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姜黄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抗肿瘤、清除自由基等作用,有关姜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研究也日益增多。目前研究认为,姜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涉及神经细胞凋亡、血脑屏障破坏、炎症反应、自由基损伤、线粒体损伤、细胞内Ca~(2+)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等多方面。文章就姜黄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理作用、实验动物模型选择及其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予以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脑白质病变的发病率和检出率正逐年上升。截至目前为止脑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尚不完全清楚,探索研究脑白质病变发生机制及其病变后相关蛋白表达,尽早对其进行干预处理,对脑白质病变的防治尤为重要。随着中医药对脑白质病变的研究不断深入,发挥其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的干预作用,进而实现对脑白质病变后相关蛋白的调节,从而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对脑白质具有保护性作用。文章就其发病机制、相关蛋白表达和中医药干预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舌下络脉为中医舌诊的重要诊察部分,在指导辨证、确立治法及用药上可提供较为客观的参考依据,在提升中医辨证的客观化程度和准确性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舌下络脉形成的机理研究报道相对较少,且缺乏较为系统的论述。因此,文章首先对舌下络脉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进而初步从中医角度和现代医学机制两方面来阐释正常与异常舌下络脉形成的机理,并从舌下络脉的色泽、粗细、润燥等方面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辨析其所预示的临床意义,最后对近年来舌下络脉的相关研究进行简要概述,以期能更为全面的、系统的理解舌下络脉形成的机理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神经肽的调控是研究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机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研究发现神经肽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等途径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产生影响,神经肽的浓度可以调节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发展预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肽生长抑素(SS)、P物质(SP)具有神经递质与神经调节的双重作用,两者均参与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神经血管单元的重塑.越来越多证...  相似文献   
5.
毛冬雪  祝美珍  齐景馨  曾宪晶  俞睿 《中草药》2018,49(13):3162-3165
药对的配伍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对临床遣药组方及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科学内涵。近年来,许多脑缺血损伤的防治研究发现,通过中药药对的合理运用,实现中药复方的优化组合,可多靶点、多层面作用于缺血脑组织的神经血管单元,多途径调控相关信号通道,明显减轻缺血半暗带脑组织的损伤及脑缺血损伤引起的炎症级联反应和再灌注损伤,及时恢复脑部血流并有效保护神经元,取得"复流"与"脑保护"相似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了神经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清脑益元汤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后巢蛋白(Nestin)、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探究清脑益元汤对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方法将19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两大组,每大组再分为4个亚组:空白组(n=6)、假手术组(n=30)、模型组(n=30)、清脑益元汤组(n=30)。采用改良的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模型,除空白组外,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清脑益元组按缺血损伤后1 d、3 d、7 d、14 d、28 d 5个取材时间点分为5个亚组。造模成功后取大鼠缺血侧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缺血侧皮质区Nestin、NGF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缺血侧皮质区Nestin、NGF mRNA表达。结果(1)免疫组化法: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清脑益元组在缺血侧Nestin、NGF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1,P<0.01);与模型组相比,清脑益元组Nestin、NGF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多(P<0.01,P<0.05);(2)Real-Time PCR法: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清脑益元汤组大鼠脑组织缺血侧皮质区Nestin、NGF mRNA表达量增加(P<0.01,P<0.01);与模型组相比,清脑益元汤组大鼠脑组织缺血侧皮质区Nestin、NGF mRNA表达量升高(P<0.01,P<0.05)。结论清脑益元汤可能通过上调脑缺血损伤后Nestin、NGF蛋白及mRNA表达,促进脑组织损伤修复、保护神经元,进而发挥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从肠到脑的信号通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而备受关注,肠道菌群参与缺血性脑卒中高危致病因素的生成.中医认为脑与肠腑在生理上通过经络密切联系,功能上相互滋养、相互调节;在病理上,脑病可及肠腑,肠病可及脑腑,二者相互影响.基于此可将调控肠道菌群趋于稳定作为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法的切入点,目前,包括中药活...  相似文献   
8.
自噬现象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生物中,在维持机体的生理代谢和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中发挥着双重调控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自噬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并与缺血损伤过程中炎症反应、缺血再灌注及氧化应激等相互影响。因此,对自噬的调控成为防治缺血性脑损伤的潜在重要新靶点,而中医药由于组分复杂可发挥其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的干预作用,以实现对自噬的有效调节。文章检索近几年相关文献,从自噬角度探讨其与炎症反应、再灌注、氧化应激等共同作用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干预作用,以期为防治缺血性脑损伤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刀和局部封闭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常用疗法,但目前尚缺乏这两种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的系统性评价。目的:评价针刀与局部封闭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1966/2016)、Cochrane library(1993/2016)、中国知网CNKI(1979/2016)、维普数据库VIP(1989/2016)、万方数据库Wanfang(1990/2016)中有关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由两名评价者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的要求单独提取,而后相互核对探讨,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0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被纳入,共934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Meta分析显示:针刀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近期总有效率、治愈率、远期总有效率和治疗后VAS评分均高于局部封闭组。结论: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治疗,针刀疗法优于局部封闭疗法。然纳入文献量少且质不高,尚需方法科学的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