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余发明 《河北中医》2003,25(10):779-779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性疾病。 1 998~ 2 0 0 2年 ,笔者应用中西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82例 ,并与口服西药治疗 30例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1 2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82例 ,男 42例 ,女 40例 ;年龄 <2 0岁 5例 ,2 0~ 40岁 65例 ,40~ 60岁 8例 ,≥ 60岁 4例。对照组 30例 ,男 1 6例 ,女 1 4例 ;年龄 <2 0岁 2例 ,2 0~ 40岁 2 4例 ,40~ 60岁 3例 ,≥ 60岁 1例。 2组患者病程 3个月~ 1 8年。 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所致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反流性食管炎所致慢性咽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5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9%显著高于对照组68.5%,食管0级病变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Ⅱ级病变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所致慢性咽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在内科理论教学中通过提倡复习和预习时的粗读、细读、联系;讲授中抓住病因、病机、病理生理,演变,推理出诊断和治疗;采用“多轨教学模式”联系临床;巧妙安排课后小结和作业等方法,既提高了理论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以后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益肾活血汤配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发明 《陕西中医》2007,28(4):405-407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降浊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益肾活血汤(菟丝子、枸杞子、山萸肉、生山药、芡实、黄芪、丹参等)配合西药治疗本病48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β微球蛋白(μ2β-MG),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 c)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益气温阳、活血降浊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我们自1990年~1994年对42例幽门管溃疡病人采取自拟消演场配合西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42例均为门诊患者,且采取不住院治疗,其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在15岁~30岁者15人,31岁~50岁老24人,51岁以上者3人;工人18人.农民16人,干部8人。全部病例均经纤维镇检查确诊.42例病人肝功检查均正常,HBsAg均系阴性.临床表现特征:上腹部疼痛呈周期性、节律性发作,且病情发展快,餐后很快发生上腹部疼痛,应用制酸剂疗效差,并早期出现呕吐(呕吐反映有幽门梗阻的存在),伴有不同程度的饱胀、暖气、泛酸、腹胀、大便潜血、厌…  相似文献   
6.
观察 5 0例绝经前高血压患者口服苯那普利 6个月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表明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 ,胰岛素抵抗 (IR)组和胰岛素敏感性正常 (NIS)组血压均明显降低 (P <0 0 1) ,IR组基础胰岛素和葡萄糖负荷后 0 5、1、2、3h血清胰岛素和 2、3h血浆C肽也显著降低 (P <0 0 5~ 0 0 1) ,1、2h血糖亦稍降低 ,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NIS组治疗前后血胰岛素和C肽则无明显改变。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和血清脂蛋白组分亦无显著改变。结论 :在绝经前高血压患者口服苯那普利在有效降压的同时 ,可明显改善存在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历代医家对消渴病论述甚多,综观各家学说,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肺、胃、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其基本病机为阴虚热淫,治疗上以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为原则。笔者在借鉴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略有心得,现总结于后,以就正于同道。1 养阴生津贯始终 稽考消渴病发生的根本因机,历代医家均认为在于阴虚热淫。诚然,阴虚与燥热互为因果,热之甚乃因于阴之虚,阴之虚又由于热之甚,因此不管本病的病位在肺、在胃、还是在肾,不管是热盛为主抑或阴损及阳,均存在着阴津不足的病理机转,故而养阴生津之法理当贯穿治疗本病的始末。方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