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胸心手术中应用小剂量芬太尼与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40例,并与单纯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10例对比。结果说明在静脉普鲁卡因麻醉基础上,复合应用小剂量芬太尼,可有效阻断气管插管的副反应,诱导迅速,肌松好,镇痛完善,HR、BP 波动小,心血管系统稳定,呼吸道分泌物少,术毕清醒快,便于早期拔管,术后无手术记忆,无空气污染及燃爆之虞。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二氧化锰纳米酶,探究其生物相容性、抗氧化和抗炎功能,评估纳米酶减轻小鼠实验性牙周炎症和改善牙槽骨吸收的效果。方法 通过KMnO4和BSA的氧化还原反应制备BSA-MnO2纳米酶;使用TEM、DLS、XPS对其形貌、大小、电荷、元素进行表征;通过与H2O2反应检测其类酶活性。采用CCK8、活死细胞染色验证其生物相容性;用LPS刺激RAW264.7细胞体外模拟炎症环境,通过DCFH-DA染色表征细胞内活性氧水平、qPCR检测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最后建立小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局部应用BSA-MnO2纳米酶,通过qPCR、WB检测体内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4-HNE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氧化应激水平,体式显微镜、Micro-CT、HE染色观察牙槽骨的吸收、牙周组织学变化。结果 BSA-MnO2纳米酶呈球形分散,大小8 nm左右,Zeta电位约-25 mV,能有效中和H2O2并生成O2,保持了良好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氨溴索结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小儿重症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05例重症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将患儿分为病毒组、细菌组、混合组、其他组,比较4组患儿的炎症因子水平、治疗情况和临床疗效,并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细菌组、混合组的住儿科重症监护(PICU)时间、住院时间和使用抗生素时间均长于病毒组、其他组,IL-23、TNF-α表达水平高于病毒组、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23水平与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 =0.978,P<0.001).治疗7d后,支气管肺炎患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于治疗前,氧合指数高于治疗前,发热、咳嗽者占比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细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混合组、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氨溴索结合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重症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且有助于明确支气管肺炎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黄芪颗粒、耳穴贴压联合雾化治疗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患儿TNF-α、IL-4、IL-10、EOS、IgE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CVA患儿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联合组,每组50例。3组基础治疗均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特布他林雾化液。西药组仅给予基础治疗,中药组给予基础治疗加黄芪颗粒,联合组给予基础治疗加黄芪颗粒、耳穴贴压。总疗程8周。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治疗前后TNF-α、IL-4、IL-10表达水平,血细胞分析仪测定IgE、EOS水平。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西药组治疗后TNF-α及IgE降低(P0.05);联合组和中药组TNF-α、IL-4、EOS及IgE降低,IL-10升高(P0.05)。与西药组同期比较,中药组治疗后IL-10升高(P0.05),IgE降低(P0.05),中药组控制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升高(P0.05),无效率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TNF-α、IL-4、EOS及IgE降低,IL-10升高(P0.05),联合组咳嗽缓解、消失时间缩短(P0.05),控制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升高(P0.05),无效率降低(P0.05)。与中药组同期比较,联合组治疗后IL-10升高(P0.05),EOS、IgE降低(P0.05),咳嗽缓解时间缩短(P0.05),控制率、总有效率升高(P0.05)。结论黄芪颗粒、耳穴贴压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可降低CVA患儿TNF-α、IL-4、EOS、IgE水平,升高IL-10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感染性喉炎和痉挛性喉炎患儿血清中IL-4、IFN-γ和IgE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26例感染性喉炎、31例痉挛性喉炎患儿入院时(急性期)、出院前(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儿童(25名)血清IL-4、IFN-γ水平;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检测IgE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感染性喉炎和痉挛性喉炎患儿血清IL-4、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急性期感染性喉炎患儿血清IgE水平明显低于痉挛性喉炎患儿(P<0.05);恢复期感染性喉炎和痉挛性喉炎患儿血清IL-4、IgE水平较急性期明显降低(P均<0.05),恢复期感染性喉炎患儿血清IgE水平明显低于痉挛性喉炎患儿(P<0.05)。急性期感染性喉炎和痉挛性喉炎患儿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恢复期感染性喉炎和痉挛性喉炎患儿血清IFN-γ水平较急性期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感染性喉炎和痉挛性喉炎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IL-4、IFN-γ和IgE在患儿免疫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检测IgE水平有助于两种喉炎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陈阳  任明星  周静月 《吉林医学》2011,(36):7778-7778
目的:了解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可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收治的2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0例小儿痰标本中,培养阳性菌株120株,革兰阴性杆菌90例,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阳性球菌30例,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最高,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最高。结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应根据药敏情况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任明星  周静月  陈阳  王钟耀 《山东医药》2008,48(38):102-103
小儿急性喉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重症,也是引起小儿急性喉梗阻的主要原因.该病起病急,进展快,处理不及时需行气管切开,严重时可危及患儿生命.2005年6月~2008年3月,我科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呋塞米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喉炎并Ⅰ~Ⅲ度喉梗阻患儿1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紫瘢是一种小儿常见的变态反应性血管性紫瘢,它引发心律失常较少见。本院于1990年至1992年诊治了4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4例患儿均具备以下特点:(一)有典型过敏性紫瘢皮疹及临床特点;(二)心律紊乱出现在过敏性紫瘢病程中或紫瘢恢复期;(三)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心律紊乱如良性早搏和心肌炎后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特应性体质患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再发喘息的预防作用,及对嗜酸性粒细胞( EOS)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经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用数字表法将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30例,并设健康对照组25例;常规治疗组予毛细支气管炎常规治疗,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外,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2个月。于急性期及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2月后检测EOS和TGF-β1水平。结果(1)治疗组患儿6月内再次喘息发作次数(0.67±0.13)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1.27±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儿急性期EOS[(0.72±0.13)×109/L和(0.70±0.13)×109/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0.16±0.09)×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儿急性期TGF-β1[(1.20±0.13) ng/L和(1.22±0.11) ng/L]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45±0.1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2月后,治疗组EOS[(0.27±0.12)×109/L]低于常规治疗组[(0.36±0.14)×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GF-β1水平[(1.41±0.09) ng/L]高于常规治疗组[(1.34±0.10)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能降低特应性体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再发喘息次数并上调患儿EOS和TGF-β1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13水平的影响及对再发喘息的预防作用。方法将7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毛细支气管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2个月。治疗后随访观察6个月,在治疗前及出院前(临床症状消失)检测血清IL-13水平。结果治疗组出院后喘息再次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L-13水平经匹多莫德治疗后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可下调IL-13的产生,从抗炎和提高免疫力的角度达到防治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再次发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