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烧伤后及时入院的病人36 例,烧伤总面积1 % ~30% ,Ⅲ度面积1 % ~23% 。开始手术时间为烧伤后1 ~24h,一次性完成切痂植皮术,以尿量、心率、血氧饱和度为主要监护指标。结果术中术后各种监护指标都较平稳。植皮成活率达90% 以上,创面愈合时间9~18 天。认为急诊切痂植皮治疗中小面积深度烧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足背、足跟及踝部深度烧伤,切痂后常有骨、肌腱等重要组织暴露,创面修复困难。自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们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足跟及踝部深度烧伤1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采和I号”为祖传治疗烧伤的中草药煎剂,长期在民间治疗烧伤,因其简易方便,能止痛、愈合快、费用低,深得群众的欢迎。为发掘祖国医药这一宝库,我们作了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预防性治疗的结核菌素反应强度标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结核菌素反应强度与结核病发病的相关性;提出预防性治疗对象的结核菌素反应标准.方法 对不同结核菌素反应强度的新入学大学生进行4年的结核病发病观察,分析结核菌素反应强度与发病危险性、发病时间的关系,比较不同反应强度预防性治疗对象发病率的变化.结果 26 543名健康学生进行了结核菌素试验和4年的发病观察,反应强度为0~4、5~9、10~14、15~19和≥20 mm或水泡丘疹者的年均结核病发病率分别为12.97/10万、13.34/10万、50.32/10万、167.56/10万和250.21/10万;0~4和5~9 mm反应者头2年发病率很低,第3、4年有所增高,而15~19和≥20 mm或水泡丘疹者头2年发病率很高,随着时间推移有下降趋势.当逐个计算反应强度每增加1 mm及以上反应者的发病率时,15 mm以上的各反应强度者中结核病发病率相似,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PPD反应标准15 mm及以上可以覆盖80.8%的病人,而且病人的发现效率也维持在一个高水平.结论 结核菌素反应强度与结核病发病存在明显正相关,特别在头2年危险比更大;PPD反应≥15 mm或有水泡丘疹阳性者的发病机会明显升高,PPD反应≥15 mm或有水泡丘疹阳性标准能够覆盖80%以上的病人,病人的发现效率也最高.因此以PPD反应≥15 mm或有水泡丘疹作为预防性治疗对象的结核菌素反应标准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杨明忠  陆兴安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3):264-267,F0002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生成素1(Ang-1)的表达情况。方法将雄性SD清洁级大鼠54只分为3组。照射组(=24),直线加速器产生射线(45 Gy)单次照射大鼠臀部皮肤40 mm×40 mm,建立急性射线皮肤损伤模型;烧伤组(=24),将直径30 mm铜柱于100℃沸水中放置15min,取出后在无外界压力下置于大鼠臀部皮肤8 s,建立深Ⅱ°热力烧伤模型;对照组(=6),无特殊处理。取不同时期创面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不同时相点各组大鼠创面组织中Ang-1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烧伤组在伤后1、2及3周Ang-1表达积分吸光度值均要大于照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急性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过程中Ang-1持续低表达,不能形成峰值,可能是其损伤创面难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应用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76例,效果满意。它具有皮瓣薄、质地好、断蒂时间短、供皮范围广、面积大、皮肤相对松弛、位置隐蔽、不需二次去脂手术等优点,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尤其是伴有肌腱、骨等外露创面的理想皮瓣,可广泛应用于急诊手外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体外培养表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并与人工真皮复合培养,用以修复患者皮肤缺损创面.方法 从12例皮肤缺损患者体表切取皮肤标本,分离成单个表皮细胞和小块真皮组织进行体外培养、增殖,将收获的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与人工真皮复合培养,形成人工皮,移植于患者皮肤缺损创面.结果 复合培养人工皮能存活,形成皮肤替代物,皮肤缺损创面得以修复.结论 复合培养人工皮能在新鲜创面上存活,形成皮肤替代物,性质比单纯培养表皮细胞膜片移植效果好,比自体皮片扩增速度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削薄型下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腕部深度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以腹壁浅动脉为蒂的轴型皮瓣削薄后带蒂移植修复手腕部深度创面9例,根据术后皮瓣成活状况及手的外形、功能判断治疗效果。结果9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8月,皮瓣颜色与受区接近,疤痕增生不明显,弹性佳。7例手术后手的外形、功能恢复良好;2例因电烧伤时肌腱、腕管毁损伤严重,术后功能差,6个月后行二期肌腱重建修复术,术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削薄型下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腕部深度创面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9.
10.
大鼠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大鼠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动物模型,并用此模型研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创面愈合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治疗组:45Gyβ射线照射SOD治疗;对照组:45Gyβ射线照射生理盐水对照。采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β射线照射大鼠臀部皮肤20mm×40mm。观察创面出现及愈合的时间。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组织学改变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变化。结果45Gyβ射线照射后出现典型深Ⅱ度烧伤创面。SOD治疗组创面愈合速度明显比生理盐水对照组快(P<0·05)。β射线照射后第6、7、8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VEGF、bFGF表达分别为强阳性和阳性。β射线照射后第4、5、9周时,2组表达均为弱阳性。结论采用直线加速器产生β射线照射建立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动物模型简便、快速,剂量准确、可靠,是研究外用药促进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的较理想动物模型,SOD具有促进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