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病毒肝炎合并2糖尿病的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该病病情复杂,两组疾病相互关联、互为因果,①降糖类药物可以加重肝脏负担,且治疗肝炎的药物还可诱发糖尿病;②肝炎需加强营养,而糖尿病需控制饮食,这对临床医生的治疗和预后诊断带来困难,同时也给护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所以我们认为应该积极治疗病毒性肝炎,改善肝功能,尽量控制血糖,从健康教育、饮食、体育运动指导病情监测、预防感染和心理护理几方面进行护理阐述,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肝炎和糖尿病治疗的基础知识和护理重要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参芎葡萄糖注射液(SGI)中盐酸川芎嗪、丹参素、迷迭香酸在正常和急性心肌缺血(AMI)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9只.模型组大鼠采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造模法复制AMI模型.每组各取3只大鼠进行模型验证后,剩余6只大鼠尾静脉注射SGI(12 mL/kg)或等体积生理...  相似文献   
3.
护理工作每天接触的是身体或心理有某种疾病的病人,因此,与病人间的沟通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考察隔山消提取物中4个活性成分青阳参苷元、去酰基萝藦苷元、白首乌二苯酮和东莨菪内酯在正常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尿液、粪便中的排泄情况。大鼠分为正常组和FD模型组,模型组采用灌胃冰盐酸结合不规则饲养诱导FD模型。按1 g·kg^(-1)的剂量分别灌胃隔山消提取物,分别在4、8、12、24、36、48、60、72、84 h收集大鼠尿液和粪便进行UPLC-ESI-MS/MS分析,比较4个成分在正常和FD大鼠中的排泄情况。结果表明,除粪便中的白首乌二苯酮外,84 h内青阳参苷元等成分在尿液和粪便中均未达到坪值。青阳参苷元主要经粪便排泄,正常和FD模型状态下的累积排泄率分别为0.32%、0.66%;去酰基萝藦苷元主要经尿液排泄,正常和FD模型状态下的累积排泄率分别为6.70%、7.56%;白首乌二苯酮正常状态下主要经粪便排出,FD模型状态下主要经尿液排泄,累积排泄率分别为0.41%、0.52%;东莨菪内酯主要经尿液排泄,正常和FD模型状态下的累积排泄率分别为0.83%、2.13%。总体来看,FD状态下各成分主要经尿液排出,与正常组相比,FD组中青阳参苷元、白首乌二苯酮、东莨菪内酯在尿液中的累积排泄率显著降低(P<0.05)。可见FD状态对隔山消主要成分的排泄有一定影响,同时各成分经尿液、粪便的排泄量均较低,提示其经口服给药后可能存在较为广泛的代谢途径,主要以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该实验为隔山消的新药开发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该文旨在考察隔山消提取物中6个成分(丁香酸、东莨菪内酯、白首乌二苯酮、告达亭、青阳参苷元和去酰基萝藦苷元)的肠吸收特性。采用在体肠循环灌流模型,研究“双态”即正常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状态下,隔山消提取物中丁香酸等成分在不同肠段、不同药物浓度及胆汁影响下的肠吸收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白首乌二苯酮的吸收显著降低(P<0.01),丁香酸等成分的吸收不呈剂量依赖性增加,提示白首乌二苯酮可能为主动吸收过程,其他成分可能并非单纯的一种吸收方式;正常与FD模型状态下各成分的主要吸收部位不同,FD模型状态下的累积吸收转化率总体上低于正常状态下的累积吸收转化率;除东莨菪内酯外,胆汁对“双态”下的青阳参苷元等成分的吸收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可见小肠对药物的吸收具有选择性,FD病理状态和胆汁对主要成分的吸收均有影响,这为隔山消创新药物研制及药材资源深度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问题与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提高立体放射治疗质量,减少治疗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探讨联合放射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方法对普通放疗或故息放射治疗后80例病人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其中肝癌30例,肺癌20例,肾癌5例,腹膜后淋巴转移(肿块)5例,胸骨肿瘤5例,脑膜瘤3例,椎体肿瘤6例,胰头癌6例.在进行3D治疗计划制定过程中,采用优化选择(3~6次),根据瘤体的部位不同,适当调整临床靶体积(clinicaltumorvolume,CTV),并对瘤体较大的病灶采用单次减量的方法.结果降低了治疗并发症和对重要脏器的损伤,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临床实践证明,根据不同病情、不同部位和个体差异正确计划治疗剂量,和CTV瘤体部位的适当校正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当代人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和忙碌的工作,上班族往往无暇顾及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导致近年来胆结石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日常工作久坐少动、喜食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导致身体肥胖、因工作忙碌忽略早餐、不按时就餐仅靠零食果腹等都是导致胆结石的主要原因。患有胆结石的患者会出现腹部以上疼痛不适、胆绞痛等症状,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低位直肠癌保肛综合治疗分析并发症和局部复发的关系,提高治疗质量.方法采用病理和直肠镜对外照射、近距离后装治疗、药物保留灌注并腔内外微波加温综合治疗低位直肠癌40例,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治疗后0.5年出现稀便、脓性分泌物、大便次数增多者占25%(10/40例);出现上述症状者占20%(8/40例);其中合并便血者占10%(4/40例).结论经直肠镜所见局部糜烂性炎性浸润;病理示炎性坏死组织者,给予对症抗炎处理.临床症状可以达到完全缓解或基本缓解,防止误诊错治.  相似文献   
9.
考察隔山消提取物在正常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病理状态下的肠吸收特性差异,采用离体外翻肠囊模型,通过UPLC-MS/MS检测隔山消提取物中丁香酸、东莨菪内酯、告达亭、白首乌二苯酮、青阳参苷元、去酰基萝藦苷元6个代表性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含量,计算累积吸收量(Q)和吸收速率常数(Ka)。结果发现,隔山消提取物中6个成分均可吸收进入肠囊,且未呈饱和状态,推测东莨菪内酯的吸收方式可能有主动转运,而其余成分的吸收方式可能为被动扩散。正常状态下,丁香酸、白首乌二苯酮在回肠吸收较好,青阳参苷元、去酰基萝藦苷元在回肠、十二指肠吸收较好,告达亭在结肠吸收较好,而东莨菪内酯低、中、高剂量分别在空肠、回肠、结肠吸收最好。而模型状态下各成分最佳吸收部位均在回肠。各成分不同剂量下正常组与模型组的吸收特征较为复杂,未表现出一致的吸收趋势,提示小肠对药物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且FD病理状态会改变药物的吸收特征。该研究可为隔山消的临床用药和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26例晚期肺癌并恶性胸水的放射治疗王义善,刘利琴,单淑丽,张梅烟台解放军第107中心医院(264002)肺癌约有50%以上的患者在确诊时已不宜手术,由于肿瘤侵犯胸膜或胸膜种植引起的癌性胸水,且产生速度快,大多为血性,以腺癌多见。大量胸水压迫或肺不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