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邪     
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体内部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正所谓“天人合一”人只有适应天地阴阳之变化 ,调节自身阴阳之盈缺 ,才能使五脏充盛 ,气血调和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而病者 ,正邪之盛虚 ,正盛则邪退 ,邪盛则正虚。邪者 ,何也 ?1 邪之概念《难经》始曰一切病人之气为邪。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言邪 :有大邪、小邪、清邪、浊邪、谷饪之邪诸称。可见 ,邪 ,与人体正气相对而言 ,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及其病理损害。包括存在于外界环境之中和人体内部产生的各种具有致病或损伤正气作用的因素。一切致病因素皆归于邪的范畴 ,诸如六淫、疫气、…  相似文献   
2.
中风自古以来即为四大难治之证之一,其发病急骤、病势凶险,此病导致的肢体功能及言语障碍等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提出"破血化瘀,泄热醒神,豁痰开窍法"治疗出血性中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以治疗一例基底节区出血量80ml的患者为例,探讨了任继学教授治疗脑出血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任继学教授,从医四十余载,学验俱丰,对消渴病之病因病机及治疗独有见地,任老治疗消渴病,详辨病证,灵活运筹.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治疗本病的经验.用之临床,必见效验.深受患者之欢迎一、深究病机指导治疗消渴病之病因病机复杂.历代医家说法不一.任老认为,消渴病病位在散膏.以散膏为本,以肺脾  相似文献   
4.
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某,男,39岁,以中风后顽固性呃逆1周收入院。患者于1周前患中风后(脑干梗塞),出现持续性呃逆,饮水返呛,吞咽困难,时时吐痰,质粘呈泡沫状,经西医治疗及行足三里穴位封闭后无效。现症:呃逆连连不止,呃声大响,时时吐痰,质粘呈泡沫状,饮水返呛,吞咽困难,左侧肢体活动不利,烦渴欲冷饮,唇边疱疹,通过胃管纳食,睡眠尚可,大便难,数日未行,小便少.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而数:查:右侧瞳孔缩  相似文献   
5.
人体气机升降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体角度探讨了全身脏腑气机的升降模式,并提出斡漩说,认为全身气机模式是呈斡漩状旋转的。  相似文献   
6.
虚损性肾衰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继学  任玺洁 《新中医》2001,33(12):3-5
虚损性肾衰产生于瘀浊、痰、不、精毒,必害五脏、六腑、脑髓为病之标,其病位以肾为本。本病的发生发展,既有急性阶段,又有缓慢过程。急者多是病变早期,治以病在下取之于上,即清宣利咽,佐以固肾之品;缓者即病变发展至中期之证,重则晚期之候,治宜宣通三焦、通络降浊为主。忽峻补,以免留邪瘀浊水毒不去;勿大泻,泻则易伤真气而病变难复,并慎用毒性害肾之药。临证时尚可根据具体情况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7.
名老中医药专家任继学教授简介任继学教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50余年,他精研《内经》、《难经》、《伤寒论》,博览历代医学名著,学有所本,用有专长,强调继承,倡导辨证,注重发展,力主医易同源。临床着眼整体气化,不拘一方一药,灵活化裁,因人施药。任老陈擅长心、脑、肾诊治外,尤致力于中医治疗急证的研究,一对高热、中风、急性心肌梗死等项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创立了“脑筋消”、“肺胀”、“水毒”、“胆胀”等系统理论,在中医界颇具影响。其中“肺胀”已收入5版中医内科学教材。任老已发表论文60余篇,并将多年…  相似文献   
8.
任继学教授为全国著名老中医,擅长内科杂症,行医四十余载,学验俱丰,在临床实践中,每自出机杼,效验者甚众。今将随师侍诊的札记,摘录二则公诸于世,以示任老匠心独具之一端。一、疏肝温阳止淋证张××,女,44岁,长春市一建公司职员。1986年12月20日诊。患者二年来经常感到尿频急痛,曾经服用多种中西药物均未效。就诊时,患者自诉  相似文献   
9.
吾师任继学教授 ,从医六十年 ,学植深厚 ,务求实效 ,善于治疗内科疑难杂症 ,特别是临床用药屡创新论 ,疗效翔实 ,笔者侍诊 ,介绍如下。1 甲珠治下清上 ,直达病所甲珠 ,即穿山甲 ,首载于《名医别录》 ,宋《本草图经》始称穿山甲 ,因多取生甲片用砂子拌炒至胖大鼓起 ,外形如圆珠 ,故称甲珠。其味咸入肾 ,性凉以清 ,主要有通经络 ,散瘀血 ,消痈肿 ,下乳汁的作用 ,临床可用于血滞经闭 ,结核瘰疬 ,疒微 瘕痞块 ,痈肿初起或脓成未溃 ,乳汁不通 ,风湿痹痛等。任老用甲珠治疗肾风血尿及咽喉红赤日久不退。肾风最早见于《素问·风论》 ,以其作为独立…  相似文献   
10.
中医内科疾病的外治法由来已久,本方法具有药少效捷、法简价廉、易于推广等特点,是别具匠心的治疗方法之一,今人应努力继承发掘,使之更加完备并发扬光大.一、外治法的形成与发展外治法始于《内经》,在《内经》中有用桂心渍酒以熨寒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