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9篇
  1997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鼻息肉和耳道息肉均为耳鼻咽喉科較常见的疾患,这两种病在我国传統医学中也有一些內治和外治的方法,特別是外治法,相当簡便有效,可以推广运用,茲历选古今文献并結合个人治验体会分述如次。一、鼻息肉鼻息肉的名称最早见于《灵枢·邪气脏府病形篇》,然未附治法。后世医家或有称之为“鼻痔”、“鼻菌”(“鼻蕈”)者,在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和王燾的《外台秘要》以及宋代刊行的方书  相似文献   
2.
1960年2月上旬,我们医疗队下放到包钢职工医院锻炼。在党的领导下,中西医团结合作,抢救了五名大面积灼伤患者,除一例死亡外,余四名均已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今将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大面积灼伤的初步经验和体会述之如下。一、大面积灼伤各阶段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我们在配合治疗大面积灼伤的工作中,除运用四诊八纲,进行辨证外,并按照温病学中之卫气营血和三焦作为诊断、治疗和辨别病邪浅深以及推测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3.
(十一)阳明热病傳少阳証 朱右:时值季夏,患生热病,医初投之以銀翹不效,见其有煩躁,治之以梔豉,又不效,約予往診。予见其高热、自汗,口干、舌絳,大渴欲飲,周身肤红,如中酒之狀(白睛亦水紅色),捫之肌肤热甚。周身自汗湿手,烦躁不安,小便黄赤,六脈洪大而数,此阳明热病,以白虎人参湯加花粉清之。白虎人参湯加花粉方:生石膏三兩(先煎)  相似文献   
4.
一、方剂的出处痛泻要方是临床常用方剂之一,本人治疗泄泻病证亦多采用。关于本方的出处,历来有关方剂著作,都认为出自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或加注“原名白术芍药散”者)。这种说法直至近年来江苏新医学院主编  相似文献   
5.
臌胀、水肿。大便不通、小便不利等症,每每需要采用通利二便的方法治疗。在中医通利二便的方法中,除了内服方药外,还有外治法。今拟针对这个专题,复习一下古今文献,整理综述如下。 (一)导法不论大便不通或小便不通都可以用导法,但具有不同的方式。药物和适应症。 1.便秘导法:如张仲景冶疗阳明病,自汗出,复发汗,因津液内竭而便秘的患者,用蜜煎、土瓜根。猪胆汁等通导。其中蜜煎导方用“食蜜七合,放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着,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  相似文献   
6.
(一) 伤风轉少阳証 张右,起病惡寒、发热,头痛、肢痠,自以生姜赤糖湯饮之。次日,头痛、肢痠已瘥,而兩胁转痛,往来寒热,心烦,作嘔、口苦、渴欲得饮,飲则嘔吐益甚,坐臥不宁。延医治疗不效,其病增剧,心煩欲死。乃倩予診治,按其脈弦,舌苔薄膩,此柴胡証。为书小柴胡湯一方,并无加減,一剂而痊。小柴胡湯方:春柴胡二钱五分生黄芩三錢 西党参三錢 姜制半夏三錢 炙甘艸二錢 生姜三片大棗十枚(劈)。服法:因患者得飲则嘔,坐臥不宁,故令其服藥时,先以生姜一、二片置口中嚼之使爛,庶姜汁麻辣之感遍于齿舌,然后高举两手(后坐一人以扶持之),端坐而挺直,另请一人操匙以飲之,則可不嘔。定心靜气約一刻鐘,再緩緩使其半臥,至半小时后冉睡平。  相似文献   
7.
余奉仙医案     
先祖父奉仙公,江苏阜宁人,生于1860年,擅治杂病,清末民初有盛名于灌东,当时与淮安强子平,兴化赵海仙鼎立而三,逝世已廿余年,而乡里迄今犹称道之,今选择其生平治案数则,供同道参考。爛喉痧陶姓孩:出痧七日不收,烦躁不宁,就予治,察其热渴齿焦,音嘶咽痛,咳嗽带红,痰多气促,  相似文献   
8.
9.
急性腎炎是临床上較为常见的一种内科疾患,其症状以浮肿、头痛和小溲短赤为主,常兼有尿液和血化学的病理改变。这种病首先容易引起患者注意的往往是浮肿症,如不积极加以治疗,就能較快的发展为遍身水肿,但多以面部和下肢較为明显,故在中医的内科杂病书籍大多把它列在水肿門;水肿的类别很多,张仲景氏金匱要略水气病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类,急性腎炎的症状比较符合其中“风水”的一症。“风水”的病名,最早已见于黄帝内经的水热穴論篇,但述证欠详,金匮中提到:“风水,其脈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又說:“……面肿大有热,名曰风水,视其目裹上微肿,如蚕新臥起状,其頸脈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盖风水由于脾腎虛憊、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