃-70℃,微波加热时间60 min。结论:微波真空干燥具有干燥时间短,温度低,不易破坏有效成分等优点,如果能实现干燥过程各参数智能化控制,那么将推动中药提取物干燥工艺的巨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浅谈微波技术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波是一种超高频电磁波,它具有热特性和非热特性。可用于医药工业中药品原料的干燥及成品的灭菌,同时它还具有干燥速度快,不改变药性等优点。它在我国今后医药工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