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速冻玻璃化储存异体皮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分析和总结自1987年以来速冻玻璃化储皮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搜集我科1987年至1999年使用速冻玻璃化储存的异体皮救治烧伤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我科皮库储存异体皮国内使用情况,总结和分析速冻玻璃化储存异体皮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异体皮的使用情况。结果:使用速冻玻璃化异体皮的烧伤患者平均烧伤面积为55.4%,其中平均Ⅲ度面积为30.9%,应用异体皮面积为3466~10208cm^2。采用速冻玻璃化保存的皮肤复温后其活力可达到新鲜皮肤的70%左右,该法保存的皮肤质地柔软、转红快、成活率高,存活期长,最长可在患者创面上成活2个月左右。术后异体皮成活率为95%。从1987年至1999年底我科皮库供全国各地18个省和3个自治区的48个市,8个县的108家各级医院冷冻异体皮使用,包括我科自用用,共使用皮肤面积达3604260cm^2。结论:采用速冻玻璃化储存的异体皮覆盖创面,仍是目前最有效、最方便、经济实惠的方法,使用异体皮进行烧伤的救治已经成为国内大多数医院普遍使用的一项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分析细胞膜有关的能量代谢状态改变对正常及脓毒症大鼠的不同类型骨骼肌乳酸产生量的影响.方法:借助大鼠脓毒症模型,建立伸趾长肌和比目鱼肌的充分供氧离体孵育系统,利用特异性Na+、K+、ATP酶抑制剂--哇巴因,干预细胞膜钠钾泵的活性,采用NADH荧光探针方法,检测骨骼肌组织细胞乳酸的产生量及其变化.结果:①应用哇巴因可显著降低正常及脓毒症大鼠肌肉组织的乳酸产生量;②哇巴因对伸趾长肌有氧糖酵解过程的抑制作用较比目鱼肌更为明显.结论:在正常和脓毒症情况下,肌肉组织细胞有关功能活动的增强而导致的Na+、K+、ATP酶活性升高是其乳酸产生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病毒的持续复制和免疫功能紊乱是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发病关键因素[1]。除了抗炎、免疫调节、抗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等,及时使用抗病毒治疗可迅速抑制 HBV,减少肝细胞间的相互传播,减轻肝细胞的损伤坏死[2]。恩替卡韦(ETV)是公认的新一代鸟嘌呤核苷类的抗 HBV 药物。为了评价其疗效,现将我院近5年来386例 CHB 患者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信号转导通路在硫化氢(H2S)抑制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诱导心肌肥大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原代心肌细胞,将其随机分为6组,每组4孔,1对照组:加入等体积无血清的DMEM培养基;2肥大(ET-1)组:加入终浓度为10-8 mol/L的ET-1;剩余4组为实验组,各组分别加入不同终浓度的H2S供体-Na HS:310-15 M Na HS组:加入10-15 mol/L Na HS+10-8 mol/l ET-1;410-14 M Na HS组:加入10-14 mol/L Na HS+10-8 mol/L ET-1;510-13 M Na HS组:加入10-13 mol/L Na HS+10-8 mol/L ET-1;610-12 M Na HS组:加入10-12 mol/L Na HS+10-8 mol/L ET-1。上述各组药物分别刺激24 h后测定心肌细胞表面积、细胞总蛋白含量、培养液NO含量,RT-PCR检测心肌细胞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e NOS m RNA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总AKt和磷酸化AKt蛋白表达含量。结果肥大(ET-1)组的心肌细胞表面积(1933.80±143.06)和细胞总蛋白含量(367.51±25.9)均高于对照组(787.27±107.66,218.55±21.28,P0.05),ANP及BNP m RNA的表达量也明显增加(P0.05),但PI3K、AKt、e NOS m RNA表达水平,磷酸化AKt程度和NO的释放量(4.60±0.73)低于对照组(8.63±0.30,P0.05),各实验组给予不同浓度Na HS刺激后能够浓度依赖性的抑制这种肥大效应(P0.05),同时上调了PI3K/AKt/e NOS通路各信号分子的表达量(P0.05)。结论 H2S对ET-1诱导的心肌肥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激活PI3K-AKt-e NO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Background:Withregardtoimprovementofmortalityasso-ciatedwithoperation,5-yearsurvivalrate,andqualityoflife,branchoplastypluspulmonarylobectomyisworthapplyinginclin-ic.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impactofbranchoplastypluspulmonarylobectomyonqualityoflifeinlungcancerpatients.Unit:DepartmentofChestSurgeryofFifthPeople'sHospitalofDalian.Subjects:44casesofprimarylungcancerpatientswerere-cruitedfrom1990to2000.Allpatientsunderwentbranchoplastypluspulmonarylobectomy.Patien…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数目及肿瘤分化程度对食管鳞癌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5年12月期间412例胸段食管鳞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淋巴结转移分级、肿瘤分化程度分级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患者5年随访率为94.9%,全组总的5年生存率为34.0%.按淋巴结转移个数分组:无淋巴结转移、1~2个淋巴结转移、3~6个淋巴结转移、≥7个淋巴结转移,各组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肿瘤分化程度分组,高分化鳞癌、中分化鳞癌、低分化及未分化鳞癌,各组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09年第7版国际食管癌TNM分期标准中的淋巴结转移分级,肿瘤分化程度分级,更为合理并能更好地反映食管鳞癌切除手术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漏诊糖尿病治疗失当并发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资料男,70岁。因黑便10小时入院。患者于10小时前排柏油样便2次,总量约1 000 g,无呕血、腹痛。既往有关节炎病史,服用非甾体类镇痛药1年余;高血压病史10年,无糖尿病史。查体:血压140/90 mmHg,心尖区闻及2/6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入院后查血红蛋白82 g/L,予以奥美拉唑、酚磺乙胺(止血敏)、6-氨基己酸静脉滴注,并静脉滴注葡萄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次日查空腹血糖22·02 mmol/L,尿糖(4 ),酮体(-)。追问病史,有多食、多饮、多尿史近半年,考虑存在糖尿病,即停用葡萄糖注射液,皮下注射胰岛素。入院第3天胃镜检查示:慢…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胸腔镜腋下小切口辅助对复发性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效果,并与常规开胸、胸腔镜进行比较,为临床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根据.[方法]74例复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其中胸腔镜腋下小切口辅助手术组(VAMT组)28例,胸腔镜手术组(VATS组)24例,开胸手术组(CH组)22例.对相关治疗效果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VAM...  相似文献   
10.
不同治疗阶段(1970~1998年)烧伤脓毒症的防治经验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目的 总结并提出伤后脓毒症临床研究及防治措施。 方法 将我科 1970年 1月至1998年 10月收治的 5 330例烧伤患者中 45 1例发生脓毒症者 ,分为 3个治疗阶段 ,结合临床监测技术的不断完善及一系列防治新方法的使用 ,分析烧伤后脓毒症发病率及死亡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结果 第 3治疗阶段脓毒症总发生率 (6 .7% )和死亡率 (4 .5 % )以及烧伤面积大于 30 %TBSA伤员脓毒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第 1、2阶段 (P <0 .0 5~ 0 .0 1)。第 3阶段脓毒症并发MSOF死亡组IL - 6、IL - 8、LPS和TNFα ,在整个MSOF期间明显高于存活组 ,尤其是死亡前为甚 (P <0 .0 5~0 .0 1)。 结论 早期、适当、有效的复苏 ,及时防治伤后感染 ,对深度烧伤创面及早切削痂植皮 ,加强内脏器官的保护与支持是降低脓毒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的最重要措施。一旦发生烧伤创面脓毒症 ,尽早果断地切除坏死组织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