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克罗恩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及相关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2009—2020年治疗克罗恩病方剂,并建立网络数据库,对数据进行频次、频率、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此次共收集方剂126首,涉及中药共166种,高频中药为白术(49.2%)、茯苓(42.9%)、白芍(33.3%)、...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析萎胃通调汤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萎胃通调汤高、中、低剂量干预组,胃复春组6组,每组15只,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多因素复合造模法制备CAG大鼠模型。经组织病理学检测鉴定模型制备成功后,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18、9、4.5 g·kg-1·d-1的萎胃通调汤及0.45 g·kg-1·d-1胃复春水溶液,12周后取大鼠胃黏膜组织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胃黏膜CAG相关病理学表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分析大鼠胃黏膜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关键指标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AG大鼠胃黏膜固有腺体排列和形态极不规则,伴不同程度减少或消失,固有层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约48.4%出现肠上皮化生表现。萎胃通调汤处理后显著改善CAG大鼠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与肠化生等病理改变,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组织环氧合酶2(COX-2)、NF-κB p65、白细胞介素(IL)-1α、IL-1β、IL-10、IL-8α、IL-8β mRNA及COX-2、NF-κB p65、IL-10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萎胃通调汤及胃复春干预后CAG大鼠胃黏膜组织COX-2、NF-κB p65、IL-1α、IL-1β、IL-10、IL-8α、IL-8β mRNA及COX-2、NF-κB p65、IL-10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其中萎胃通调汤高剂量组相应指标表达水平接近正常组。结论 萎胃通调汤能改善甚至逆转CAG大鼠病变胃黏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萎胃通调汤下调CAG大鼠胃黏膜组织NF-κB信号通路相关指标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的差异基因,预测治疗CAG的小分子药物。方法 通过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获取2份CAG芯片(GSE27411、GSE116312)基因表达样本,利用R语言筛选出CAG差异表达基因,获得CAG免疫相关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出核心基因,进一步研究核心基因的免疫浸润,预测其小分子化合物,通过MOE2022进行分子对接,通过GEPIA2网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基于GEO数据库筛选出差异基因517个。GO富集分析发现主要涉及粒细胞趋化性、白细胞趋化性、中性粒细胞趋化性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主要富集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PPI网络筛选前6个核心基因即NR1H4、CCK、CCL20、CXCL1、LCN2、SAA1,通过相关验证,NR1H4作为核心基因。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结果显示中央记忆CD8 T细胞、效应记忆CD4 T细胞、γδ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可能参与CAG的发生发展,而中性粒细胞与NR1H4呈正相关。分子对接显示柯里拉京、豆甾醇、栀子苷、桔皮素、鹅去氧胆酸、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6种小分子药物与NR1H4有较好的结合力。结论 本研究初步探讨CAG的潜在机制,NR1H4作为关键基因与中性粒细胞可能在CAG“炎-癌转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CAG的“炎–癌转化”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胃“炎癌转化”是从胃的相关性炎症发生、发展到胃癌(GC)的一个过程,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在我国,GC无论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均较高,预后较差,对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构建GC的防治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胃“炎癌”链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关键环节,现代医学对于CAG的治疗一般以去除病因及改善临床症状为主,这些治疗虽短期疗效较好,但往往缺乏明显的逆转性且易复发。中医药防治从“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出发,并且结合现代医学对“炎癌转化”的认识,对CAG及GC实施个体化防治原则,防治并重是控制胃“炎癌转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基于CAG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机关键提出“脾虚宛滞”理论,认为脾虚是“炎癌转化”之根本,宛是“炎癌转化”之重要因素,滞是“炎癌转化”之关键,“脾虚宛滞”与胃“炎癌转化”进程息息相关。治疗上运用“健脾去宛”之法,其目的是健脾以培元,改善胃腑供血及调节机体免疫力;去宛以通滞,减少非可控性炎症的发生,改善炎性微环境,对胃的相关性炎症进行早期干预,控制胃“炎癌转化”进程,阻断、延缓甚至逆转胃黏膜病变,为CAG的临床诊疗及GC的预防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