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在经指间关节旋转撕脱性断指再植关节囊重建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经指间关节旋转撕脱性断指再植关节囊重建术后成活的42例50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指,治疗组在进行功能锻炼的同时采用中药熏洗,对照组仅进行功能锻炼,观察2组患者断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优16指,良7指,可2指,差0指,优良率为92%;对照组优11指,良6指,可6指,差2指,优良率为68%。2组比较,治疗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指间关节旋转撕脱性断指再植关节囊重建术后采用中药熏洗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中山市港口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纳入观察组,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2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疗效指标和并发症、术后2 d 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影像学评分及术后1年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影像学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膝关节最大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能更好地发现和处理软组织损伤,手术创伤更小,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3.
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分析1998年1月至2006年10月39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资料,合并其他部位骨折8例,合并内科严重疾病26例,手术内固定采用角状钢板、多枚斯氏钉、加压螺钉、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髋关节置换等,围手术期同时给予有效的内科合并症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平均住院16d,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围手术期7例(18%)出现并发症,其中中枢神经系统(3例)和心血管系统(3例)并发症最高发,肺部感染1例。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内科合并症多而重,围手术期并发症多,预防措施是合并症与骨折的治疗应并重而有效,尽量选择快速麻醉及创伤小的手术方法。术前进行风险评估,充分准备,术后应给予认真对待,对其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应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金属"马钉"内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掌指骨骨折患者,其中38例患者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4例患者选择金属"马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种内固定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经研究发现,金属"马钉"内固定组的患者手指总主动屈曲度(TAFS)评分优良率(97.06%)明显高于克氏针内固定组(71.05%),并发症的发生率(2.94%)明显低于克氏针内固定组(34.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属"马钉"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能较好的维持骨折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和康复。并发症较少,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优于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建议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自1998~2006年以来我院采用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病人24例。结果:24例随访6个月~6年,不完全截瘫患者术后大部分恢复良好,4例全瘫患者,2例有1~2级恢复。结论胸腰椎骨折早期手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坚强的内固定,疗效显著。术前、术后正确处理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 方法对自2006年1月~2014年1月收治30例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中有3例行同种异体骨植骨,2例行侧副韧带修复。 结果25例获得随访,随访10~29个月,平均15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无畸形,按照Broberg和Morrey的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评分为平均93分(70~100分);肘关节屈曲平均120°(100~145°),伸直平均3°(0~10°),旋前平均50°(30~80°),旋后平均60°(40~85°);本组:优18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92%。所有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其中1例肌力稍较弱,对功能无影响,仅1例遗留肘部轻度疼痛。 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内固定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及致残率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