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稳心颗粒与复方丹参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46例,其中73例(治疗组)采用稳心颗粒口服治疗,并与复方丹参片治疗的73例(对照组)作疗效比较,2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经12周治疗,两药均显著降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硝酸甘油日耗量并显著改善心电图NST、∑ST和运动耐量,改善心肌血的范围及程度,显著降低心率及缩压乘积,降低心肌耗氧量及提高SOD活性,降低血粘度,改善心功能.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此外,两药均起效迅速,分别有79.5%与71.2%在5min内生效,持续时间4.6±4.1h, 5.6±2.9h(P>0.01) ,基本相仿.总的症状疗效分别为87.6%和78.08%(P>0.05),心电图总有效率90.4%和80.8%(P<0.01).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优于复方丹参片.  相似文献   
2.
冷冻消融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为探讨冷冻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疗效、安全性及其方法。对13例AVNRT行冷冻消融慢径,用-30℃冷冻粘附后行冷冻标测,确定有效靶点且无快径损伤后,立即进行-75℃冷冻消融,消融240~300s,消融过程中密切观察房室结传导功能,一旦发现有房室结损伤,立即终止消融,改换靶点。结果:13例,均获成功,随访1~9个月,无复发;在-30℃冷冻标测时,冷冻消融导管头端与靶点冷冻粘附,无位移现象;冷冻消融过程中无结性早搏或结性心律出现;1例在冷冻标测,另1例在冷冻消融过程中出现一过性房室阻滞,立即停止冷冻后复温,即刻传导恢复。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冷冻消融是治疗AVNRT的有效方法,并能降低永久性房室阻滞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消融术中房室阻滞(AVB)是临床上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就冷冻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中出现的一过性AVB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介绍采用创伤少的经皮穿刺方法纠正起搏器置入术后起搏器与起搏电极连接松脱。在X线透视观察下 ,经皮肤穿刺点插入起搏器专用起子 ,旋动起搏器固定螺丝 ,纠正 1例起搏器与导线连接松脱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l:2房室传导时的电生理表现及形成机制。方法 分析在心内法和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中发现的3例预激综合征1:2房室传导和1例1:2室房传导现象。结果 电生理改变为:①心房期前收缩偶联间期缩短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两次心室激动,QRS波群第1次呈预激型,第2次呈束支传导阻滞型,R2与R2′波之间无P波;②心房期前收缩偶联间期缩短10ms,出现突然延长的S2-R2′间期,表明存在房室结双径路传导;③房室结慢径路传导延缓程度不够,两条径路未形成足够的传导时间差,因激动无法脱离下部共同径路或心室肌不应期,致l:2房室传导被掩盖;④一次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两次激动顺序一致的旁道逆传性心房激动,并诱发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 ①预激综合征患者存在房室结双径路传导是引起传导显著缓慢、形成l:2房室传导的主要原因;②l:2房室传导较少见,是因为旁道与房室结的传导速度之差不够大,致沿房室结下传的激动难以脱离心室不应期。此外,旁道和房室结两条径路之间的隐匿性折返也是激动无法再次下传的重要原因;③出现显著晚于V波的H2波表明两条径路发生了同步传导,虽然未形成R2波,但可称为隐匿性l:2房室传导。  相似文献   
6.
消融术中房室阻滞(AVB)是临床上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就冷冻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中出现的一过性AVB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冷冻粘附现象的特点。方法总结38例经导管冷冻消融慢径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病例,在-30℃下冷冻标测,确认有效靶点后降温至-75℃冷冻消融,手术过程中观察冷冻导管与靶点粘附时的特点,记录粘附时导管末端的温度,从开始降温到发生粘附所需时间,冷冻仪液态N2O的流量、压力参数。结果冷冻导管与靶点发生粘附的最高温度为-16.2±1.8℃,最低温度为-21.4±1.8℃,平均温度为-18.5±1.6℃,从降温到粘附所需时间平均为22.2±4.8s,粘附时冷冻导管内液体N2O流量为14.9±1.1ml/min,压力为678.6±23.8帕/平方英寸;在冷冻标测和消融过程中,消融导管与靶点粘附稳定,未发生移位;全部38例冷冻消融均获成功,未发生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随访1~30个月无复发。结论冷冻粘附可使导管与靶点接触稳定,增加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冷冻消融是治疗AVNRT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心律失常的冷冻消融术是一种新的介入性心脏物理学治疗方法,本研究通过测定血小板膜α颗粒膜糖蛋白(platelet α granule membrane glucoprotein,CD62P)、血小板溶酶体膜糖蛋白(platelet lysosome membrane glucoprotien,CD63)的表达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观察经导管冷冻消融术(transcatheter cryoablation)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时对机体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经导管冷冻消融术对血栓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消融术中房室阻滞(AVB)是临床上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就冷冻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中出现的一过性AVB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冷冻消融治疗房室间隔区域旁路(AP)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疗效、安全性和电生理特征.方法 13例AVNRT和4例(5条AP)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进行冷冻消融(CA)治疗.所有病例术中均进行基础心内电生理检查,然后进行冷冻标测(CM)和CA,以达到即刻终点为目标.结果 13例AVNRT和3条右间隔Ap用CA法成功阻断间隔区域的折返环路.在冷冻过程中发现暂时性房室传导阻滞(AVB)8次(CM时3次,CA时5次),停止冷冻作用后房室传导功能迅速恢复.1例在CA时有短暂-过性交接性心律.在4~8周的随访中,无复发病例和与冷冻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CA治疗间隔区域参与的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AVNRT患者.在产生永久损伤之前,CM和CA前期可逆消融能够筛选出可靠的消融点,利用这种优势来避免不可逆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