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王丽  邓起  常慧玲  何肖  康玉英  刘勇  徐凯 《黑龙江医药》2014,27(5):1127-1129
目的:观察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联合水杨酸软膏封包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80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联合水杨酸软膏组)、对照Ⅰ组(复方氟米松乳膏组)、对照Ⅱ组(10%水杨酸软膏组),局部封包连续用药4周为一疗程,于治疗后每周进行随访,比较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的痊愈率分别为45%、30%和11.7%;总有效率分别为86.7%、61.7%和38.3%。组间比较其痊愈率和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所有入组患者无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结论: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联合水杨酸软膏封包治疗慢性湿疹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尚永强  陈栋  陈泽铭  胡雷  何肖 《新中医》2016,48(8):114-116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2例采用前列康治疗,治疗组78例采用中药内服、灌肠联合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31%,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idit分析,2组患者ESP中白细胞、脓细胞、卵磷脂小体等指标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NIH-CPSI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中药内服、灌肠联合针灸三联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挑治疗对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不育患者血液流变指标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15例男性VC不育症患者分成治疗组(针挑组,109例)与对照组(药物组,106例),治疗组采用陈氏挑针疗法治疗,每周1次,共10次;对照组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0.31 g/粒,每次3粒,每日3次,连服70天。治疗75天后检测两组精索静脉管径、全血表观黏度及血浆黏度值;测定精子计数、精子活率、精子活力及精子畸形率等精子参数评价疗效,并在治疗前后行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评价安全性。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Ⅰ度、Ⅱ度VC患者精索静脉管径均缩窄(P0.05),且治疗组Ⅱ度患者精索静脉管径较对照组缩窄更明显(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精液质量均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精子密度增加,精子活率增高,正常形态精子增多,液化时间缩短,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全血表观黏度及血浆黏度值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挑治疗可明显改善VC不育患者精索静脉血流量及血管舒缩弹性,降低血流黏稠度,从而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降低精索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4.
何肖  白莉 《医学研究杂志》2011,40(3):123-124
目的检测扁平苔藓皮损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扁平苔藓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测定30例扁平苔藓及3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HGF和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扁平苔藓组中HGF和MMP-9的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二者在扁平苔藓皮损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1=0.391,P1=0.032;r2=0.375,P2=0.041)。结论 HGF和MMP-9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扁平苔藓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6.
彭睿  何肖  侯辰韦 《医疗装备》2022,(5):32-34,37
目的 通过对关于呼吸机技术研究的文献计量进行分析,探讨目前呼吸机技术研究的热点和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WOS)2011—2020年关于呼吸机技术研究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高频关键词进行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中文文献217篇和英文文献9...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 56岁, 因头皮反复出现肿物7年于2020年3月就诊。患者2013年头顶部外伤后出现1枚直径约0.5 cm的灰红色半球状结节, 不伴痛痒, 搔抓后皮疹增多。2016年头皮肿物切除后行病理检查, 诊断为上皮样血管瘤。2018年, 无明显诱因头顶部及颞部头皮再次出现类似皮损, 不伴痛痒, 于2020年3月就诊于我科。既往史:2016年左侧腮腺肿物行手术切除, 病理诊断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体检:一般状况可,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各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侧头顶部及颞部头皮共5个大小不一的灰红色半球形丘疹及结节, 最小约0.1 cm × 0.2 cm, 最大约1.0 cm × 0.8 cm, 彼此不融合, 表面光滑(图1)。2020年3月头顶部皮损病理检查:表皮轻度增生, 真皮全层不规则厚壁血管增生, 增生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突入管腔, 真皮内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呈结节状浸润, 可见淋巴滤泡形成, 基质中黏蛋白沉积, 胶原纤维增生(图2)。免疫组化检查显示(图3), IgG阳性细胞较多, IgG4阳性细胞数>50个/高倍视野(×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