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7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瑜  周联  王培训 《免疫学杂志》2005,21(3):174-176
目的 比较细胞因子及LPS组对Caco-2细胞防御素表达的差别。方法用LPS和rhIL-1α刺激Caco-2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观察防御素HD-5、HD-6、hBD-1和hBD-2 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经IL-1α刺激后,hBD-1的表达量有所增加,同时hBD-2、HD-5和HD-6也能表达;但LPS刺激后,hBD-1的表达量增加不明显,HD-5、HD-6和hBD-2仍未表达。结论Caco-2细胞对LPS的刺激产生“哑”反应,推测肠上皮对LPS存在一定的适应性,这对维持一定的正常菌群有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苍耳子对致敏小鼠脾淋巴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NIH小鼠正常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造模组和治疗组均注射羊红细胞(SRBC)致敏,治疗组经致敏后以苍耳子水煎剂灌胃,处理4 d后,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提取总蛋白,双向凝胶电泳(2-DE)后,以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电泳图谱.结果致敏会引起多种蛋白质表达发生变化,而苍耳子可逆转其中部分蛋白质的变化.结论苍耳子可改善由致敏引起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中部分蛋白表达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研究几种常见中药注射剂(TCMI)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探讨RBL-2H3细胞模型应用于体外评价TCMI引起类过敏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培养RBL-2H3细胞,血塞通等7种TCMI与其共同培养,通过中性红染色法计数脱颗粒的RBL-2H3细胞,显色法计算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组胺含量,观察TCMI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结果 正常RBL-2H3细胞出现少量脱颗粒现象,血塞通、清开灵、双黄连、脉络宁、香丹、穿琥宁等能显著引起细胞脱颗粒;血塞通、穿琥宁和柴胡注射液能不同程度促进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血塞通、清开灵注射液可显著引起RBL-2H3细胞组胺释放.结论 RBL-2H3细胞脱颗粒的检测方法敏感、重复性好,其结果与临床报道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其有评价TCMI所致的类过敏反应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讨四君子汤复方总多糖对小鼠肠上皮间淋巴细胞(intestinal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ilEL)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NIH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君子汤复方总多糖(Polysaccharides of Si-Jun-Zi Decoction,SJZPS)组和四君子汤去蛋白多糖(Free protein of SJZPS,SJZFP)组,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iIEL,流式细胞(Flow Cytometry,FCM)技术检测iIEL中CD3+和CD69+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iIEL上清液的IFN-γ和IL-2浓度.结果 ilEL中CD3+细胞比例为88.46%;环磷酰胺可使iIEL中CD69+细胞比例下降,iIEL上清液中IFN-γ和IL-2浓度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SJZPS和SJZFP组中iIEL的CD69+细胞比例以及IFN-γ和IL-2分泌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SJZPS和SJZFP均可提高环磷酰胺抑制的小鼠肠上皮间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具有肠道黏膜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南、北五味子的RAPD鉴别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为准确区分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寻找一种新的鉴别手段。方法 采用随机扩增引物DNA(RAPD)法,筛选适于鉴别南,北五味子的随机引物,结果 总共筛选了80条随机引物,只得到一条引物S429能准确区分南、北五味子,并且其重复性非常高。结论 可利用随机引物S429通过RAPD准确区分南、北五味子。  相似文献   
6.
肾虚也脾虚动物甲状腺轴功能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醋酸氢化考的松致肾虚模型和大黄致脾虚模型探讨两者甲状腺功能的改变,结果显示,肾虚造型使T3、T4分泌减少(P〈0.01),rT3也明显下降(P〈0.05),推测T4向rT3转化减少,尽管如此,TSH无反馈性升高,说明其甲状腺轴已有明显的受抑。脾造型组T3(P〈0.05)、T4(P〈0.01)也有所降低,但幅度不如肾造型组在(P〈0.05)rT3保持正常,而TSH反馈性升高,显示甲状腺轴功能尚未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 对53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例患者中行急诊手术10例,经非手术治疗24~48h症状加重而手术15例,非手术治疗28例.其中痊愈47例,好转6例.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诊断并恰当地选择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并发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茯苓多糖对卵清白蛋白(OVA)诱导的小鼠肠道黏膜免疫应答的影响,探讨其对黏膜免疫的调节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茯苓多糖组,对照组口服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茯苓多糖组每日按体重口服给药1次,剂量为200 mg·kg-1,2组小鼠给药1周后,1次性给予每只小鼠口服抗原卵清白蛋白(OVA)5 mg进行免疫,分别于免疫后1,2,3周,收集小鼠粪便样本,ELISA检测小鼠粪便OVA特异性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2组小鼠给药1周后,分离小鼠派氏结,流式细胞术检测派氏结(Peyer’s patches)中B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结果:对照组小鼠粪便中OVA特异性sIgA在1,2,3周时分别为(19.39±2.89),(17.60±5.65),(14.48±4.55)μg·L-1,茯苓多糖组为(28.44±3.72),(42.24±5.14),(26.29±4.82)μg·L-1,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小鼠派氏结B细胞CD80,CD86表达率(%)分别为1.84±0.11和16.50±1.47;茯苓多糖组表达为2.76±0.29,22.02±1.89,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茯苓多糖对肠道sIgA分泌具有调节作用,这与其活化派氏结B淋巴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TCMI)对免疫细胞致敏相关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为TCMI致敏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将雌性BALB/c小鼠用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和12个TCMI组(分别为鸦胆子组、艾迪组、香丹组、葛根素组、红花组、醒脑静组、喜炎平组、舒血宁组、鱼腥草组、生脉组、黄芪组、灯盏细辛组),每组7只小鼠。按照临床等效剂量于12个TCMI组小鼠左后肢足趾部各注射相应TCMI50μL,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5d后处死动物,取左侧胴窝淋巴结制备淋巴细胞悬液,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CD11c^+细胞及F4/80细胞比例,早期活化分子CD69、MHC11和协同刺激因子CD86、CD80、CD40及CD44分子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鸦胆子组CD4^+T细胞比例及CD69表达均减低,艾迪组CD8^+T细胞比例及CD69表达均减少,但2组B细胞比例均明显增高而其CD69表达均减低;葛根素组、香丹组和喜炎平组B细胞比例均增高而其CD69表达均减低,葛根素组T细胞CD69表达也减低,香丹组和喜炎平组CD8^+T细胞比例降低;醒脑静组CD8^+T细胞比例及T、B细胞CD69表达均减少;鱼腥草组、灯盏细辛组CD8^+T细胞与B细胞CD69表达减低;红花组仅CD8^+T细胞比例降低。与对照组比较,鸦胆子组、艾迪组、香丹组CD11c^+细胞和F4/80细胞比例均增高,红花组和葛根素组仅F4/80细胞比例升高;除舒血宁组和鱼腥草组外,其他各组CD4^+T细胞表面MHC11分子表达均明显增高;鸦胆子组、艾迪组和葛根素组CD11c^+细胞CD40表达增高,醒脑静组CD11c^+细胞CD80表达升高,香丹组和红花组CD11c^+细胞CD86表达增高,F4/80细胞CD40表达减低。与对照组比较,香丹组和喜炎平组CD4^+T细胞表面CD44分子表达增高而黄芪组表达减低;鸦胆子组、艾迪组、香丹组、红花组、喜炎平组和醒脑静组CD8^+T细胞表面CD44分子表达均增高。结论不同种类TCMI引起的胴窝淋巴结免疫细胞表面分子变化不同,对其综合考察可以为TCMI致敏性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腘窝淋巴结实验(popliteal lymph node as-say,PLNA)分析腘窝淋巴结免疫细胞多个表面分子在PLNA评价致敏性中的综合变化,旨在提高PLNA的可靠性和灵敏性。方法选用♀BALB/c小鼠,选取具有致敏潜能物质氯化汞(HgCl2)、链脲佐菌素(STZ)、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和D-青霉胺(D-pen)为供试品,后肢足趾部注射免疫动物1次,5 d后处死动物,取注射侧腘窝淋巴结制备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腘窝淋巴结淋巴细胞、效应T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及其MHCⅡ、协同刺激和早期活化等十余种表面分子的变化,探讨这些表面分子在供试品致敏后的综合改变。结果 HgCl2和TNBS引起腘窝免疫细胞多种表面分子明显变化,D-pen和STZ所致的相应变化不明显。结论腘窝淋巴结免疫细胞表面分子变化的综合分析可以判断供试品的致敏潜能;不同供试品引起表面分子变化的种类和强弱有所不同,在致敏性评价中应综合考察各细胞表面分子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