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方剂组成有一定原则,药与药之间的配伍,有以药性、功效相似的几种药互相辅佐,使其药效相得益彰;有以药性作用相反的几种药彼此配合,以奏其功者。这两种组方用药在中医临床上都是较为常见的,而后者这种即属相反相成的配伍方面,从它表面上看,药与药之间,因药性相反,似乎存在互相排斥的现象,但实质上正由于性能、效用相反,却起到互相补充和促进作用。综观相反相成配伍方法的特点,每以寒与热,补与消、散与敛、升与降、利与涩、润与燥、峻与缓等等相反药物着手,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病情上和用药上的矛盾,如证有寒热错杂,  相似文献   
2.
歧伯曰:“补上治上制以缓,……缓则气味薄”。这就是对“缓方”性质及其某些治证的概括,它与“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的“急方”具有相对不同的含义。二者虽同属“七方”之一,但“治有缓急之分,这正如王好古所谓:“治主宜缓,缓则治其本也,治客宜急,急则治其标也”。  相似文献   
3.
根据植物自然分类法,每一植物品种按其外观形态、内部结构以及亲缘远近等,都划归为某一门、纲、目、科、属、种。这样的分类法,对中草药来说,不但便于掌握其形态的特征,而且从亲缘关系上,也便于大体上了解其一般可能含有的成分。因而,就易于探索其某些功效。因为中草药的性能、效用是决定其所含有的成分,而中草药所含的某一成分,又往往分布存在于同科属的品种中,这就是本文所要谈的问题,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引经报使药,始见于张洁古《珍珠囊》、其意系为随经选取能引导其他药物的药力到达某一病变的经络脏腑部位之药,如手足太阳经,羌活、藁本;手足少阳经,柴胡:足阳明经.升麻、葛根、白芷等。基此,这些药物从其治疗意义来说,主要系作为各经用药的向导,所以又叫做引经药,乃属于方剂君臣佐使配合组成中的使药的一类药物。为了正确了解和使用这类药,使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整个处方中的作用.兹就浅见,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5.
腹痛     
林××,男,54岁,工人。患者于1978年12月25日因上腹及脐周阵发性疼痛,伴恶心呕吐,大便不通,往福州市××医院门诊治疗。经检查:腹胀,有压痛。听诊: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胃钡透:胃粘膜增厚。灌肠钡透:腹部可见数段扩张之小肠  相似文献   
6.
黄连汤为《伤寒论》方。原方主证:“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该方虽未明言治胃痛,但从其病因和证状来看,此证邪热在胸脘,寒邪在胃肠,胃既受邪,故此“腹中痛,欲呕吐”当指上腹部的胃脘痛伴呕吐等证。这说明了古时的腹痛与胃痛是不分的,  相似文献   
7.
<正> 中医在临床上,其处方用药既有原则性,而又有其灵活性。根据疾病的病因和治疗大法,应用某一主方这就是原则性;按照该病某些证的不同,在主方基础上进行个别药物调整这就是灵活性。举如:太阳中风,恶风汗出、脉浮缓,用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这是应用的原则性。兼宿有痰喘加厚朴、杏仁下气平喘;兼风邪伤及经脉见项背强几几,加葛根舒缓筋脉,散经腧之邪,以及太阳病下后脉促胸满心阳已伤,去芍药之酸收,这即是其加减灵活性。中医处方惟其有着灵活的加减化裁方法,这也就不致囿於用药的呆板形式,同时也才能适应疾病多变的病情。但中医治病处方是怎样进行加减呢?一、根据疾病病因进行加减临床上对于疾病所出现的某些见证,也应该本着审证求因的基本精神考虑用药的加减,例如口渴、小便  相似文献   
8.
凡因气候变化而影响身体发生病变的疾病,统称外感病,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均为发病之诱因。者之风,夏之热,长夏之暑湿,秋之燥,冬之寒,本力四时之正气。太过不及皆能使人生病,故内经有冬仿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必餮泄,夏伤于暑,秋必  相似文献   
9.
谈中药制剂     
传统的中药制剂主要指丸、散、丹、膏等。但为了更好地适应疾病治疗需要,在剂型改革中也吸收了许多新的剂型,如针剂、片剂、冲剂等。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服用方便,易于贮存、保管和携带,故深受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欢迎。现就生产中药制剂问题,谈谈如下: 一、中药制剂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中医理论,中药制剂其效用往往与剂型有密切的关系,如谓:“丸者,缓也”,“散者,散也”。这就是从中药的传统剂型——丸、散的内服作用而言,如丸剂因质坚  相似文献   
10.
风邪表虚汗漏[例1] 林某某.女,52岁,工人,1989年5月8日初诊。诉:患外感已两旬,初服朴热息痛等西药虽热退,但恶风,汗出溱溱,又经某医诊治数日未效,详其病历处方,为桂枝加附子汤去姜枣.加收敛止汗药(桂枝、白芍、淡附各10g,龙牡各18g,麻黄根6g,浮小麦15g,甘草5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