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超细胃镜检查在儿科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治价值。方法采用EG—470N5型超细胃镜对281例患儿进行上消化道的检查及治疗观察,检查方法分经口及经鼻插入,随机抽取同期普通胃镜检查患儿281例作为对照组。对检查结果、胃镜检查的清晰度及患儿检查中的反应进行观察并讨论分析。结果本组插管成功率100%,超细胃镜检查与普通胃镜检查患儿的反应及插管方式不同患儿的反应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细胃镜在上消化道疾病的检查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由于其外径超细,镜身柔软,检查中反应小,尤其适宜于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检查;因其具有2mm的活检孔,故还可以进行一定范围的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血清钠(MELD-Na)评分联合血清内毒素、胆固醇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156例的临床资料,分别根据随访6、12、24个月的生存、死亡情况分组,通过测定相关指标计算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MELD-Na分值,测定血清内毒素、胆固醇浓度,分析MELD-Na分值联合血清内毒素、胆固醇浓度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随访6个月,19例死亡;随访12个月,59例死亡;随访24个月,77例死亡。6、12、24个月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MELD—Na分值、血清内毒素、血清胆固醇浓度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68、-9.22、11.40,-4.65、-19.60、16.20,-20.0、-18.7、17.3,P均〈0.05)。MELD.Na分值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32分,MELD.Na分值增高患者死亡风险也增加;血清内毒素预测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2ng/L,血清胆固醇预测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70mmol/L,血清胆固醇降低、内毒素浓度增高可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结论MELD.Na评分联合血清内毒素、胆固醇浓度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有较高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肠息肉具有潜在恶变的可能,尤其是多发性、直径较大的息肉,内镜检查发现时应予切除。我院消化内科自2006年12月始对大肠多发性息肉患者进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治疗的研究一直是上消化道疾病治疗中的热点,目前已确认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等4种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吲哚美辛栓术前术后塞肛预防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伴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随机法将102例本院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且行ERCP术治疗的患者分组:47例对照组未给予吲哚美辛栓塞肛,55例治疗组术前术后予以吲哚美辛栓塞肛,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术后淀粉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胰腺炎发生率1.82%,低于对照组的16.36%(P0.05)。结论对行ERCP术治疗的患者选吲哚美辛栓塞肛,可有效防治术后伴发急性胰腺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以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30例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病灶切除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整块完整切除率(8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性切除率为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外科手术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效果良好,但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有利于患者更快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IL-1β和IL-6浓度的影响。方法将79例急性胰腺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治疗组(41例)和常规治疗组(38例),另用健康体检者33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发病后第1、3天和第1、2周抽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结果发病后第1、3天,患者血清TNF-α、IL-1β和IL-6浓度高于对照组,发病后第1周患者血清TNF-α、IL-1β浓度高于对照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血必净治疗组第3天、第1周血清TNF-α、IL-1β浓度降低,第3天血清IL-6浓度降低。结论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早期,血必净治疗能够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保护胰腺及其他器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使用钛夹关闭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等术后创面减少术后迟发性出血以及促进创面愈合的有效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2017年10月之前PubMed、EMBASE、Cochrance library三个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有关钛夹关闭EMR、ESD术后创面的文献,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将最终入选的文献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分析数据。 结果最终6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钛夹关闭创面不能减少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OR=0.43,95% CI:0.14~1.29,P=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创面关闭可以促进创面愈合(OR=-1.18,95% CI:-1.77~-0.6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钛夹关闭创面不能减少EMR、ESD等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但可能促进医源性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电子染色技术在上消化道早期癌症筛查的应用效果及相应护理配合。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从我县76万名城区常住40~69岁居民中选取3000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免费消化道内镜窄带成像电子染色检查及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内镜窄带成像电子染色技术在上消化道早期癌症筛查的应用效果并总结护理配合方法。结果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检查完成3000名调查对象,任务完成率100%。经内镜窄带成像电子染色技术筛查出上消化道早期癌症32例,其中胃癌17例,检出率0. 57%;食管癌15例,检出率0. 5%。结论内镜窄带成像电子染色技术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上消化道癌;在进行内镜窄带成像电子染色检查操作过程中,护理配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