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重眼外伤Ⅰ期术后低眼压的处理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危重眼外伤Ⅰ期术中或术后应用全氟丙烷(C3F8)气体对眼压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危重眼外伤26例(26眼)Ⅰ期术中或术后注入纯全氟丙烷气体,观察眼压并于Ⅱ期术中观察气体作用效果及预后评价。结果注气术后眼压得到改善23眼,18眼角膜水肿浑浊经气体充填后恢复透明15眼,Ⅱ期术中在气体作用下视网膜平复状态共21眼。术后随诊3~12月,视力提高22眼,视力不变3眼,视力下降1眼。结论危重眼外伤Ⅰ期术中或术后应用全氟丙烷气体能有效提升眼压同时取得较好预后。  相似文献   
2.
背景:传统的20G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手术虽可以改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治疗预后,但手术损伤较大,并发症多。目的:探讨25G经结膜免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用于黄斑部手术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总结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初步的临床经验。设计:病例分析。单位: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眼科,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眼科,香港中文大学眼科及视觉科学系,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眼科。对象:选取2003—07/2004—07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眼科收治的16例黄斑疾病患者(16眼)为观察对象,16例患者均为单眼发病,黄斑前膜9例,特发性黄斑裂孔3例,外伤性黄斑裂孔2例,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2例;患病时间3~36个月,术前视力0.06~0.4之间。方法:16例患者术前进行眼科专科检查.包括视力检查、Amsler表检查、裂隙灯检查、散瞳眼底检查、眼压测量。对黄斑裂孔患者行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手术应用25G经结膜免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均在局部麻醉下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切割速率1500次/min,灌注瓶高度40~50cm,吸引负压为550mmHg,手术中眼压维持在29~35mmHg。术中用特制套管针颞上、颞下和鼻上象限做经结膜的三个长为0.5mm的巩膜穿刺口,并留置经结膜的套管。将灌注管的管头插入颞下方的套管,建立灌注。25G玻璃体切割头等内眼操作用的器械均从鼻上或颞上方留置的两个套管出入,进行玻璃体切割、剥膜等眼内操作。术毕拔除套管,除非泄露不止,不缝合球结膜和巩膜穿刺口。术后对全部患者进行3~18个月随访。主要观察指标:①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建立“三通道”的时间。②手术前后患者眼压的变化。③内眼操作结束后患者穿刺口漏水情况。④术后患者视力、并发症、裂孔封闭情况。结果:纳入实验的16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8~56min,平均手术时间37min。建立手术“三通道”所需要的时间平均为84s,关闭手术切口需要的时间平均为32s。②术前眼压平均为16.4mmHg,术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3.5,15.5,17.9mmHg。③内眼操作结束后,16例患者中共3例患者4个穿刺口漏水。经2mL型一次性注射器从原穿刺口注射1.0~2.0mL消毒空气入眼球后,3个穿刺口闭合,泄漏停止,但仍有1个穿刺口漏水,用6—0可吸收线缝合。④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d。16例患者中共14例术后视力提高,平均提高3行视标,其中5例患者视力恢复到0.8以上,8例患者视物变形消失,3例视物变形减轻;剩余2例患者术后视力无提高。无低眼压及其他手术并发症。5例患者黄斑裂孔均达到了临床封闭。结论:25G经结膜免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能够简化玻璃体切割手术操作,可减少手术损伤及术后并发症,使手术时间缩短,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较严重且常见的致盲性眼病.视网膜是眼内一层半透明的膜,是感受外界光信息的重要组织,位于眼球内底部.从功能上说,如果把眼球比喻成一架照相机,那么眼底则相当于照相机里的底片.外部的影像通过镜头(相当于眼球的角膜和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像,通过视网膜上的电化学反应,影像信号转变为电信号通过视神经传入大脑,再通过大脑将电信号整合成我们能感知的影像.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了.所以说,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对于我们的视觉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14岁 ,学生。因发现右眼球表面包块 ,伴眼红7d于 1999年 4月入院。患者于 1999年 3月 30日发现右眼角膜缘上方的球结膜下有一米粒大小包块 ,伴眼红、异物感。包块逐渐增大 ,到入院时已如蚕豆大小。查体未见异常。眼科检查 :右眼视力 1.2 ,眼睑皮肤无红肿 ,眼球位置正 ,球结膜充血、水肿 ,角膜缘正上方可见一 15mm× 15mm的包块 ,包块质中等 ,无压痛 ,活动性差 ,触之有弹性 ,余未见异常。入院诊断 :右眼结膜下包块性质待查。入院后B超检查报告右眼结膜下囊样包块 ,于 4月 16日在局麻下行探查术 ,术中见在上直肌内距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服胞二磷胆碱在弱视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80只眼)3~9岁的弱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40只眼)。观察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胞二磷胆碱,对照组为单纯传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视力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0.0%,对照组总有效率4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口服胞二磷胆碱在弱视治疗中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6.
随着玻璃体手术的开展,眼外伤的救治已取得较大进展。笔者统计了引例眼外伤病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情况我院自1996年11月-1998年8月共施行玻璃体手术133例,其中引例(38.3%)为各类眼外伤施行玻璃体切除术,男45例(88.2%),女6例(11.8%),右眼23例(45.1%),左眼28例(54.9%),年龄3-48岁,平均23.4岁。按眼外伤新分类法(1994.4):闭合伤15例,穿通伤34例,破裂伤2例。发病至手术时间为1d-6a,平均3.98月。合并球内异物15例。合并视网膜脱离22例。限内炎6例。全部病例术前均经B超检查玻璃体及视网…  相似文献   
7.
医用生物蛋白胶的兔眼刺激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侯宝杰  吴志鸿  徐卫鸿  赵杰  何昭燕  柳川  韩毳  白芳 《眼科研究》2010,28(11):1096-1096
医用生物蛋白胶(biomedical fibrin glue,BFG)是利用生物血凝原理研制的组织黏合剂,生物相容性好,已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眼表是极其敏感的组织,BFG在眼表应用的安全性评价尤为重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5%C3F8气体玻璃体切割术后作为玻璃体临时替代物的效果。方法:玻璃体切割术后应用25%C3F8气体作全气液交换,前瞻性研究术后眼压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术中控制眼压正常,术后观察眼压变化平衡,球内气体半衰期为19天,结论:在较复杂玻璃体,手术中应用25%C3F8作为体临时替代物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25例眼眶皮样囊肿影像检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现代影像检查手段,对眼眶皮样囊肿的定位及定性诊断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对25例眼眶皮样囊肿的X线、B超、彩色超声多普勒、CT、MRI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X线检查能粗反映眼眶骨骼改变;超声多普勒反映肿瘤的血流情况;B超、CT、MRI均可确定病变位置并提示病变的性质;但B超能较好显示病变内结构和动态,CT确定空间位置较精确。MRI上信号高低与脂质、H^ 含量有关,T1WI像上有高信号。结论:上述影像检查均为眼眶皮样囊肿诊断有帮助,CT检查最有价值。超声或MRI与CT检查相结合,能得出最佳定性、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0.
例1男28岁煤矿工人住院号55760 2002年7月5日入院。患者于2001年5月在工作中右眼被铁屑打伤,当时伤眼发红、微疼痛,视力未下降,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右眼结膜下出血,给消炎眼液点眼,治疗2周后症状消失。2002年4月,右眼视力下降,逐渐加重。右眼视力手动/30cm,矫正不应,球结膜轻度充血,以鼻侧下方明显。鼻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