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医疗费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公亮  刘威 《中国卫生统计》2005,22(5):348-348
本文对某院收治的303例小儿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医疗费用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小儿心脏体外循环手术病人的医疗费用情况及存在问题,为医院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5740例小儿感染性腹泻病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小儿感染性腹泻病的年龄组、病原和流行特点。方法搜集1995—2004年5740例感染性腹泻住院患儿病案首页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740例小儿感染性腹泻病低年龄组占比例大,06月占20.38%、6月~2岁占69.73%,轮状病毒感染是小儿感染性腹泻病主要病因,占住院腹泻患儿59.53%,6月2岁组轮状病毒感染占81·01%。结论小儿感染性腹泻病以轮状病毒感染为多,每年11月、12月为流行高峰,提请有关部门注意。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住院费用调查及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1999-2006年某儿童医院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手术病人住院费用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医疗费用的因素及积极有效的对策, 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手术病人的有关信息对住院费用高低的影响进行分析. 结果 监护时间、抢救次数、住院天数、入院情况等对住院费用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 000) .其中 , 监护时间的长短和住院天数等,是共同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 结论 影响住院费用的最主要因素是监护时间的长短、住院天数等,缩短监护时间和病人的住院天数, 从一些管理环节上进行改进,已成为有效能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公亮 《中国医院统计》2001,8(4):223-224
在儿外科病人中,小儿普外病人占多数,研究小儿普外病人的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指导小儿普外病人的住院费用合理性和提高医疗质量,使科室和医院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亮 《中国卫生统计》2001,18(4):223-224
在儿外科病人当中 ,小儿普外病人占多数。研究小儿普外病人的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 ,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水平 ,使科室和医院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实际意义。资料与方法本文资料取自某医院 1999年住院普外病人病案首页数据库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 (ICD - 9) ,抽取有代表性的小儿普外单病种 6种 ,共 60 6例 ,调查了反映病人的身份、疾病特征及诊疗质量等 11项与住院费用相关的因素。应用SPSS、SAS统计软件包处理 ,所用的统计方法有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结果与分析1 小儿普外病种住院费用构成分析 (表 1)表 1 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外阴阴道炎病原微生物的分布特点,从而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34例本院门诊确诊为外阴阴道炎的儿童进行连续3d的阴道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234例病例中共找出细菌感染151例(占64.5%),解脲支原体11例(占4.7%),真菌感染10例(占4-3%),同时感染两种细菌12例(占5.1%),混合感染(除感染细菌外,同时感染支原体或真菌)11例(占4.7%)。常见的细菌感染有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结论:细菌感染仍是引起儿童外阴阴道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增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儿外科四个单病种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方法在儿科手术单病种的运用,为住院患者合理医疗费使用和改进医疗质量的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对广州市儿童医院2006年5月18日~12月31日的儿外科手术单病种(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直肠病损切除术)和2006年10月1月~12月31日(唇裂修补术、鞘膜积液手术)共4个病种,分别实施了临床路径管理(CP组)作为实验组,与2005年1月1日~2005年12月30日末实施临床路径的4个相同病种用传统医疗护理管理(非CP组)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以各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等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实施了CP组管理与非CP组管理的患者比较,4个病种在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2个病种在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儿科部份手术单病种,可以明显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14岁以下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为防治小儿消化道出血提供依据。方法:病例来源于2002—2007年14岁以下有上消化道出血并经胃镜检查诊断为食道、胃十二指肠痰病合并出血患儿118例,并同时以无上消化道出血的14岁以下住院儿童101例为对照组,采用小儿消化道出血影响状况调查表收集被调查患儿相关资料,并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睡眠质量差、不按时进餐、饮食不规律、医疗支付方式问题、豆制品及酸奶食用过度、用药史因素,是引起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052、4.217、3.025、2.347、2.208和0.505)。而家族史、饮食嗜好为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111和0.230)。结论:养成良好饮食卫生习惯,按时进餐,适量摄食豆制品、酸奶,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质量,不滥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激素、抗生素等药物,同时逐步实行全民覆盖基本医疗体制,及时诊治疾病,可更好预防小儿消化道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抗病毒止泻液结合液体疗法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采用抗病毒止泻液(由葛根、黄芩、石榴皮、藿香、茯苓、山楂等组成)结合液体疗法治疗;对照组100例,单纯以液体疗法治疗。疗程为3天。观察综合疗效及用药24、48、72小时后体温、呕吐、大便次数及性状的改变、脱水纠正及电解质平衡等情况。结果: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9.0%,对照组为84.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72小时内大便恢复正常有效率治疗组为74.0%(74/100),对照组为23.0%(23/10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48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有效率治疗组为96.3%(78/81),对照组为79.2%(57/72),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抗病毒止泻液结合液体疗法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优于单纯液体疗法。  相似文献   
10.
病房改造后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病人为中心,实施医院病房改造,将既往8-10人一间的病房改造成中小病房,每个病房有独立卫生间、阳台、空调,满足了病人不同的需求,吸引了更多的患者到院就医,从而使2000年比1999年的同期的门诊人次增加14.4%,出院人次增加16.2%,平均床位开放增加9.0%,床位周转增长6.8%,平均住院日下降7.0%,期内门诊收入增长43.9%,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下降10.5%,年业务收入增长1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