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7篇
外科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摘要】 目的 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角质形成细胞角蛋白17(K17)表达的影响。 方法 不同剂量NB-UVB照射角质形成细胞后,培养6、12、24 h,分别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实时PCR、Western印迹检测K17 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Erk1/2、磷酸化Erk1/2的表达水平。 结果 低剂量(50、100 mJ/cm2)NB-UVB照射可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K17表达,而较高剂量(200、400 mJ/cm2)NB-UVB照射则抑制细胞增殖和K17表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0.01)。通过对NB-UVB照射后相关信号通路进行筛查,发现100 mJ/cm2 NB-UVB照射可以上调角质形成细胞Erk1/2的磷酸化水平,而400 mJ/cm2 NB-UVB照射后Erk1/2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阻断这一信号通路可以抑制低剂量NB-UVB对K17的上调。 结论 NB-UVB对K17表达的影响受Erk1/2通路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族性白癜风患者发病中的遗传特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11年12月我科门诊就诊的5 000例白癜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共调查5 000例白癜风患者,其中男2 497例,女2 503例,性别无统计学差异(χ2=0.912,P>0.05);②有家族史者585例(11.7%),其一级、二级亲属发病率分别2.51%和1.79%;③家族史阳性、阴性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15.86±3.40)岁、(20.40±4.05)岁(t=2.15,P<0.05);④家族史阳性、阴性患者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平均比例分别为7.01%、4.5%,无显著差异(χ2=3.75,P>0.05)。结论:白癜风发病具有家族聚集性,血缘关系愈近,其发病率愈高,符合多基因遗传规律。家族史阳性者的平均发病年龄较家族史阴性者小,父系或母系遗传对发病年龄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光动力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肛管内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光动力疗法(PDT)联合CO2激光治疗肛管内尖锐湿疣(C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分析92例肛管内CA患者,其中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组47例,CO2激光对照治疗组45例,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疣体清除率均为100%,但治疗组治疗后复发率(17.02%)较对照组(56.66%)显著降低(P〈0.01),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复发时间较对照组有显著延迟(P〈0.01)。结论:光动力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肛管CA复发率低,优于单纯的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族性白癜风患者发病中的遗传特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11年12月我科门诊就诊的5 000例白癜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共调查5 000例白癜风患者,其中男2 497例,女2 503例,性别无统计学差异(χ2=0.912,P>0.05);②有家族史者585例(11.7%),其一级、二级亲属发病率分别2.51%和1.79%;③家族史阳性、阴性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15.86±3.40)岁、(20.40±4.05)岁(t=2.15,P<0.05);④家族史阳性、阴性患者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平均比例分别为7.01%、4.5%,无显著差异(χ2=3.75,P>0.05)。结论:白癜风发病具有家族聚集性,血缘关系愈近,其发病率愈高,符合多基因遗传规律。家族史阳性者的平均发病年龄较家族史阴性者小,父系或母系遗传对发病年龄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在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各10例,与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对照各1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Tfh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中白介素21(IL-21)水平,同时检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中抗BP180-NC16A抗体滴度,并进行抗体滴度与IL-21、Tfh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天疱疮患者组血清中IL-21水平(95.33 ± 33.69 ng/L)显著高于其正常人对照组(54.50 ± 18.13 ng/L)(t = 3.38,P < 0.01),Tfh水平(12.08% ± 4.74%)亦显著高于其正常人对照组(6.15% ± 1.62%)(t = 3.74,P < 0.01)。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组血清中IL-21水平(106.70 ± 44.91 ng/L)显著高于其正常人对照组(55.37 ± 15.89 ng/L)(t = 3.41,P < 0.01),Tfh水平(11.85% ± 3.14%)亦显著高于其正常人对照组(6.03% ± 1.74%)(t = 5.13,P < 0.01)。大疱性类天疱疮组抗BP180-NC16A抗体滴度与IL-21水平呈正相关(r = 0.77,P < 0.01),与Tfh水平亦呈正相关(r = 0.67,P < 0.05)。结论 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Tfh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21水平均明显升高,可能在其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俞晨  白小翠  党二乐  王刚 《陕西中医》2018,(11):1501-1503,1514
目的:研究外用芍药苷(PF)对咪喹莫特银屑病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BALB/c小鼠12只随机分为空白、IMQ造模、治疗低剂量组及治疗高剂量组4组,利用咪喹莫特(IMQ)构建银屑病小鼠模型,治疗组在建模过程中同时给小鼠耳部皮肤连续外用涂抹不同浓度的PF。连续7 d后分别与空白组、IMQ单纯造模组及比较,观察模型小鼠的银屑病表型变化及HE染色下皮肤组织病理改变。结果:7 d后与空白组及IMQ组相比较,外用涂抹PF后小鼠红斑鳞屑明显减轻,表皮厚度明显减轻,HE显示真皮浸润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并且PF的治疗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提示外用PF能够抑制银屑病炎症反应从而缓解银屑病表型。结论:外用PF具有治疗银屑病的作用,PF可作为银屑病靶向治疗药物进一步开发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阴道内点阵式超脉冲CO2激光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女性SUI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确诊的41例女性轻中度SUI患者,给予(1次/月,共3次)阴道内点阵式超脉冲CO2激光治疗。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估患者治疗后尿失禁症状改善情况;采用盆腔超声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膀胱颈活动度、膀胱尿道旋转角;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患者治疗中的疼痛情况及满意度,同时观察患者术后是否有出血、感染、瘢痕等不良反应。结果 41例轻中度SUI患者接受了3次阴道内点阵式超脉冲CO2激光治疗,经过3个月的随访,尿失禁症状有不同程减轻,随治疗次数的增加ICI-Q-SF评分逐渐降低(P<0.05)。盆腔超声提示治疗后膀胱颈活动度明显降低[(28.70±3.11)mm vs.(19.10±4.54)mm],膀胱尿道旋转角明显减小[(52.78°±15.79°)vs.(41.56°±13.2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O2点阵激光治疗女性阴道松弛对盆底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0年3月至2021年11月,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接诊女性阴道松弛患者28例, 年龄26~59(37.5±8.3)岁。经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进行阴道内微创治疗, 每月1次共3次。根据治疗前后阴道横径、女性性功能评分、阴道内环境健康指数评分、阴道触觉成像系统、盆腔超声及磁共振、组织活检、患者满意度、疼痛度评分、术后不良反应等指标评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8例患者治疗后, 其中21例自觉阴道松弛相关症状改善。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各指标均有改善, 阴道横径从(3.00±0.39)指降至(2.71±0.40)指(P<0.05);阴道健康指数评分从(17.12±3.97)分升至(21.69±3.61)分(P<0.05);女性性功能指数评分从(23.11±3.70)分提高至(27.43±5.33)分(P<0.05)。阴道触觉成像系统检查显示, 阴道肌力及弹性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阴道前壁总收缩力t=26.23, P<0.001;阴道后壁总收缩力t=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银屑病患者皮损和外周血中CD8α+α+ T细胞的分布和比例,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5例进展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5例健康人皮肤中CD8α+α+ T细胞的分布,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10例进展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8例健康人外周血中CD8α+α+ T细胞比例及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采用Graphpad Prism统计软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数据进行t检验。 结果 在5例银屑病患者皮损真皮浅层均可见以CD8α+α+ T细胞为主的浸润,未见明显的CD8α+β+ T细胞浸润;而5例健康人皮肤中均未见CD8α+α+ T细胞和CD8α+β+ T细胞浸润。流式细胞仪检测,8例健康人外周血中CD8α+α+ T细胞比例为9.12% ± 4.80%,10例银屑病患者组为26.47% ± 12.99%,银屑病患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t = 3.96,P < 0.001。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8α+α+ T细胞中分泌IFN-γ和TNF-α的细胞比例分别为47.36% ± 19.38%和54.14% ± 21.14%,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3.44% ± 9.21%和34.03% ± 17.2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4和2.17,P值分别 < 0.001和 < 0.05)。 结论 银屑病患者皮损和外周血中存在CD8α+α+ T细胞的分布和比例增多,CD8α+α+ T细胞可能是参与银屑病发病的主要CD8+ T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