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届世界医学气功学术交流大会于1996年9月4~6日在北京召开,世界医学气功学会主席崔月犁,以及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副主席冯理达等出席了大会。参加本届大会的国内外代表共298名,分别来自中国、美  相似文献   
2.
气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刘天君(北京中医药大学气功教研室北京100029)气功是传统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富于东方文明和文化特色的医学保健和治疗手段。气功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至今仍广泛应用,并越来越引起现代医学和科学的重视。以下从三个方面对当前的气...  相似文献   
3.
五行掌     
五行掌据说是从五台山传下来的养生祛病功法,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运用于临床,证实确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
黄健  刘天君 《陕西中医》2009,30(6):759-760
由隋代巢元方等撰写的《诸病源候论》(简称《巢氏病源》),因其对气功导引法的详细记载,对气功疗法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1构建气功治疗学的基本体系:1.1奠定辨证施功的基础: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在气功疗法中体现为辨证施功。《内经》为之开先河,《巢氏病源》秉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将所有的导引法,均附于相应的病证(“候”)之后,多少不一,且论述甚为详细。  相似文献   
5.
6.
<正>"拳起于易,理成于医",武术内功养生法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身心整体性锻炼内容,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实践经验和理论与中医学相辉映,既是对中医理论的独特应用与  相似文献   
7.
历代养生家所用的与“人静”概念含义类似的名称有多种。例如有“五人”之说,即人虚、入静、入定、入神、人寂。古人认为五人是含义不同的五种概念:人虚是“清静无为,虚空无相”;入静是“心清神澄,意恬念静”;入定是“净虑掸悟,定慧交融”;人神是“精神解脱,神明妙用”;太寂是“诸相寂灭,了无苦乐”。这里“五入”的区别大体上可以理解为同一境界的不同层次。现在除“人静”之外,其它名称已很少用,只是个别功种采纳;而“人静”这一概念的含义已不仅仅指“五人”中的一个层次,它已囊括了“五入”的全部内容,成为“五人”境界…  相似文献   
8.
采用推拿与心理疏导为一体的综合疗法治疗脑中风后肢体硬瘫患者51例。结果:经3次治疗,患肢运动功能得到迅速改善。根据FMA评估标准的级别变化统计,有效33例,有效率为64.71%提示:患肢运动功能迅速改善并能巩固的可能机理是脑中风后大脑病变区及周围组织,有部分神经元由于自我保护性抑制而进入“休眠”状态,采用这种疗法后能“激活”或“唤醒”这些神经元,并恢复原有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9.
《诸病源候论》导引法有很强实践性和操作性,具有明显的中医特色。结合作者练功体会,分析研究《诸病源候论》中调息操作特点,认为《诸病源候论》导引法的调息操作重视补阳,强调吸气及吸气后的停顿,吸气操作出现在从起始姿势到极势的过程中;此外六字诀的使用是建立在六字诀对气机的影响之上。  相似文献   
10.
对气功的心理效应进行严治的实验研究,近年来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由于智力和人格因素在个性。动理特征中的十分重要,气功对他们的影响也格外受到关注,已见到一些有关的实验报告。然而对气功心理效应的研究目前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所见的实验报告大都是一次性或较短期的心理测查结果,较长期的测查尚属罕见。众所周知,智力和人格均属稳定性较强的个性心理特征,研究气功对它们的影响,短期的心理测查不易观察到变化,一次性测查则更因缺少前期对照而显得说服力不够强,故这两种测查从实验设计角度考虑均不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