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R征象在腮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征象在腮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腮腺肿块132例140个病灶,其中良性89例共97个病灶,恶性43例.1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7例活检证实,3例临床证实.MR平扫采用T1WI、T2WI,其中108例共115个病灶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58例获得完整病灶者行病理逐层切片检查并与MR进行了对照分析.回顾性分析各形态学征象,探讨各征象在腮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作用.[结果]①良性腮腺肿块形状规则(86%),边界清楚(96%);在97个良性病灶中,44个腺淋巴瘤T2WI表现为低、等、高信号的分别为17819,另外53例良性肿块中的50例T2WI呈高信号,3例为等信号;腺淋巴瘤表现为轻度增强(40个),非腺淋巴瘤的良性肿块(29例)为中等或显著强化;良性腮腺肿块不侵犯邻近结构和面神经;深叶分布46例,浅叶分布51例;②恶性腮腺肿瘤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楚(88%);43例恶性肿瘤中,32例于T2WI呈低、等信号;26例侵犯邻近结构,9例侵犯面神经;局限于浅叶的仅有8例,另35例位于深叶或同时侵犯深、浅叶;增强扫描为中等或显著强化(40例);③腮腺肿瘤的大小、均匀性在良、恶性间并无显著差异.[结论]MR在腮腺良、恶性肿块鉴别中较CT优越,各种征象结合可较准确地鉴别腮腺肿块的良、恶性,其中①形状与边界是鉴别良、恶性腮腺肿块的最重要征象,其准确率可达86%~96%;②T2WI信号强度、强化程度、对周围结构及面神经的侵犯在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③肿块的位置可作为参考;④肿块的大小、均匀性在良、恶性间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酪氨酸酶基因在HEK293细胞表达的MRI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酪氨酸酶基因作为报告基因转染HEK293细胞, 利用其合成大量黑色素而能被MRI检测的特性来反映基因表达的情况, 以探索磁共振成像(MRI)评价体外细胞基因表达的方法。方法:以脂质体将含酪氨酸酶基因完全cDNA的pcDNA3tyr质粒转染到HEK293细胞, 以MRIT1WI、T1WI/SPIR、T2WI序列扫描转染细胞, 观察表达的黑色素的MRI信号。应用Fontana染色检测黑色素的合成, RT-PCR检测酪氨酸酶基因的cDNA片段, 以进一步验证酪氨酸酶基因的转染与表达。结果:(1)pcDNA3tyr质粒转染进入HEK293细胞并在其中表达生成黑色素, 转染5μg、10μg、20μg质粒的106个细胞内生成的黑色素能够被MRI检测到并在MRIT1WI、T1WI/SPIR、T2WI检查呈高信号, MRI信号强度与转染质粒量成正相关。(2)Fontana染色法检测到HEK293细胞内的黑色素颗粒;(3)采用RT-PCR方法检测到转染的HEK293细胞含酪氨酸酶基因的cDNA片段。结论:MRI能够检测到HEK293细胞内由外源基因表达合成的黑色素, 说明影像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可以评价体外细胞基因表达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亚实性结节(SSN)Ⅰ期肺腺癌的临床与18F-FDG PET/CT相关性及18F-FDG PET/CT预测脏层胸膜浸润(VPI)的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65例SSN肺腺癌Ⅰ期病例的临床、18F-FDG PET/CT和病理资料,探讨结节大小、结节实性成分大小与SUVmax的相关性,并对结节SUVmax、结节与胸膜间距离预测VPI作诊断效能评价。结果SSN的结节大小(rs=0.778,P<0.001)和实性成分大小(rs=0.803,P<0.001)均与SUVmax呈高度正相关性。PSN组SUVmax中位数1.8比pGGN组中位数0.6高(P<0.001)。病理VPI阳性组SUVmax的中位数2.0高于阴性组0.9(P<0.001)。病理VPI阳性组结节与胸膜的距离中位数0.0 mm比阴性组的中位数5.0 mm要小(P<0.001)。预测VPI绘制ROC曲线,SUVmax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7,临界值为SUVmax大于1.0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60%。结节与胸膜间距离的AUC为0.755,临界值为小于4.0 mm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6.7%、57.1%。而两个变量联合诊断的AUC为0.902,预测概率临界值大于0.38,其灵敏度、特异度为96.7%、71.4%。结论SSNⅠ期肺腺癌的结节大小和实性成分大小均与结节SUVmax呈高度正相关。SUVmax、结节与胸膜间距离可帮助预测病理VPI,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正常成人脑组织弥散的影响特点。材料和方法:对60例不同年龄组正常成人脑进行弥散张量成像,在表观弥散系数图及各向异性系数图上分别测定脑内不同解剖部位的表观弥散系数值和各向异性系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组脑内不同解剖部位测得的弥散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年龄对正常成人脑组织弥散特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免疫抑制剂相关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免疫抑制剂相关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X线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46例免疫抑制剂相关肺结核与51例普通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X线表现。结果与普通肺结核相比,免疫抑制剂相关肺结核以中高热、乏力多见,干咳和胸痛少见;病情重,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及合并肺外结核多见;X线上多表现为均匀一致的片絮状阴影;合并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少见;病灶分布范围较广,以非肺结核好发部位发病率高,多分布在双侧肺、中肺野及下肺野。结论免疫抑制剂相关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及X线特征与普通肺结核有所不同,易误诊,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膝关节韧带断裂重建术后早期康复介入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病房2001-04/2003-10收治膝关节韧带断裂患者68例.①实验组38例,术后第3天起进行屈膝<90°的膝关节连续被动运动;术后疼痛减轻时,对前后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患者分别进行腘绳肌或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术后7 d,分别进行股四头肌或腘绳肌肌力训练,3次/d,10 min/次;出院后活动型膝支具保护半年.②对照组30例,术后无正规的康复治疗,患者出院时予活动型膝支具保护半年.③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半年后的疼痛缓解程度、关节稳定性和膝关节的活动度.自拟疗效评价标准为优无主诉疼痛,关节稳定,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正常;良轻度疼痛,偶有关节不稳定,但上下楼无明显困难者,屈伸膝受限<10°;可中度疼痛,膝关节不稳定,上下楼困难,屈伸膝受限>10°.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实验组38例患者中,疗效优20例,良12例,一般6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疗效优6例,良14例,一般10例.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X2=7.86,P<0.05).结论对膝关节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早期进行膝关节的持续被动运动,训练膝关节周围肌肉以增强其肌力,以及术后给予膝部保护,不仅可以减轻疼痛、增加关节的稳定性以及减少膝关节的活动受限,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7.
46例腮腺Warthin′s瘤的MRI诊断价值及病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肿瘤形状、边界、T1WI和T2WI信号强度、均匀性、增强效果等形态学征象,总结腮腺Warthin′s瘤的MR表现,并探讨其MR表现的病理基础.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腮腺Warthin′s瘤46例54个瘤灶的MR资料,与病理改变进行对照分析.MR平扫采用T1WI、T2WI扫描,其中50个瘤灶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Warthin′s瘤形状规则,边界清楚,超过一半的Warthin′s瘤(33个)T2WI表现为低、等信号,所有经过增强的50个Warthin′s瘤均轻度增强,与多形性腺瘤和其他良性肿瘤表现不同.结论腮腺Warthin′s瘤在MRI表现上有其自身特点,对绝大多数病例进行定性诊断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酪氨酸酶基因腺病毒重组体转染HepG2细胞,以磁共振成像(MRI)观察酪氨酸酶基因腺病毒重组体转染体外细胞的效果.方法 以不同数量酪氨酸酶基因腺病毒重组体转染HepG2细胞,以MRI 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及短时间间隔反转恢复序列( STIR)扫描转染细胞.应用Masson-Fontana染色检测黑色素的合成,实时定量 PCR验证酪氨酸酶基因的转染与表达.结果 酪氨酸酶基因腺病毒重组体转染HepG2细胞并在其中表达生成黑色素,经转染复数分别为50、150、300的重组腺病毒转染的1×106个细胞内生成的黑色素能够被MRI检测到并在MRI T1WI、T2WI、STIR检查呈高信号.Masson-Fontana染色检测到转染的HepG2细胞内的黑色素颗粒;实时定量PCR在转染细胞中检测到的酪氨酸酶基因的cDNA表达量较未转染细胞的表达量明显增高.结论 MRI能够检测到HepG2细胞由外源基因表达合成的黑色素,表明腺病毒作为运送载体可以有效地运送酪氨酸酶基因进入HepG2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X线与B超检查对眼眶内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之间280例经眼科手术的以眼眶内异物就诊病例,同时经X线与B超检查,对比、分析了X线与B超检查诊断价值的优劣。结果X线对异物的发现率约91.5%(238/260),B超对异物的发现率约75.8%(197/260)。玻璃体异物188例,X线发现170例,B超发现178例。玻璃体内密度中等以上异物,X线发现170例,高于B超发现的164例;玻璃体内密度较低的异物14例仅B超检出。前房虹膜根部和球壁异物,X线片(15例)和B超(17例)发现率相差不大。眶内球外异物X线发现44例,B超未能发现。结论X线和B超两种方法各有其特点,二者可相互补充、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0.
颅底区副神经节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颅底副神经节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16例颅底区副神经节瘤术前进行了MRI检查,并最终经病理证实.其中男性5例,女性11例,年龄在19~71岁之间.1例为功能性,分泌儿茶酚氨激素,产生高血压.[结果]16例颅底区副神经节瘤中,2例为中耳鼓室瘤,8例为颈静脉球瘤,6例同时侵犯颈静脉球区和鼓室,即颈静脉鼓室球瘤.颅底区副神经瘤的主要征象包括:肿瘤实质T2WI呈均匀高信号,T1WI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及肿瘤内点条状迂曲流空血管,这些异常瘤内血管在T1WI增强扫描和T2WI显示清楚,即为"盐和楜椒"征,该征在本组病例出现率为81.3%.[结论]MRI均清楚地显示了颅底副神经节瘤的形态、大小、边界、侵犯范围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是诊断该类肿瘤的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