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小儿血流动力学、呼吸生理、肾脏生理、新生儿体温调节等方面的知识,是理解和应用小儿麻醉基本原则的必需先决条件,新生儿出生时血流动力学方面的适应性改变导致对低氧血的耐受极差;出生时呼吸的适应性改变对新生儿呼吸监护的特殊要求;肾脏的功能不成熟导致对水、盐、酸的负荷的反应减弱;体温调节机制的特殊性要求保持温热环境十分重要。小儿与成人在心理、生理、药理学上存在的差异,使得小儿临床麻醉具有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活血益智方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100例血管性痴呆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活血益智方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SDSV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治疗后,两组HDS、MMSE、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SDSV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DS、MMSE、ADL评分高于对照组,SDSV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脑血流动力学平均血流速度(Vm)及iNOS、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血流动力学血管搏动指数(PI)和血管阻力指数(RI)值和ADM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低于对照组的2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益智方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痴呆症状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提升病人生活活动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ADMA/iNOS/NO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模式下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单肺通气剖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0例。A组单肺通气6 mL/kg+PEEP为0 cmH2O,B组单肺通气6mL/kg+PEEP为4 cmH2O,C组单肺通气6 mL/kg+PEEP为8 cmH2O,术中均为持续性单肺通气,并排除肺功能差或有肺部疾病者。通过监测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30 min(T2)、单肺通气60 min(T3)、单肺通气90 min(T4)、单肺通气结束前(T5)、出室前(T6)的SpO2、MAP、HR。采集颈内静脉血5 mL进行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检测。结果三组治疗不同时间点MAP、HR、SpO2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B、C两组从T3开始相对于A组炎性因子水平较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B、C两组间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单肺通气6 mL/kg+PEEP 4 cmH2O对肺损伤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喉罩与气管导管在烧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及利弊比较。方法选择60例择期手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喉罩组(A组, n =20)、气管插管组(B组, n =20)和面罩组(C组, n =20),麻醉方法均选用全凭静脉麻醉,用药剂量及种类无差异。在药物完全起效后A、B2组分别行喉罩和气管插管置入, C组不行喉罩及气管插管而仅面罩吸氧直接手术,分别记录3组诱导前(T1)、诱导后(T2),插喉罩或气管插管时(T3)、切皮时(T4)、切皮15 min后( T5)、拔喉罩或气管插管后( T6)、手术结束( T7)各时的MAP、HR、SpO2、BIS的数值及丙泊酚维持用药靶浓度量。结果3组间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及麻醉诱导后的MAP、HR、SpO2、BIS的数值及维持用药靶浓度量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後.05),而在置入后和术后拔除喉罩和气管插管时B组的MAP、HR显著高于A、C组( P <0.01)。丙泊酚维持麻醉所用药的靶浓度量B组高于A、C组( P <0.05)。 A、C组间MAP、HR及丙泊酚维持麻醉所用药的靶浓度量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C组SpO2明显低于A组( P <0.05)。结论喉罩通气装置使用简单、无创伤,且麻醉维持用药较少,对大多数烧伤患者都适用。若掌握好喉罩使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在烧伤麻醉中的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尼麦角林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及血清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尼麦角林;C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尼麦角林和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2周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评分、洼田饮水等级、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NIHSS评分、SSA评分及血清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B、C组低于A组(P<0.05),C组低于B组(P<0.05);3组洼田饮水试验等级优于治疗前(P<0.05),B、C组优于A组(P<0.05),C组优于B组(P<0.05);3组患者血清BDNF和NGF表达水平及总有效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B、C组高于A组(P<0.05),C组高于B组(P<0.05)。结论:尼麦角林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可有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升高血清BDNF和NGF水平,降低NSE水平,协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9.
异丙酚、异丙酚加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丙酚、异丙酚加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观察。方法:选124例早孕要求流产的孕妇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2例,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术中受术者反应情况,用药量及唤醒时间并对比。结果:异丙酚加芬太尼组优于单用异丙酚组。结论:异丙酚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减少了单纯应用异丙酚的不足,且缩短了受术者唤醒时间,提高了麻醉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S100β蛋白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rs6265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神经阻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的影响。方法 285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接受神经阻滞治疗后,依据洼田饮水试验评价标准分为治疗有效组(226例)和治疗无效组(59例)。比较2组血清S100β蛋白、BDNF水平及BDNF-rs626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BDNF-rs6265基因多态性与治疗无效的关系。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神经阻滞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子降维法分析BDNF-rs6265 基因多态性分别与血清S100β蛋白、BDNF交互作用对神经阻滞治疗无效的影响。结果 2组患者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巴塞尔指数(BI)评分、血清S100β蛋白、BDNF水平、BDNF-rs6265基因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混杂变量后,CC型基因携带者治疗无效风险是TT基因型患者的1.762倍;CC型、CT型与TT型基因患者间的饮酒史、高血压、NIHSS评分、血清S100β蛋白、BDNF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100β蛋白≥0.44 pg/mL、BDNF<6.21 ng/ml、BDNF-rs6265携带C基因型是神经阻滞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S100β蛋白及BDNF均与BDNF-rs6265 基因多态性存在交互作用。具有血清S100β蛋白及BDNF水平异常和BDNF-rs6265 基因多态性交互组合人群的神经阻滞治疗无效风险是非上述组合人群神经阻滞治疗无效风险的2.77倍。结论 血清S100β蛋白水平、BDNF-rs6265 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神经阻滞治疗疗效相关,二者存在交互作用。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 51(2): 61-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