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咖啡酸片对肝动脉化疗栓塞引起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 将肝动脉化疗栓塞后引起白细胞减少的8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咖啡酸片0.2 g,3次/d,疗程2周;对照组口服肌苷400 mg、氨肽素1 g,3次/d,疗程2周.两组病例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每周复查1次血象,观察治疗前后白细胞上升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咖啡酸片升白细胞有效率95.0%,对照组3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咖啡酸片对肝动脉化疗栓塞引起白细胞减少有很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其中38例接受PVP联合IMRT(PVP+IMRT组),38例接受单纯PVP(PVP组),30例接受单纯IMRT(IMRT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脊柱肿瘤不稳定评分(SINS)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3组患者疼痛、脊柱稳定性和功能状态,观察治疗不良反应及局部进展情况,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状况分析,Cox模型评估各临床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后6个月3组局部进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90,P=0.061);治疗后1、3、6、12个月,3组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PVP+IMRT组疼痛较IMRT组改善明显(P0.016 7),各组组内治疗前与治疗后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 7);PVP+IMRT组及PVP组组内治疗前和治疗后KPS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33),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 7);治疗后1、3个月3组间SINS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PVP+IMRT组与PV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3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脑或内脏转移、KPS、内科治疗为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PVP+IMRT治疗脊柱转移瘤能更好缓解疼痛,维持椎体稳定,改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异橙黄酮对胃癌细胞AGS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用2.5,5和10 μmol·L-1的异橙黄酮处理胃癌AGS细胞,另设阴性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DMSO.应用CCK-8、EDU和流式细胞数检测各组AGS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情况;分子对接技术明确异橙黄酮的可能作用靶点;Western blot...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早期诊断意义及血管内溶栓治疗的效果. 方法 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急腹症病人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后,采取取栓加洛栓治疗. 结果 6例病人溶栓均获成功,血管再通.2例术后恢复良好,2例治疗后肠梗阻症状未缓解行坏死肠管部分切除,2例病人洛栓时间较晚分别于术后29、35小时死亡. 结论 发病早期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DSA)或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GTA),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早期(发病9小时内)血管内治疗可避免肠坏死的发生,提高本病治愈率(66.67%).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适形放射治疗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椎体溶骨性转移瘤68例患者资料,A组38例接受PVP联合适形放射治疗方案,B组30例接受单纯适形放射治疗方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缓解度、脊柱稳定改善度、体能状况及中位生存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脊柱肿瘤不稳定评分(SINS)、体能状况评分(KPS)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脊柱稳定改善度和体能状况进行评价;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两组患者的生存分析。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l、3、6、12个月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的脊柱SINS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能状况评分(KPS)A组患者与B组比较治疗后1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椎体转移瘤,PVP联合放射治疗比单纯放射治疗更能缓解患者的疼痛,维持椎体的稳定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晚期肺癌介入治疗前后MSCT灌注成像灌注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9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行MSCT灌注成像,采用电影技术对瘤体中心层面进行动态灌注扫描,计算瘤体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测量并比较介入治疗前后各项灌注参数的变化,并在介入治疗3个月后行常规CT检查观察肿瘤形态变化。结果:24例肺癌介入治疗后,肿瘤BF、BV降低,MTT显著升高,PS变化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观察瘤体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缩小;5例肺癌BF、BV、MTT、PS均无明显变化(P0.05),3个月后随访观察瘤体显示不同程度增大或无明显变化。结论:肺癌介入治疗前后MSCT灌注成像灌注参数变化在肿瘤疗效预测方面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重组(VR)融合图像对支气管动脉开口冠状坐标定位在肺癌介入插管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实验组选择26例肺癌经导管化疗的患者,术前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采用冠状坐标定位VB融合技术分别重组VR像,将动脉(含支气管动脉和主动脉)、肺癌肿块、气管、胸廓图像融合,获得一个三维的融合像,以气管分叉下缘为圆点建立坐标系,对支气管动脉开口进行冠状三维坐标定位,在介入术中根据开口定位结果进行插管;对照组选择19例未行支气管动脉开口定位的病例.两组病例从插管时间、对比剂用量、支气管动脉插管成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通过VR融合图像进行支气管动脉开口定位,术中插管迅速,插管成功率100%,插管平均时间为(2.15±1.05)min,对比剂平均用量为(31.54±15.15)ml,多支供血者均分别进行灌注治疗;对照组插管平均时间为(20.74±8.09)min,对比剂平均用量为(80.00±13.33)ml,其插管平均时间明显延长,对比剂平均用量明显加大,插管成功率96%.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95、11.36,P值均<0.01).结论 VR融合图像及其冠状坐标定位能直观显示支气管动脉的解剖特征,准确定位其开口位置,明显提高介入术中支气管动脉插管成功率,缩短照射时间,减少对比剂用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门诊中药房出现调剂差错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抽取门诊登记中21份中药房调剂差错事件的资料,整理总结调剂差错的原因,分析其处理对策。结果:降低了调剂差错的出现,改善了服务质量,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结论:防止门诊中药房调剂差错事件的发生是医院一项长期工作,必须不断完善该项工作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及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肝癌TACE术后残存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总共63例肝癌行TACE治疗后残留病灶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成2组:33例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为A组,30例行肝动脉灌注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治疗,为B组。分别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33例患者,总有效率81.8%(27/33),中位生存期18.5个月。肝动脉灌注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治疗30例,总有效率44.33%(13/30),中位生存期13个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组有效率及中位生存期明显高于吉西他滨+奥沙利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TACE术后残存病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