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报道约氏疟原虫—斯氏按蚊系统的实验动物模型及用其筛选杀组织期抗疟药的结果,同时介绍了对测定红细胞前期药物作用的筛选方法。结果表明,模型和方法对筛选根治和病因性预防等杀组织期抗疟药物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瑞香素抗红外期疟原虫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瑞香素 (DPNT)抗红外期疟原虫的作用。方法 于ICR小鼠腹腔注射约氏疟原虫子孢子后 0 5h灌胃给药 ,连续 4d。不同剂量的DPNT及DPNT伍用伯氨喹 (PQ)的抗疟作用 ,分别以d7ICR小鼠阴性率及d1 1 或d1 2 ICR小鼠每千个红细胞被原虫感染数作评价 ,并观察DPNT对ICR小鼠血红蛋白浓度的影响。结果 DPNT的剂量范围为每天 10~ 10 0mg/kg ,连服 4d ,d7原虫阴性小鼠数及d1 1 红细胞被感染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无显著性 ;DPNT每天 5 0mg/kg和每天PQ5mg/kg配伍组的d7小鼠阴性率与PQ每天 10mg/kg组相当。ICR小鼠DPNT每天 5 0mg/kg组与对照组血红蛋白浓度在d8天有差异。结论 DPNT单独用药 ,无明显抗红外期疟原虫作用 ,但DPNT每天 5 0mg/kg与PQ每天 5mg/kg伍用的抗疟效果与PQ每天 10mg/kg相当。DPNT在短期内可致小鼠贫血。  相似文献   
4.
R-301驱避剂化学合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阐述新型R-301驱避剂的合成及其驱避效果;方法:驱蚊活性按GB/T 17322.10-1998规定进行试验,驱蠊活性用选室法进行试验,驱螨活性采用计算驱避率法进行试验;结果:7%浓度R-301对白纹伊蚊有效保护时间平均为3.80±0.86 h,100%保护率的时间为3 h,0.1%和0.3%浓度对德国小蠊1~10 d具有杀灭作用,11-46 d有驱避作用,驱避率均为100%。对尘螨的驱避率,其浓度为0.1%、0.3%和0.5%均为100%,R-301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糠秕孢子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TC)分别为0.125、0.25和0.01;结论:R-301驱避剂合成线路简便合理,对蚊、蠊、螨和菌具有生物活性,为一新型广谱的驱避剂,有开发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建立在二氧化碳(CO2)培养箱中连续培养大量恶性疟原虫(P.f)配子体(G)的方法。方法:使用加入不同量NaHCO3的培养基,观察比较G的消长。结果:在培养第5d(d5)出现G,至d11-d13达到高峰;实验组与对照组G的峰值分别为1.88%±0.61%和1.29%±0.41%(P<0.05),表明实验组培养后期使用含较高浓度NaHCO3的完全培养基,有助于G的分化。Ⅰ-Ⅴ期G的高峰分别出现于培养d5、d7、d11、d13和d15。d15V期G率为7.1%— 52.6%,平均为24.3%。雌、雄G比例为12.8∶1。原虫从液氮中取出复苏后,加入新鲜红细胞连续分皿24代,仍保持较高的产生G的能力。经薄膜饲血器多次人工感染斯氏按蚊(Anophelesstephensi),解剖328只蚊胃,未见卵囊。结论:本虫株使用该方法可以持续稳定地取得大量P. fG。  相似文献   
6.
三氟乙酰伯喹(M—8506)经动物试验初步证明,它对食蟹猴疟原虫子孢子感染阳性猴的根治作用优于伯喹,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明显低于伯喹。为了进一步了解 M—8506对猴疟的根治疗效是否比伯喹好,以判断是否值得更深入研究提供可靠依据,乃以食蟹猴疟原虫子孢子感染的阳性猴作 M—8506与伯喹根治疗效的进一步比较。一、材料与方法食蟹猴疟原虫(Plasmodium cynomolgi)于1967年从越南引进,经过鉴定亦称猴间日疟原虫。斯氏按蚊(Anopheles stephensi)于1973年从英国伦敦 Horton 医院引进,定名为 Hor 株。恒河猴(Macaca rhesus)购自广西,体重2.0~5.5kg,雌雄不拘。12只试验猴中2只猴从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