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清  任惠萍  朱翠华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2):1637-1639
目的:应用漂浮电极行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并对其方法和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全组43例。其中°AVB17例,窦缓、窦停伴房颤+间歇°AVB、短阵室速3例,窦缓伴°型AVB4例,窦缓伴窦停6例,室性自主心律5例,Q-T间期延长伴窦缓、尖端扭转室速1例,窦速伴短阵室速、室扑1例,心肌电-机械分离4例,心室静止2例。酌情选择左、右锁骨下静脉、右股静脉为穿刺途径;经鞘管送入电极导管约16cm后向气囊内充气,缓送电极,一旦起搏心室立即放气,并顺势送入电极6~8cm,调整导管至起搏功能稳定后以起搏阈值3~4倍的电压持续起搏。结果:43例患者中38例即时起搏成功,即时起搏成功率88.4%(38/43)。其中16例于30min至5d后心律失常消失,1例2d后心律失常程度减轻,13例于3~10d后植入永久起搏器,1例电极脱位猝死,2例于起搏后1h左右起搏失效死亡,5例终因肺、脑功能未恢复于起搏10h至2d后撤出起搏电极死亡;最终存活30例,死亡13例,总的抢救成功率69.8%(30/43);在38例起搏成功的患者中,死亡8例,抢救成功率78.9%(30/38)。结论:漂浮电极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操作简便、快捷、安全、效果肯定,非常有利于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  相似文献   
2.
祖国医学植根于整体观念,善用“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阐明人体的心理活动及其在健康道德中的作用。作者对此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任惠萍  张杰  薛玉前  刘倩  刘生华  郑荣 《新医学》2005,36(3):F003-F003
患者男,30岁,农民.因"胸闷、呼吸困难半年,加重伴左胸部疼痛1个月"于2004-05-27入院.患者于入院前半年,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无心前区痛,无其他不适感,胸闷夜间明显,白天缓解,当时患者不重视,未行任何检查及治疗.于入院前1个月患者自觉上述症状加重,并伴左侧胸痛,呈针刺样间歇性疼痛,无向肩背部放射,无咳嗽、咳痰、乏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症状,经休息也未见明显缓解,以"胸闷待查"收入我科.患者既往患"先天性心脏病"30年(具体不详),无传染病及其他疾病史,无药敏史.其母于32岁去世(死因不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肾脏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的应用效果与意义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接受肾脏生化检查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检验;观察组则采取分级检验法进行检验,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胱抑素C(CysC)阳性检出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血尿素氮(BUN)的阳性检出率上存在显著差异,且观察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验结果血肌酐的阳性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脏生化检验中应用分级检测法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有效的避免了误诊和漏诊,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67例患者中男269例,女98例,年龄5~75岁,平均48.6±13.8岁。窦房结功能检测311例,男241例,女70例,年龄17~69岁,平均49.7±8.1岁。328例患者中因持久的心动过缓或间歇性非药物引起的心动过缓及不明原因的黑朦或晕厥主要行窦房结功能检测185例;因明确或高度怀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及预激综合征行电生理检查时同时行窦房结功能检测61例;因胸痛行经食道心房调搏心脏负荷试验时同时行窦房结功能检测38例。主要行窦房结功能检测的185例患者中,有心电图记录的最低心率37~49次/min,平均44.8±3.1次/min,其中13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永久心脏起搏技术治疗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全组23例,年龄63.5±7.7岁。诊断:SSS13例,其中5例为双结病变,5例为双结病变+B-TS;°AVB10例,均为慢性获得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慢性双束支与三分支阻滞伴频发室早、短阵室速。23例患者均有黑朦与晕厥,3例心功能~级;14例在院内有典型阿-斯发作,其中13例行漂浮电极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所有患者均采用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法。结果:23例患者均满意安装成功。1例并发少量血气胸,半月后自行吸收;1例并发囊袋感染,经切开清创冲洗后原位植入。随访2月至8.5年,无1例起搏器与电极故障并发症发生;20例生活质量与同龄人已几无差异;3例合并心衰者2例明显改善,1例安装VVI起搏器者,术后心功能一度改善,2年后又逐渐减退到~级,于安装起搏器5年后猝死。结论:永久心脏起搏技术是治疗各类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必不可少的技术,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中心静脉导管微创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住院的6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引流组33例和胸穿组35例,所有病例按常规抗结核治疗。引流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定时开关导管;胸穿组常规胸腔穿刺,每周抽液1~3次。结果引流组患者胸水排净时间〔(3.40±1.05)vs(13.20±4.03)d〕、住院时间〔(8.60±4.28)vs(23.20±5.36)d〕、穿刺次数〔(1.20±0.44)vs(5.80±2.11)次〕等均少于胸穿组(P均〈0.01)。引流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90.9%vs65.7%,P〈0.05)。引流组发生导管堵塞或引流不畅4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胸穿组胸膜反应1例,气胸2例,胸膜增厚4例。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安全简便,创伤小,疗效优于常规胸腔穿刺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中心静脉导管微创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住院的6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引流组33例和胸穿组35例,所有病例按常规抗结核治疗。引流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定时开关导管;胸穿组常规胸腔穿刺,每周抽液1~3次。结果引流组患者胸水排净时间〔(3.40±1.05)vs(13.20±4.03)d〕、住院时间〔(8.60±4.28)vs(23.20±5.36)d〕、穿刺次数〔(1.20±0.44)vs(5.80±2.11)次〕等均少于胸穿组(P均<0.01)。引流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90.9%vs65.7%,P<0.05)。引流组发生导管堵塞或引流不畅4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胸穿组胸膜反应1例,气胸2例,胸膜增厚4例。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安全简便,创伤小,疗效优于常规胸腔穿刺术。  相似文献   
9.
<正>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硝普钠治疗心力衰竭疗效确切,但因常规静脉滴注速度不易控制,有致血压聚降晕厥,甚至猝死可能,未能在临床广泛应用。我科于2007年1月至2011年9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0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小儿高热惊厥治疗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分析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表现症状,并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后总满意例数14例,占93.33%,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后,总满意10例,占66.67%,两组数据对比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备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小儿高热惊厥中给予优质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满意率,还可以提高整体治疗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