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课堂教学设计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工程,也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课堂结构设计、教学语言设计、板书设计、教师的仪表设计4个方面探讨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35例乳痈初起患者,均为哺乳期。春中33例为初产妇,2例为经产妇;年龄最大者41岁,最小者22岁;乳房单侧发病者28例,双侧发病者7例;病程最长者6d,最短者1d。一般症状为:一侧或两侧乳房突感肿胀灼热疼痛,皮色稍红,触之多有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硬块,压痛明显,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同时多伴有恶寒发热,恶心呕吐,口渴心烦,胸闷不舒,全身不适等症状。舌红,苔黄,脉滑数。2 治疗方法 基本方:赤芍40~60g、鹿角霜30g、全瓜蒌15g、  相似文献   
3.
白虎汤出自《伤寒论》,由石膏、知母、粳米、炙甘草组成,以清热生津见长,主治伤寒阳明经热盛证。现已广泛应用于气分、肺胃等各种无形热盛证,疗效甚佳。但在具体应用时,因方中粳米可使药液质地浓稠,部分患者不易接受,致使临床弃之不用。笔者认为此举欠妥,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其对粳米在方中的功效没有真正全面领会。鉴于此,笔者就其在方中的功效概括如下。其一,粳米甘乎人胃,功增益气生津,在方中既防大寒之品伤及胃气,又防大热之邪消灼胃津。使“攻”不伤正,“补”不留邪。其二,粳米与炙甘草台用,取其甘缓留中之…  相似文献   
4.
六味地黄丸利水功效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六味地黄丸是出自宋代医家钱仲阳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 ,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六味药物组成。传统观点认为其功效仅在于滋补肾阴 ,常作为治疗肾阴不足病证的基本方。然而作者认为 :本方既可滋补肾阴 ,又善渗湿利水 ,故其功效应谓“滋阴利水”,更是治疗阴虚湿停病证的常用方。其理由有以下三个方面。1 从本方的来源看六味地黄丸是脱胎于汉代医家张仲景的肾气丸。而肾气丸在仲景的《金匮要略》中主要用治肾阳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痰饮、脚气、转胞等证。现代医家也常用此方治疗肾阳不足 ,水湿内停之水肿、癃闭、鼓胀…  相似文献   
5.
刘有娥 《光明中医》2000,15(3):25-26
慢脾风是小儿惊风的一种 ,大多由于慢惊风进一步发展严重地损伤小儿阳气 ,出现阳气衰微的危象 ,常见于大病 ,久病之后以及先天禀赋不足 ,脾肾素亏的小儿 ,其临床表现以面色白或灰暗 ,精神萎靡或沉睡 ,口鼻气冷 ,额汗涔涔 ,抚之不温或四肢厥冷 ,手足震颤或蠕动为主。其形成原因和证候属性早在《医宗金鉴·幼科心法》中云 :“心主惊 ,肝主风 ,心热肝风作急惊 ,素虚药峻因成慢 ,吐泻后起慢脾风。急惊阳证有实象 ,慢脾阴证有虚形 ,慢惊半阴半阳证 ,虚实寒热要分明。”因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脾主肌肉与四肢 ,脾健则四肢得养 ,形体壮实…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76岁,其中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26例,乙型肝炎14例。全部病例均通过实验室肝功能检查确诊,诊断标准参照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以茵栀五草汤加减治疗,基本方组成茵陈30g,白花蛇舌草30g,金钱草30g,败酱草、地锦草、车前草各15g,佛手、山栀子、香附、厚朴各10g。加减:热盛者加黄连、双花、蒲公英。湿盛者加薏苡仁、茯苓、猪苓、滑石,大便秘、纳差加大黄、山楂、麦芽。3 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7.
张用纯乃近代名医,其授著的《医学衷中多西录》医理深奥、立法奇特、因伍严谨、化栽灵活,笔者读后,获益良多。仅以芍药与甘草的配伍应用而言,其意义广泛,治病众多。故本文将其归纳为如下七端,以供同仁参考。!益气血,生肌由,以自田自张锡纯在治疗枯病被后,气血两山,久不收回病狂时,党将芍药与甘草配伍应用,其意义在于“甘苦化合味同人参,能双补气血,则生肌之功愈边也”,故有“益气血,生肌肉”之功。如再回托瘤生肌立黄茂,化田解毒之现、汲,补血化渊之丹参,凉润排胶之花粉而成“内托生肌位,主治“戒病疮离破后,气血亏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