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柔筋止痛针刺法治疗帕金森病伴发疼痛的疗效及对不同类型疼痛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帕金森病伴发疼痛患者84例,根据Chandhur疼痛分类形式分为骨骼肌疼痛(22例)、根性疼痛(10例)、运动障碍性疼痛(34例)、不能静坐或坐立不安感导致的疼痛(14例)及其他(4例).所有患者常规口服治疗帕金森病西药,停止服用止...  相似文献   
2.
"因时制宜"作为针灸治疗的关键原则之一,针灸临床中应充分理解"时"的内涵,把握四时、昼夜作用于人体而呈现出的生理、病理上的时间性规律,基于气血阴阳的变化规律及邪正盛衰的进退规律,抓住时机、适时干预。将腧穴的动态性规律与病机病位的变化规律相结合,精准取穴、施术、起针;将时间因素贯穿针灸临床诊疗的全过程,为临证分析和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火针点刺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膝关节症状及生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66例KOA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和毫针组,每组33例。两组均进行基础健康管理,取穴为双侧梁丘、血海、犊鼻、内膝眼、阳陵泉、足三里及阿是穴,火针组接受火针点刺治疗,毫针组采用普通毫针治疗,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6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膝关节疼痛地图个数、生活质量量表SF-12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火针组与毫针组治疗后WOMAC疼痛、僵硬、关节功能和总分均降低(P<0.05),中医症状评分、VAS评分、膝关节疼痛受累区域个数均降低(P<0.05),SF-12量表中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活力、情感职能、生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评分均升高(P<0.05),火针组躯体疼痛、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升高(P<0.05);治疗后,与毫针组比较,火针组WOMAC关节功能评分和总分、VAS评分降低(P<0.05),SF-12量表中总体健康评分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脾经腧穴阳性反应点治疗原发性痛经是否具有优效性,验证临床诊疗中经络腧穴诊查的重要性。方法:将7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腧穴阳性反应点针刺组(观察组)和腧穴标准定位点针刺组(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以患者脾经三阴交、地机、阴陵泉穴处或其周围的压痛最敏感点作为针刺点,对照组以此三穴的国家标准定位(GB/T 12346-2006)作为针刺点,于痛经第1、2、3天疼痛发作时连续治疗3d,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结果:两组在即刻缓解疼痛及改善CMSS严重程度方面均疗效显著(P0.05);观察组在第2、3个月经周期痛经第1天,即刻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即刻缓解CMSS严重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三阴交、地机、阴陵泉周围阳性反应点与针刺三穴的标准定位点均有即刻缓解疼痛的作用,针刺阳性反应点的即刻止痛效果更显著,初步提示依据经络腧穴诊察取得阳性反应点进行针刺,可以提高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脑功能低频振幅的角度探讨老十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中枢的影响机制.方法 对27例FD患者采用老十针针刺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尼平消化不良症状指数(NDSI)和消化不良症状积分评估,并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数据,对其症状积分变化和rs-fMRI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针刺前后FD患者功能...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75岁.就诊日期:2020年6月20日.主诉:发作性意识障碍并摔倒1年余,伴二便障碍8月余.现病史:2019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并摔倒,摔倒后迅速恢复意识,全程无其他症状,未就医.2019年6月再次发作一过性意识丧失并摔倒,症状同前,仍未就医.  相似文献   
7.
针刺干预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随机对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对于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针刺联合基础治疗与单纯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单侧KO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治疗组和针刺联合基础治疗组,每组30例。基础治疗组采用患者教育和患膝局部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每天涂抹3次,连续2周。针刺联合基础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组的基础上,针刺患侧阿是穴、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内膝眼和犊鼻,每次留针30min,每周一、三、五治疗1次,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后测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量表评分,并在治疗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膝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针刺联合基础治疗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基础治疗组(P0.05),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基础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膝WOMA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针刺联合基础治疗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基础治疗组(P0.05),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基础治疗组(P0.05)。治疗后基础治疗组的愈显率为73.33%(22/30),针刺联合基础治疗组的愈显率为83.33%(25/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基础治疗对于早期KOA比单纯基础治疗更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有潜在的临床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8.
在颈椎病的发病过程中,常易出现患侧颈肩部肌肉紧张度偏高,位于颈前的软组织出现紧张、褶皱,除颈部外,脊柱中下段亦会伴随出现筋肉僵痛不适症状。临床中针对上述情况,基于针刺治疗经筋病的基本原则,从细节入手以多向辨证的思路调整颈部左右、前后、上下的经筋平衡关系,有利于提高针刺治疗颈椎病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改善缺血性卒中脑灌注的选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建库至2021年11月2日收录的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针刺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Statistics 25.0、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腧穴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得到125首针刺处方,共使用153个腧穴,累计用穴1 137次。三阴交、百会、足三里、内关、合谷均为频次≥50的高频腧穴,督脉穴位使用最多,最常用的腧穴组合为曲池-足三里。结论 针刺改善缺血性卒中脑灌注遵循近端选穴与远端选穴相结合的原则,三阴交、百会、足三里、内关、合谷为常用穴位,以扶正祛邪、调补气血,改善脑部血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